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28卷  第1期

海外来稿
保真度—非实证项目的自适应关系以及在项目评估中的运用
沈剑平, 杨慧兰, 操宏高, 查尔斯·华菲尔德
2010, 28(1): 1-8, 15.
摘要:
基于设计、实施和评估非实证项目的经验,我们提出了非常规的保真度以及项目评估的自适应关系及运用。我们发现在非实证的干预中,项目的保真性和自适应并不是对手而可以用来互相补充。这些非常规的关系扩大了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评估作用。
教育理论
论教学论基本问题
熊川武
2010, 28(1): 9-15.
摘要:
教学论基本问题是由教学实践根本矛盾决定的教学论的最高范畴,具有根本性、纲领性与中心性。现有教学论涉及的教授与学习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已知与未知的关系都不是教学论基本问题。学生身心上存在并体现于教学过程中的未解与确解的关系(理解关系)才是教学论基本问题。
追求道德“至善”,还是退守道德“底线”?—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反思
翟楠
2010, 28(1): 16-20, 35.
摘要:
在这个多元化异质性的时代,在一些人追求道德至善的同时,难免有另一些人对道德产生怀疑、不屑甚至践踏。道德底线说的不断张扬及其与道德至善论的论战使得道德教育在“至善”的高标与“底线”的坠落之间徘徊犹豫,不知何去何从。道德教育要培养道德圣徒还是要培养守法公民?它们各自的局限何在?道德教育又该如何反思自身?
教师学习—从日常话语到研究领域
毛齐明
2010, 28(1): 21-27.
摘要:
我国的教师学习研究目前尚处于萌芽时期,需要从以经验总结为特征的日常话语阶段走向研究领域的自觉建设阶段。本文在梳理和反思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在自觉建设该研究领域时,我们需要在方法上走向“复杂化”,在研究群体上实现“跨学科化”,在研究主题上更加重视“变革”和“合作”。
教育即言语行动—杜威语言意义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肖绍明, 扈中平
2010, 28(1): 28-35.
摘要:
通过对杜威语言意义理论的系统梳理,阐明语言是工具的工具,意义生成于言语行动;强调教育思想即是具体的言语行动,言语行动规定了儿童的存在与生长、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和教育生活的形式与内容等教育基本内涵,其本身所蕴含的自由本质、交往功能、社会性探求品质和个体性特性决定了教育民主的前提、内容、特征和标准;通过理解意义与对话教育,言语行动促进了个体思维发展、科学精神养成和自我认同。
心理学
知觉符号理论刍议
王瑞明, 莫雷
2010, 28(1): 36-41.
摘要:
认知科学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其中占主流的理论一直是命题符号理论,受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推动以及知觉和认知的关系发生转变的影响,Barsalou针对命题符号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知觉符号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做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提出后获得了许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探讨。
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
叶浩生
2010, 28(1): 42-47, 90.
摘要:
本体论上的二元论、认识论上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上的元素主义成为制约认知心理学发展的瓶颈。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影响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促成了认知心理学的三个转变: (1)从控制实验转向情境分析; (2)从个体加工机制的探讨转向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 (3)从静态的表征转向认知的动力学分析。
中高考数学试题难度的认知任务分析
邵志芳, 李二霞
2010, 28(1): 48-52.
摘要:
本研究根据邵志芳和余岚(2008)设计的CTA评定框架和程序,以李二霞和邵志芳(2009)提出的试题难度多项指标,对近三年(2007~2009)的上海市中考和高考数学试题进行事前难度评定。结果表明:(1)多名评定者对试题的评定呈现极其显著的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CTA方法的信度良好;(2)上海市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在近三年中呈现“偏难→偏易→偏难”波动,而中考数学试题难度在近三年中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元认知与有效学习:原理与条件
陈启山, 温忠麟
2010, 28(1): 53-59.
摘要:
研究者通常将元认知分为监测与调控两个子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元认知监测与元认知调控的关系及二者对个体学习的影响作用做深入探讨。基于元认知监测的学习调控是有条件的,首先是个体要有利用监测指导调控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个体的元认知监测要足够精确。通常情况下,个体的监测并不精确,但它是可以提高的。
教育史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独特乐章——清末女子学堂教师之考察
吴民祥
2010, 28(1): 60-68.
摘要:
清末女师难求成为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女子教育实践者通过对传统与域外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因袭传统与制度约束的合理变通以及教育制度的创新,不断开拓女子学堂教师的来源渠道,推动女子教育现代化进程。
国立北京高师和附中师资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兼论中国教育从依附到自主的历史进程
景晓平
2010, 28(1): 69-74.
摘要:
清末民初以来,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到北京高师,再到高师附中,师资经历了日本籍教师,中国留日学生,北师大(包括北高师)的毕业生等三轮转换,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体现了外来教育体系引进到中国后经历的三个过程:第一,引进外来制度。第二,本土的文化自觉。第三,融合中外,实现超越。北师大和附中师资变迁,体现了中国近代教育由依附到自觉和超越的历史进程。
教育史资料书的典范——试析孟宪承等对《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的编纂
文正东
2010, 28(1): 75-80.
摘要:
为了帮助初学者学习中国教育史,孟宪承等编纂了《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通过对编者的编纂思想和编纂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编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注重教育史学术人才的训练,讲究选材、编排,最终编纂出这本堪称典范的教育史资料书。
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
关晶
2010, 28(1): 81-90.
摘要:
本文沿着历史的脉络,以学徒制的制度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将学徒制的历史分为了前学徒制、中世纪的行会学徒制、16-18世纪的国家立法学徒制、工业革命后的集体商议学徒制、二战后的现代学徒制五个阶段,分别对各个时期影响学徒制的历史背景以及学徒制的发展状况、制度形态和教学形式进行了阐述并在对不同阶段学徒制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与总结了学徒制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与驱动因素。
一线来稿
论实训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的实践基础
宋锡辉
2010, 28(1): 91-96.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既要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还要不遗余力地推行实践性教学,更要重视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本文结合云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各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就突出实训课程全面性、相关性、针对性是实践性教学的实践基础进行了初步阐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