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30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教育理论
论教育理论的退化与应对
龙宝新
2012, 30(2): 1-9.
摘要:
在教育实践的“围剿”下,教育理论陷入了“退化”的态势,形态退化、逻辑退化、功能退化是这种退化的三重表现。教育学变得越来越谦虚了,其自由、高贵的理论秉性在消逝。介入实践是拯救当代教育理论的行动,是其奋发图存的现实选择。介入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互适与互调,“接入——互摄——融合”是教育理论介入实践的“三步走”模式。促进介入,构筑有魅力、有实力、有舞台的教育学是当代教育学振兴的基本立场。
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理论来源
王占魁
2012, 30(2): 10-18.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秉承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文化传统,通过将分析哲学、现象学、知识社会学、批判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阿普尔开辟了批判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有关阿普尔理论的学术属性,国际教育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事实上,阿普尔理论的复杂性,与其所受的系统的哲学修炼和其所继承的美国本土的教育哲学传统密不可分。为此,澄清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理论来源,不仅有助于化解有关阿普尔理论归属上的纷争,深化我们对阿普尔理论的综合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其批判教育研究建构方式的整体把握。
教师学习机制的社会建构主义诠释
毛齐明, 蔡宏武
2012, 30(2): 19-25.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终身学习的思潮凸显了教师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对教师学习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建立在新型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维果茨基空间的基本框架,可以将教师学习分为内化、转化、外化和世俗化等四个主要阶段。从其具体机制来看,还可以从观念、行为和交往三个维度,将教师学习理解成为“用”中学、“探”中学和合作中学的过程。这种机制探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揭示当前教师学习中常见弊病的过程。
乡村社会的教育规范:批判与重建
高小强
2012, 30(2): 26-36.
摘要:
乡村社会传统的教育规范是零碎的、粗疏的、不成文的和俗化了的,但其目标不是教导人怎样按照规则进行行为选择, 而是造就有德性、有品格的人;与传统教育规范相比,在乡村学校,新的法规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向科学化、正规化、法制化方向的发展, 因而具备了更强的技术性、可预测性和可算计性。尽管许多现代教育规范变成了“金规则”,但是因为一味追求“合法性”而忽视了“合道德性”和“生活的真实性”。只有指向人自身的、关注人的幸福生活的、合道德性的教育规范才是有意义的教育规范。
论转型期教育内卷化及其破解路径
黄祖军
2012, 30(2): 37-41, 47.
摘要:
社会转型期教育发展呈现出内卷化。这与转型期教育的文化困惑、教育非理性转型和教育失调有关。而破解教育发展的内卷化,一方面需要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需要跳出教育,从社会、文化转型入手,正确处理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
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自我效能感实证分析
王强
2012, 30(2): 42-47.
摘要:
对来自浙江3校122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其中81名来自2所民办民工子女校)的问卷调查发现:民办民工子女校教师对“学科体系”的自我效能感反而高于公办校教师,对“反思与研究”的自我效能感低于公办教师。另外还发现:不同性别、学历、教龄及学科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对“学科体系”、“课程开发”、“多元评价”、“教学设计”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距。针对外在差距,通过“鲶鱼效应”与“羊群效应”提升教师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并针对内在差距,提出了避免“木桶效应”与“破窗效应”的办法。
心理学
中国大陆社区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困难与机遇
杨莉萍, 珀金斯D.D.
2012, 30(2): 48-56.
摘要:
对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有关社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使用Endnote的文献管理与分析功能、CNKI的学科类别分组功能以及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大陆社区心理学研究的现状:(1)成果总量不多,2000年以后出现增长趋势;(2)尚未出现特定的“研究中心”,包括具有明显领先优势的研究者或研究机构、集中发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专业刊物或出版单位等;(3)出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最多(约占成果总数的1/3),其他学科类别依次为医学、社会学及统计学、医疗卫生政策与法律、教育与管理等;(4)研究对象集中于“老年人”和“青少年”两个群体,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干预问题;(5)主要采用测量和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对社区实践的卷入不深。中国大陆社区心理学的发展面临三重阻力:(1)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社区管理体制造成公民(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社区意识的普遍淡漠,致使社区心理难以进入心理学研究的视域;(2)心理学家普遍重视理论研究,对参与社会实践较少兴趣和经验;(3)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心理禁锢。社区心理学在中国同时也面临发展机遇:首先,社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社会心理问题,政府和社会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需求为社区心理学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其次,大型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行动研究对社区心理学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第三,心理学学科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社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文化的阐释:鲁利亚文化心理观与心理学当代发展
孟维杰
2012, 30(2): 57-61.
摘要:
鲁利亚创建和主张的文化心理观,是其文化历史理论的精髓所在。它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强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挖掘鲁利亚的文化心理观,解读其深邃内涵,无疑对建设和推动当代心理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基于特质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的编制——以自陈式量表初步验证感恩三维结构理论
何安明, 刘华山, 惠秋平
2012, 30(2): 62-69.
摘要:
本研究提出了立足中国文化背景的感恩的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建构,以此为基础,自行编制了针对特质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对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1)特质感恩是一个六因素结构, 包括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2)自编的青少年感恩量表(Adolescent Gratitude Scale,AGS)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作为教育诊断和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教育史
论老庄的自然道德
谭维智
2012, 30(2): 70-75.
摘要:
老庄的自然道德是一种超越他律道德、自律道德的道德类型,是个体在既没有外在压力、又无须内在强制的情形下,在道德行为中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道德,是道德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自然道德的基本特征是无强制、抗干扰、无意识。自然道德在实现方式上强调顺应天性、自然实现。
从馆舍设置看民众教育馆的教育意蕴
周慧梅
2012, 30(2): 76-83.
摘要:
民众教育馆是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综合机关,它前接北洋政府时期的通俗教育馆,后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馆、图书馆,繁盛时期曾推广至全国各地。民众教育馆大多假文庙、贡院、庙宇、会馆等旧址所设,在修葺、扩建过程中,不仅延续了原先建筑的文化象征意义,也晕染上浓淡不一的国家在场的政治隐喻色彩,这在实际上影响和规约着民众教育馆事业的发展。民众教育馆的兴衰发展,既是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独特发展的规律所致,也与政府对社会教育和“动员民众”的态度密切相关。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设置的四种模式
项建英
2012, 30(2): 84-89.
摘要:
在近代中国高等师范、国立综合性大学、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中,由于各大学教育学科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术研究、培养目标等不同,教育学科的设置模式也不一样。四类不同性质大学的教育学科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现代化历程。
国民政府时期推行边疆教育政策的背景刍议
王景, 张学强
2012, 30(2): 90-96.
摘要: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政策的推行使得边疆地区仅有世俗文化传承而基本没有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历史走向终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开拓性意义。国民政府时期的边疆教育政策是为贯彻国民政府的边疆政策和教育政策而由国民政府所创制并被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系列特殊性和优惠性的少数民族教育法令措施。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和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为边疆地区教育事业的推行提供了政策制定上的合法性依据。新式教育普及政策则从教育政策层面为边疆教育政策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了又一个合法性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