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布列钦卡.(2001).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5d55ad94b7962430318947a18e7f9386.html
|
[2]
|
陈桂生.(1995)."四分法":教育理论成分解析的新尝试.教育研究与验, (2), 1-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pxygpfx201603054
|
[3]
|
陈桂生.(2006).教育研究空间的探求.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4]
|
崔春龙.(2017).元教育学理论的本土化危机及其超越.教育理论与实践, (22), 7-1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llysj201722002
|
[5]
|
范涌峰, 刘梅.(2010).论元教育理论研究的"无效"现象——兼论教育学和教育学者的"真独立".当代教育科学, (13), 3-6, 2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djyky201013002
|
[6]
|
冯建军.(1995).实践教育学是什么——兼论教育理论的分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5), 50-5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SZ505.010.htm
|
[7]
|
冯建军, 周兴国.(1995).略述布蕾津卡的实践教育学思想——兼谈我国教育学的努力方向.比较教育研究, (2), 35-3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JY502.008.htm
|
[8]
|
黄向阳.(1993a).教育研究的元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 27-3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ljgjyj201704002
|
[9]
|
黄向阳.(1993b).布雷岑卡"元教育理论"述评.外国教育资料, (5), 46-5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N199305009.htm
|
[10]
|
蒋菲.(2006).20世纪90年代我国元教学论研究的背景及其过程.当代教育论坛, (9), 33-34. doi: 10.3969/j.issn.1671-8305.2006.09.012
|
[11]
|
金生鈜.(1996).教育学的合法性与价值关涉——对元教育学的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 8-16, 2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199604001.htm
|
[12]
|
李慧燕.(2015).存在的逻辑与逻辑地存在——谈《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中的研究意蕴.教育史研究, (2), 89-92. http://www.cqvip.com/QK/82611X/201502/668281545.html
|
[13]
|
李均.(2002).元高等教育学引论.江苏高教, (4), 18-21. doi: 10.3969/j.issn.1003-8418.2002.04.006
|
[14]
|
陆有铨.(2014).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15]
|
马尔库斯, 费彻尔.(1998).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王铭铭, 蓝达居, 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6]
|
皮国萃.(2011).试论元研究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布列钦卡的启示与借鉴.外国教育研究, (2), 10-1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wgjyyj201102002
|
[17]
|
瞿葆奎.(1999).元教育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18]
|
单中惠, 杨汉麟.(2000).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19]
|
唐莹.(2014).元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
|
唐莹, 瞿葆奎.(1995).元理论与元教育学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1-1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199500201278
|
[21]
|
王海涛.(2010).分析教育哲学在中国.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5), 7-11. doi: 10.3969/j.issn.1008-0627.2010.05.002
|
[22]
|
王坤庆.(2010).教育哲学新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3]
|
王伟廉.(1997).对当前元教育学研究的认识.上海高教研究, (7), 14-1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199700475756
|
[24]
|
熊川武.(1996)."元教育学"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 1-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lhb-x201203072
|
[25]
|
熊川武等.(2001).实践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26]
|
叶澜.(1987).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 23-3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198703003.htm
|
[27]
|
袁昱明.(2004).远程教育学的元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国远程教育, (19), 22-29. doi: 10.3969/j.issn.1009-458X.2004.19.005
|
[28]
|
张华.(1996).教育学的"合理性"重建:科学哲学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 40-46, 9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Y200901003.htm
|
[29]
|
赵康.(2015).大概念的引入与教育学变革.教育研究, (2), 33-4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yj201502003
|
[30]
|
赵婷婷.(1999).国内元教育学缘何沉寂.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 82-8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YSS904.020.htm
|
[31]
|
周作宇.(2000).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元教育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