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测量工具的研制

崔允漷 周文叶 董泽华 张静

崔允漷, 周文叶, 董泽华, 张静. 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测量工具的研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2): 1-13+15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2.001
引用本文: 崔允漷, 周文叶, 董泽华, 张静. 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测量工具的研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2): 1-13+15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2.001
CUI Yunhuo, ZHOU Wenye, DONG Zehua, ZHANG Jing. Developing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8, 36(2): 1-13+15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2.001
Citation: CUI Yunhuo, ZHOU Wenye, DONG Zehua, ZHANG Jing. Developing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8, 36(2): 1-13+15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2.001

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测量工具的研制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2.001
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质量监测" 16JZD047

Developing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 摘要: 学科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规格学科化的表述,是国家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测量是评估课程改革的效果、分析课程实施影响因素、揭示教学过程质量的必然要求。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测量分为理解与动机、行动与策略、结果与反思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再分为具体的子维度,然后按照子维度编制大规模调查的问卷。经过严格抽样,获取试测数据,并将试测数据进行非旋转主成分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最后形成信效度较好的教师实施课程标准调查问卷。
  • 表  1  理解与动机维度各个项目的初始负荷矩阵

    题项 课程标准感知 题项 课程标准评价 题项 课程标准内容理解
    1-1 0.85 2-1 0.76 3-1 0.90
    1-2 0.80 2-2 0.49 3-2 0.90
    1-3 0.70 2-3 0.80 3-3 0.92
    1-4 0.81 2-4 0.86 3-4 0.92
    1-5 0.2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行动与策略维度各个项目的初始负荷矩阵

    题项 教学目标来源 题项 学期目标来源 题项 教材使用方式 题项 教材使用关注
    4-1 0.72 5-1 0.78 6-1 0.19 7-1 0.88
    4-2 0.40 5-2 0.77 6-2 0.57 7-2 0.95
    4-3 0.78 5-3 0.83 6-3 0.83 7-3 0.93
    4-4 0.79 5-4 0.72 6-4 0.84 7-4 0.92
    4-5 0.78 5-5 0.76 6-5 0.67 7-5 0.82
    4-6 0.71 5-6 0.56
    4-7 0.60 5-7 0.74
    题项 教学方式 题项 教学条件 题项 学习评价 题项 专业发展机会
    8-1 0.66 9-1 0.71 10-1 0.45 11-1 0.62
    8-2 0.86 9-2 0.23 10-2 0.43 11-2 0.80
    8-3 0.87 9-3 0.85 10-3 0.31 11-3 0.83
    8-4 0.87 9-4 0.78 10-4 0.54 11-4 0.88
    8-5 0.64 9-5 0.53 10-5 0.81 11-5 0.82
    8-6 0.31 9-6 0.85 10-6 0.81 11-6 0.58
    8-7 0.74 9-7 0.84 10-7 0.75 11-7 0.75
    8-8 0.76 9-8 0.78 10-8 0.73
    8-9 0.44
    下载: 导出CSV

    表  3  结果与反思维度各个项目的初始负荷矩阵

    题项 课程反思内容 题项 课程反思方式 题项 课程满意度
    12-1 0.89 13-1 0.78 14-1 0.41
    12-2 0.95 13-2 0.81 14-2 0.48
    12-3 0.96 13-3 0.80 14-3 0.54
    12-4 0.95 13-4 0.90 14-4 0.57
    12-5 0.87 13-5 0.86 14-5 0.61
    13-6 0.89 14-6 0.64
    13-7 0.80 14-7 0.65
    13-8 0.76 14-8 0.69
    14-9 0.66
    14-10 0.7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理解与动机维度各个项目在各自潜在变量上的负荷

    题项 课程标准感知 课程标准评价 课程标准内容理解
    1-1 0.78
    1-2 0.74
    1-3 0.54
    1-4 0.63
    2-1 0.50
    2-2 0.34
    2-3 0.62
    2-4 0.76
    3-1 0.79
    3-2 0.81
    3-3 0.87
    3-4 0.84
    下载: 导出CSV

    表  5  行动与策略维度各个项目在各自潜在变量上的负荷

    题项 教学目
    标来源
    学期目
    标来源
    教材使
    用方式
    教材使
    用关注
    教学
    方式
    教学
    条件
    学习
    评价
    专业发
    展机会
    4-1 0.62
    4-3 0.59
    4-4 0.70
    4-5 0.58
    4-6 0.45
    4-7 0.36
    5-1 0.67
    5-2 0.72
    5-3 0.65
    5-4 0.57
    5-5 0.57
    5-6 0.36
    5-7 0.55
    6-3 0.32
    6-4 0.88
    6-5 0.91
    7-2 0.87
    7-3 0.96
    7-4 0.88
    7-5 0.91
    8-1 0.47
    8-3 0.81
    8-4 0.91
    8-5 0.90
    8-6 0.67
    8-7 0.61
    8-8 0.54
    8-9 0.57
    9-3 0.56
    9-5 0.89
    9-6 0.86
    9-7 0.51
    9-8 0.64
    10-3 0.38
    10-4 0.30
    10-6 0.31
    10-7 0.90
    10-8 0.86
    11-4 0.61
    11-5 0.90
    11-6 0.84
    11-7 0.69
    下载: 导出CSV

    表  6  结果与反思维度各个项目在各自潜在变量上的负荷

    题项 课程反思内容 课程反思方式 课程满意度
    12-1 0.51
    12-2 0.75
    12-3 0.81
    12-4 0.89
    12-5 0.65
    13-3 0.86
    13-4 0.99
    13-5 0.95
    13-6 0.88
    13-7 0.75
    14-2 0.55
    14-4 0.84
    14-5 0.36
    14-6 0.55
    14-7 0.60
    14-8 0.59
    下载: 导出CSV

    表  7  理解与动机问卷效度分析

    课程标准感知 课程标准评价 课程标准内容理解 理解与动机
    课程标准感知 1 0.342** 0.312** 0.771**
    课程标准评价 1 0.473** 0.796**
    课程标准内容理解 1 0.713**
    理解与动机 1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8  行动与策略问卷效度分析

    教学目标
    来源
    学期目标
    来源
    教材使用
    方式
    教材使用
    关注
    教学
    方式
    教学
    条件
    学习
    评价
    专业发展
    机会
    行动与
    策略
    教学目标来源 1 0.688** 0.056 0.464** 0.466** 0.491** 0.305** 0.259** 0.603**
    学期目标来源 1 0.031 0.597** 0.455** 0.500** 0.284** 0.272** 0.621**
    教材使用方式 1 0.173** 0.098 0.102** 0.176** 0.163** 0.500**
    教材使用关注 1 0.550** 0.635** 0.363** 0.391** 0.739**
    教学方式 1 0.549** 0.505** 0.356** 0.690**
    教学条件 1 0.416** 0.387** 0.705**
    学习评价 1 0.312** 0.642**
    专业发展机会 1 0.666**
    行动与策略 1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9  结果与反思问卷效度分析

    课程反思内容 课程反思方式 课程满意度 结果与反思
    课程反思内容 1 0.604** 0.287** 0.815**
    课程反思方式 1 0.400** 0.823**
    课程满意度 1 0.722**
    结果与反思 1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10  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调查问卷信度系数

    维度 未删题项的信度(alpha) 删题项后的信度(alpha)
    理解与动机 0.80 0.81
    课程标准感知 0.67 0.77
    课程标准评价 0.72 0.72
    课程标准内容理解 0.93 0.93
    行动与策略 0.93 0.94
    教学目标来源 0.79 0.81
    学期目标来源 0.86 0.86
    教材使用方式 0.64 0.74
    教材使用关注 0.94 0.94
    教学方式 0.86 0.86
    教学条件 0.84 0.85
    学习评价 0.70 0.75
    专业发展机会 0.86 0.87
    结果与反思 0.90 0.92
    课程反思内容 0.96 0.96
    课程反思方式 0.93 0.92
    课程满意度 0.76 0.82
    下载: 导出CSV

    表  11  正式问卷结构

    维度 子维度 题项
    理解与
    动机
    课程标准感知 1.1.1每个教师人手一本课程标准
    1.1.2学校给每个备课组或教研组配了一本课程标准
    1.1.3我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进一步研读或熟悉课程标准
    1.1.4我参加过至少8小时的课程标准专项培训
    课程标准评价 1.2.1课程标准对我平时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指导意义
    1.2.2课程标准对我作业评价设计指导性不强
    1.2.3区域统考试题大体上是依据课程标准的
    1.2.4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比较符合我的想法
    课程标准内容理解 1.3.1课程标准中的学科基本理念对我的教学有影响
    1.3.2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内容标准对我的教学有影响
    1.3.3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对我的教学有影响
    1.3.4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对我的教学有影响
    行动与
    策略
    教学目
    标来源
    2.1.1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经常参照教材、教参/教师用书
    2.1.2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经常参照考试大纲/说明/教学指导意见
    2.1.3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经常参照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
    2.1.4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经常参照学情
    2.1.5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经常参照同伴建议和备课组的统一规定
    2.1.6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经常参照自己的经验
    学期目
    标来源
    2.2.1制定学期课程纲要(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时,经常参照教材、教参/教师用书
    2.2.2制定学期课程纲要(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时,经常参照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
    2.2.3制定学期课程纲要(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时,经常参照学情
    2.2.4制定学期课程纲要(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时,经常参照备课组的统一规定和同伴交流
    2.2.5制定学期课程纲要(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时,经常参照教研部门颁发的教学进度安排
    2.2.6制定学期课程纲要(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时,经常参照自己的经验
    2.2.7制定学期课程纲要(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时,经常参照教育部门对统测的要求(考试大纲等)
    教材使
    用方式
    2.3.1在平常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删除教材中一些不必要的内容
    2.3.2在平常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替换教材中的一些内容
    2.3.3在平常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中的一些内容
    教材使
    用关注
    2.4.1在使用教材时,注重学科思维发展
    2.4.2在使用教材时,关注学法多样性
    2.4.3在使用教材时,渗透学科价值观念
    2.4.4在使用教材时,关注跨学科素养,如合作、探究、批判等
    教学
    方式
    2.5.1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清楚本节课要学会什么
    2.5.2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5.3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5.4安排小组合作完成特定的、有挑战的任务
    2.5.5内容太多,整堂课以我讲授为主
    2.5.6除了解题方法,还关注其他学习方法的指导
    2.5.7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5.8结合教学目标,布置小作文、小报告、小制作作业
    教学
    条件
    2.6.1学校倡导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案
    2.6.2学校倡导根据课程标准编制试卷
    2.6.3学校倡导教师关注三维目标
    2.6.4学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
    2.6.5学校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
    学习
    评价
    2.7.1在平时教学中,经常采用课堂回答
    2.7.2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课后辅导
    2.7.3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
    2.7.4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小组汇报
    2.7.5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展示成果
    专业发
    展机会
    2.8.1经常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活动
    2.8.2组织有关课程标准的专题学习或讨论
    2.8.3依据课程标准研究校外统考试题
    2.8.4组织关于课程标准的课题研究
    结果与
    反思
    课程反
    思内容
    3.1.1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3.1.2反思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3.1.3反思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3.1.4反思学科价值观念是否落实
    3.1.5反思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否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反
    思方式
    3.2.1检查原来的学期或学年课程计划是否需要修改
    3.2.2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2.3检查自己是否按规定的课时数实施教学
    3.2.4梳理自己在课程教学方面有哪些好经验
    3.2.5参加学科组组织的课程教学总结会议
    课程满
    意度
    3.3.1与家庭其他成员相比,满意自己的“加班”状况
    3.3.2与学校其他教师相比,满意自己的负责程度
    3.3.3与学校其他教师相比,满意自己的专业发展
    3.3.4对所教学科使用的教材质量感到满意
    3.3.5对与教材配套的学生用的教辅材料感到满意
    3.3.6对学校支持教学用的仪器、设备和设施感到满意
    下载: 导出CSV
  • [1] 陈霞. (2004).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美国的行动与启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 陈侠. (1989).课程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崔允漷.(2009).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育研究, (1), 74-79. https://www.wenkuxiazai.com/doc/1ea194d076a20029bd642d27...
    [4] 崔允漷, 夏雪梅.(2013).论互动视野下的教师课程实施:基于40年文献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 (10), 3-1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wgjn201310002&dbname=CJFD&dbcode=CJFQ
    [5] 黄甫全.(2000).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课程·教材·教法, (5), 1-7. https://www.cnki.com.cn/qikan-KJJF200212004.html
    [6] 霍尔, 霍德. (2004). 实施变革: 模式、原则与困境(吴晓玲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7] 李子建, 尹弘飚.(2005).教师对课程变革的认同感和关注.教育研究与发展, (1), 107-128.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jyyj200310005.aspx
    [8] 马云鹏. (2001).课程实施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课程·教材·教法, (9), 18-2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kjjf200109004&dbname=CJFD&dbcode=CJFQ
    [9] 施良方.(1996).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0] 夏雪梅.(2009).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估:一种整合架构.教育发展研究, (22), 19-2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GJ200922008.htm
    [11] 夏雪梅.(2010).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需要检测什么?.课程·教材·教法, (8), 10-14.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zwy-kxjyyj200812089.aspx
    [12] 郑蕾.(2013).美国SEC教师课程实施行为检测工具评析.全球教育展望, (10), 13-19. http://www.cqvip.com/QK/96950X/201310/47535049.html
    [13] Brophy, J. E.(1982). How Teachers Influence What is Taught and Learned in Classroom.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 1-13. doi:  10.1086/461287
    [14] Delbecq, A. L., Van de Ven, A. H., & Gustafson, D. H. (1975). Group techniques for program planning:A 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 Glenview, IL:Scott, Forseman.
    [15] Fullan, M., & Pomfret, A.(1977).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2), 335-397. doi:  10.3102/00346543047002335
    [16] Goodlad, J. I., Klein, M. F. & Tye, K. A.(1979).The Domains of Curriculum and Their Study.In J. I. Goodlad(Eds.).Curriculum Inquiry: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New York:McGraw-Hill.
    [17] Hamilton, Laura S., et al.(2016).What Supports Do Teachers Need to Help Students Meet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 Findings from the American Teacher and American School Leader Panels. Santa Monica, Calif.:RAND Corporation.
    [18] Norman L. Webb.(1997).Determining Alignment of Expectations and Assessment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Nise Brief, (2), 1-8. http://facstaff.wcer.wisc.edu/normw/1997alignmentbrief.htm
    [19] Waugh, R. F. & Godfrey, J.(1995).Understanding Teachers' Receptivity to System-wide Educational Change.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 38-54.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8413445_Understanding...
    [20] O'Day, J. A., & M. S. Smith. (1993). Systemic Reform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S. Fuhrman(ed. ). Designing Coherent Education Policy: Improving the System, San Francisco, Calif. : Jossey-Bass Publishers.
    [21] Opfer, V. D, Kaufman, J. H & Thompson, L.E.(2017).Implementing of K-12 State Standard for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Language Art and Literacy. Santa Monica:RAND Corporation.
    [22] Polikoff, M. S. (2015). How well aligned are textbooks to the common core standards in mathematic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52(6), 1185-1211. doi:  10.3102/0002831215584435
    [23] Remillard, J. T. (2005). Examining key concepts in research on teachers' use of mathematics curricul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5(2), 211-246. doi:  10.3102/0034654307500221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4
  • HTML全文浏览量:  195
  • PDF下载量:  46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8-03-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