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28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海外来稿
政策和实践的困境(下)
大卫·K·科恩, 苏珊·L·莫菲特, 西蒙娜·戈尔丁
2010, 28(4): 1-9.
摘要:
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
吴康宁
2010, 28(4): 10-19.
摘要:
中国教育改革的复杂性、曲折性、长期性世所罕见。理念与利益、文件与文化、前台与后台、官方与民间、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与矛盾是导致中国教育改革步履艰难的重要原因。充分理解中国教育改革的难度及其原因,是实事求是制定教育改革的合理具体目标与科学推进策略的基础。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
刘铁芳
2010, 28(4): 20-28.
摘要:
以古希腊三哲为代表的古典教育,以自然目的论为依据,以自然人为基础,以理性为致知路径,以灵魂的美善为基本内容,以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为基本目标。伴随现代教育发生的过程,经验主义取代传统的理性主义作为致知路径,自然祛魅,自然人基础转向社会人基础,教育一开始就把个体置于社会境遇之中,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个体,由此而奠定现代教育的基本主题,那就是适应现代工业生活的科学主题以及适应政治生活的民主主题。以科学和民主为中心,培养适应现代生活的公民,成为现代教育的最大成就。现代教育对自然人的远离,也造成现代人的虚无与虚弱。重申人与自然的联系,促成个体发展向自然人基础的回归,以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重建当下教育的目标,乃是当下教育的要义。
生成性存在:当代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
岳伟, 王坤庆
2010, 28(4): 29-36.
摘要:
人学观是教育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展开的支点。为了实现教育领域中人的真正回归,教育学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人学观。人不是一种“本质先定”的“现成性存在”,而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生成性存在”。从人的生成性形象出发,教育在本质上就可以理解为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教育过程就是具有自足性价值和意义且蕴含多种可能的不确定性过程。
学校资源分配中“相关原则”的实践意义及其限度
卜玉华
2010, 28(4): 37-42.
摘要:
在学校资源分配实践中,同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等伦理学原则因不能提供判断和选择多种特殊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较弱。相较之下,“相关原则”的实践意义更为鲜明,既有助于维护学校在资源分配中的独立自主性,也有助于实现资源分配的效益最大化。当然,这一原则也存在着双重危险:“支配性善”的独断专行和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过度张扬。为此,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辩证地把握这一原则的实践限度。
心理学
感恩:人格研究的新专题
胡瑜, 孙灯勇
2010, 28(4): 43-49.
摘要:
感恩是当前西方人格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感恩的社会认知模型认为,利益评价在特质感恩和状态感恩之间,以及情境因素与状态感恩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许多研究对这一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发现了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亲社会行为以及负债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感恩是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指标,感恩的人更具有亲社会行为,感恩不同于负债感。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及其神经基础
马伟娜, 姚雨佳, 桑标
2010, 28(4): 50-55.
摘要:
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为例,探讨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基础上的异同。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和行为表达,减少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降低杏仁核和内侧眶额皮层的激活水平; 而表达抑制虽然能够降低情绪行为,但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却会增强,内侧眶额皮层的激活程度也会增强。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认知重评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在遭遇极端负性事件时,表达抑制更可能作为保护性因素发生作用,有效维持人们的心理弹性。此外,提出进行无意识层面研究、发展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范围及注重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视角,将可能成为情绪调节策略及其神经基础的研究趋势。
刍议进化环境、大脑与智力的交互决定性
朱楠
2010, 28(4): 56-63.
摘要:
本文从智力的定义、遗传性、智力的神经基础、进化环境对智力的间接影响这几个方面论述了进化环境、大脑与智力三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塑造的关系。以斯皮尔曼的g因素论为基础,进化心理学将智力分为一般智力和专门智力,前者与神经加工效率指标,尤其是新皮层面积有关,负责解决进化史上新颖的适应问题—这些适应问题可能来自自然环境,也可能来自人类的社会文化体系本身; 后者以类似“模块”的方式解决进化环境中重复出现的适应问题。与生存密切相关的专门智力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的约束,而社会文化领域的专门智力则以一般智力(及其神经基础)的高度发达为前提,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中被“选择”出来。
教育史
《论语》口传特质及教育启示
顾尔伙, 张诗亚
2010, 28(4): 64-70.
摘要:
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论语》,发现它有着极其明显的口传特质。《论语》口传特质主要表现在其传授主题﹑传授内容﹑传授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语》的传授具有“对话”,“活态”,“化育”等教育特性。
现代性: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吴小鸥
2010, 28(4): 71-81.
摘要:
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在知识精英对大众进行现代意义总动员思路的引领下,清末民初教科书在科学理性、民主政治、现代伦理精神、现代商品经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着启蒙。教科书开启儿童的智识,塑造着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构建了社会变革话语系统的基础力量。教科书的启蒙犹如静水深流、润物无声,不断浸润着中华大地,激荡着古老的神州。正是由于清末民初教科书启蒙的力量与承载,现代性在这个千年古国中以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形式喷涌而出。于是,文明在潜移默化中前行,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
大道至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智慧解析
王保星
2010, 28(4): 82-87.
摘要:
裴斯泰洛齐以遵循自然法则作为简化教育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理论上的简化和现实的推行,在继承古希腊和谐教育理念的同时,赋予民主主义教育理想以现实性,初步实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并为人类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试论福泽谕吉的启蒙教育思想
关松林
2010, 28(4): 88-95.
摘要: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他的启蒙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文明理论”、“实学理论”与“和谐发展理论”是其启蒙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福泽启蒙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核心精髓和基本观点。福泽谕吉的启蒙教育思想不仅批判了当时日本的封建教育的观点和方式,指明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而且在理论上为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