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怎样的质量评价观?——基于排行性评价视角的哲学省思

张学文

张学文. “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怎样的质量评价观?——基于排行性评价视角的哲学省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84-9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8
引用本文: 张学文. “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怎样的质量评价观?——基于排行性评价视角的哲学省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84-9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8
Zhang Xuewen. Quality Evaluation Needed for 'The Higher-level Talent-cultivating System': 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Based on Ranking Evalu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9, 37(4): 84-9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8
Citation: Zhang Xuewen. Quality Evaluation Needed for "The Higher-level Talent-cultivating System": 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Based on Ranking Evalu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9, 37(4): 84-9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8

“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怎样的质量评价观?——基于排行性评价视角的哲学省思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8
  • 其具体表现为:第一,科研漂移是现代科研的需要和压力使得其越来越被安排到了承担教学的院系之外,而且进一步安排到大学疆界之外,即科研活动明确地从大学的教学单位和中心的课程架构中分离出去;第二,教学漂移是纯粹的教学型高校有意地和以科研为中心的高校分开,包括在高校类型之间的分化,在大学、学院内部各专业层次的分化,在大学学习本身最高层次内部的分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潮中,教学从以科研为中心的院系拉出来,移动到专门负责教学的机构和大学中。这样,科研-教学-学习连续体难以维持,越来越多的教学人员和学生正式被安排在非科研的环境中。
  • 1959年斯诺在剑桥大学演讲《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1960年在哈佛大学演讲《科学与政府》,谈论焦点就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两种对立和分裂的文化(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存在着一个相互不理解的鸿沟,甚至互相存在着一种敌意和反感,它们彼此都有一种荒谬的歪曲的印象。这就构成了后来所谓的“斯诺命题”。

Quality Evaluation Needed for "The Higher-level Talent-cultivating System": 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Based on Ranking Evaluation

  • 摘要: 最近十年,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各种排行性评价层出不穷,引发了诸多争议。排行榜作为全球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一个重要的热门指标,既有其便捷合理的一面,存在的问题同样显而易见。在哲学方法论上,有关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种种论争深受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实证主义与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反实证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中期西方世界著名的"两种文化"的交锋就基本反映出这两种学术文化的强烈互动。要正确认识并引导好高等教育评价的导向问题,最终还需要深入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与核心理念,研究和理解现代大学有关知识的创新、传播与转移之间的本质关系,掌握现代研究型大学中"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双螺旋群体的作用机制,并借此契机探索构建合乎中国国情学情的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1)  其具体表现为:第一,科研漂移是现代科研的需要和压力使得其越来越被安排到了承担教学的院系之外,而且进一步安排到大学疆界之外,即科研活动明确地从大学的教学单位和中心的课程架构中分离出去;第二,教学漂移是纯粹的教学型高校有意地和以科研为中心的高校分开,包括在高校类型之间的分化,在大学、学院内部各专业层次的分化,在大学学习本身最高层次内部的分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潮中,教学从以科研为中心的院系拉出来,移动到专门负责教学的机构和大学中。这样,科研-教学-学习连续体难以维持,越来越多的教学人员和学生正式被安排在非科研的环境中。
    2)  1959年斯诺在剑桥大学演讲《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1960年在哈佛大学演讲《科学与政府》,谈论焦点就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两种对立和分裂的文化(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存在着一个相互不理解的鸿沟,甚至互相存在着一种敌意和反感,它们彼此都有一种荒谬的歪曲的印象。这就构成了后来所谓的“斯诺命题”。
  • [1] 博耶.(1994).学术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博耶.(2002).关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演讲(涂艳国, 方彤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3] 布鲁贝克.(2002).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4] 曹燕南.(2019).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实践.江苏高教, (3), 13-2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sgj201903004
    [5] 邓莉, 施芳婷, 彭正梅.(2019).全球竞争力教育指标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开放教育研究, (1), 13-2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fjyyj201901003
    [6] 郭碧坚, 韩宇.(1994).同行评议制.科学学研究, (3), 63-7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kxjj200203015
    [7] 郭伟, 张男星.(2019).怎样认识和理解大学评价.大学(研究版), (1), 4-9.
    [8] 克拉克.(2001).探究的场所: 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王承绪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9] 李立国.(2019).建立符合高校教师工作特点的学术评价体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 10-1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hdxjyyj201901004
    [10] 李子联, 魏畅.(2018).高等教育质量的宏观测度与时空差异.教育与经济, (4), 61-68. doi:  10.3969/j.issn.1003-4870.2018.04.008
    [11] 连志鑫, 刘路.(2019).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评价的挑战和探索.江苏高教, (3), 26-2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sgj201903006
    [12] 刘念才, 程堂, Jansadlak.(2009).大学排名: 国际化与多元化.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3] 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4] 牛可.(2009).大学革命、大学理念与领袖.世界知识, (23), 64-6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200902950185
    [15] 邱均平, 董西露.(2018).五种世界大学排行榜比较研究.评价与管理, (3), 1-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PG201703001.htm
    [16] 吴康宁.(2017).人才培养:强化大学的根本职能.江苏高教, (12), 1-4.
    [17] 亚瑟科恩.(2010).美国高等教育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8] 姚利民.(2010).教学学术及其价值.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4), 102-106. doi:  10.3969/j.issn.1671-1653.2010.04.020
    [19] 袁靖宇.(2019).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中国高教研究, (2), 6-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hgxyj201902003
    [20] 张凯, 刘英杰.(2016).《莱顿宣言》的核心观点及借鉴意义.世界农业, (9), 179-18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hijny201609030
    [21] 周作宇.(2018).教育学:一个时代的集体荣耀.教育研究, (12), 94-9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nwxj201123095
    [22] 朱贺玲.(2011).从洪堡到伯顿·克拉克:高校科研观的坚持与扩展.煤炭高等教育, (4), 107-110. doi:  10.3969/j.issn.1004-8154.2011.04.029
    [23] NSFC政策局译.(1992).同行评议——同行评议组提交英国研究理事会咨询报告委员会的报告(内部资料).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4
  • HTML全文浏览量:  200
  • PDF下载量:  5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9-07-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