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德森, 索斯尼克.(1998).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回顾(谭晓玉等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
安德森等.(2009).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完整版(蒋小平等译).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3]
|
安德森.(2011).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第7版(秦裕林等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
[4]
|
布卢姆等.(1986).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 认知领域(罗黎辉等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5]
|
李艺, 钟柏昌. (2015).谈"核心素养".教育研究, (9), 17-23.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KCJZ2017Z2045&dbname=CJFN2017
|
[6]
|
李艺, 冯友梅.(2018).支持素养教育的"全人发展"教育目标描述模型设计.电化教育研究, (12), 5-1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hjyyj201812002
|
[7]
|
马克思.(1979).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
|
[8]
|
皮连生.(1994).智育概论—一种新的智育理论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 41-4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199404006.htm
|
[9]
|
皮连生.(1997).论智力的知识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 52-5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1997-HDXK199703006.htm
|
[10]
|
皮连生, 卞春麒.(1991).论知识的分类与教学设计.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 81-8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kjy200403010
|
[11]
|
皮连生, 蔡维静.(2000).超越布卢姆—试论"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中的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6), 40-4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200002005.htm
|
[12]
|
皮亚杰.(1981).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3]
|
盛群力, 毛伟, 贺巍.(2015).国际教育目标分类研究进展要览及其创新价值.数字教育, (6), 1-7. doi: 10.3969/j.issn.2096-0069.2015.06.002
|
[14]
|
王汉松.(2000).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 65-71. doi: 10.3969/j.issn.1001-4608-B.2000.03.010
|
[15]
|
吴红耘, 皮连生.(2009).修订的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课程·教材·教法, 29(2), 92-9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F200902026.htm
|
[16]
|
希尔加德, 鲍威尔.(1987).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邵瑞珍等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17]
|
熊哲宏.(2000).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康德哲学框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53-6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200003006.htm
|
[18]
|
阎平.(1992).格式塔心理学派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方法论原则与认识论基础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 8(10), 35-4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XW000002792729
|
[19]
|
余文森.(2016).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11 -1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201601005.htm
|
[20]
|
钟柏昌, 李艺.(2018).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从横向分类到水平分层的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55-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201801007.htm
|
[21]
|
张春莉, 高民.(1996).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国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57-7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1996-HDXK199601006.htm
|
[22]
|
周晓亮.(2003).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研究, (10), 48-5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XYJ200310007.htm
|
[23]
|
张亚平, 施立明.(1992).动物分类学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自然杂志, (1), 22-2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ZZ199201004.htm
|
[24]
|
郑震.(2007).论梅洛-庞蒂的身体思想.南京社会科学, (8), 46-52. doi: 10.3969/j.issn.1001-8263.2007.08.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