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20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讨论
若干德育问题上经由比较后的发现
张人杰
2002, 20(4): 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01
摘要:
本文选取四个问题, 通过对中外研究结果的比较, 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经由比较后发现:(一)在德育的重要性的把握上, 宜采"社会变迁论", 因为它的解释力胜于"道德危机论"; (二)在德育的"瓶颈"的识别上, 不谋而合之处多于我们的预计, 相异之处也不乏其价值; (三)在德育目标的确立上, 都已发生明显的变化, 以寻求个体与群体之间新的平衡点; (四)在使德育走出困境的途径的抉择上, 一般更倾向于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但仍有相当大的深究空间。
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
蔡春, 扈中平
2002, 20(4): 10-20,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02
摘要:
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使既有的道德教育内容受到现实行为方式与观念的冲击;另一方面是道德教育忽略了制度教化这一道德教育的本源形式。我们从人性出发,指出道德与制度的共通与互补,认为在道德失范时期道德教育需要采取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相结夸的途径,并对制度教化的条件与合理性进行分析,认为制度教化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制度公正。
教育理论
批判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亲本功能
潘艺林
2002, 20(4): 21-2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03
摘要:
批判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伴生物和"亲本"功能。"亲本"表明了批判功能的基础地位和衍生作用,标识着批判功能的教育哲学基础,这是由批判、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决定的。批判是高深知识得以增长的动力与理论源泉;高深知识离不开批判,而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独特的工作内容,高等教育离不开对高深知识的探究。因此,离开了批判,高等教育就会因迷失独特的工作对象而迷失自身。
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
白益民
2002, 20(4): 28-3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04
摘要: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因为,一方面教师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是教师专北特征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师及其专业实践活动在专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在专业生活中不断经历"关键事件和建构性反思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的。为了实现自我更新,教师应把反思和自我专业发展作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自主选择专业学习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也应创造时间等便利条件和文化环境。
对探究式学习的18种评论-支持探究式学习的12条评论和
任长松
2002, 20(4): 39-4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05
摘要: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的理论界,似乎出现了一边倒的舆论。其实,对于探究式学习,无论国内外,在理论与实践领域,争议都很大,并且这种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本文对探究式学习从正面与反面进行了评论,不仅分别阐述了12条支持性评论与6条反对性(或质疑性)评论各自的观点,同时陈述了各自的理由。在文末小结中,作者探讨了探究式学习在中国的发展,并提出了其未来发展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九十年代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动向及其启示--兼析曰本综合学科的设置及其初步成果
陆素菊
2002, 20(4): 48-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06
摘要:
文章从改革背景、改革对策及过程以及改革效果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中等教育阶段所进行的这场职业教育改革,并结合当前我国中职改革的课题,揭示了日本这一场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心理学
认知负荷与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
辛自强, 林崇德
2002, 20(4): 55-60, 7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07
摘要:
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是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且它们都与认知负荷有密切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由斯威勒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然后讨论了认知负荷与图式和技能获得的关系,在明确了认知负荷对学习的影响后,进一步分析了认知负荷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智慧的多元-平衡-整合论
张卫东
2002, 20(4): 61-6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08
摘要:
从东西方传统文化以及科学心理学研究两大领參对智慧的概念内涵及其心理构念界定予以论述。东西方传统文化关于智慧的性质及其获取途径既有比较一致的观点又存在彼此有差异的思想。智慧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两大领域,即智慧的显义理论和隐含理论。前者主要从认知、平衡、整合的角度深入分析诠释智慧涵义;后者揭示的智慧多维观主要涉及认知思维、人际交往能力与品性修养。现代科学心理学关于智慧的研究越来越明确地证明智慧心理构念多元一平衡一整合的特性。
社会反应四维模型述评
王沛, 张饼铭
2002, 20(4): 68-7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09
摘要:
社会反应的各种描述型模型试图明确用以定义和区别不同的社会影响类型的概念维度。基于以往的理论,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社会反应四维模型,并且证实:在一个独立的模型中,要想解释诸如从众、少数派的影响、服从、传染:独立、反从众等社会影响现象,有4个维度是必需具备的。此外,该模型还发现以往的研究未曾揭示的5种潜在的社会影响类型。这些新类型显示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及发展趋势。
中学生和工读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张福娟
2002, 20(4): 78-83, 8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10
摘要:
本研究运用卡特尔14人格因素问卷(CPQ)对中学生和工读生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读生与中学生在整个人格特征上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两者14种人格因素上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聪慧性、轻松性、敏感性和自律性等四个方面,中学生要比工读生聪明,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外界事物更为敏感,但在轻松性方面的表现不如工读生。
教育史
论秦汉博士的职责和考选方式的演变
裘士京
2002, 20(4): 84-8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11
摘要:
秦汉博士官的设置是文化教育领域的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博士的职责、考选方式及其分类在秦汉数百年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使博士由备咨询的闲职成为专经博识的太学教师,其选任更加合理。
论梅贻琦"教授治校"理念的文化意蕴
张金福
2002, 20(4): 90-9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4.012
摘要:
梅贻琦的"教授治校"理念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对当时的清华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其管理学文化意蕴在于:它是大学组织文化特征的理性反映,体现的是学术治校的理念,其目的在于发挥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作用,其本质是教授治教、教授治学,是一种民主管理的思想。"教授治校"在大学职能日趋复杂的当今虽遭质疑,但其所蕴含的精神对今天大学的管理是有启发意义的,那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包括教授在内的所有教师主体积极作用,梅贻琦"教授治校"的理念是值得当今大学管理者们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