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真实情境中教师的差异化行为:S县“联校走教”政策十年观察

雷万鹏 王浩文

雷万鹏, 王浩文. 真实情境中教师的差异化行为:S县“联校走教”政策十年观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29-1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12
引用本文: 雷万鹏, 王浩文. 真实情境中教师的差异化行为:S县“联校走教”政策十年观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29-1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12
Lei Wanpeng, Wang Haowen. Teacher's Differentiated Behavior:A Ten-year Observation of S County's Policy of 'School Union and Mobile Teaching'[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9, 37(4): 129-1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12
Citation: Lei Wanpeng, Wang Haowen. Teacher's Differentiated Behavior:A Ten-year Observation of S County's Policy of "School Union and Mobile Teaching"[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9, 37(4): 129-1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12

真实情境中教师的差异化行为:S县“联校走教”政策十年观察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12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重大培育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研究" CCNU14Z2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脉络下校长和教师流动途径、机制和成效研究" 14JJD880001

  • 所谓“联校走教”是指通过教师走教,以乡镇中心学校带动周边若干教学点联合发展。
  • 2012年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新机制,这部分新招募的教师被称为“省招教师”或“新机制教师”。
  • 代课教师即临时聘用教师,本文为方便理解沿用代课教师的称谓。
  • “联校网教”即利用信息技术向农村教学点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城镇学校教师通过网络同步课堂或专递课堂等形式,对农村教学点学生实施教学。

Teacher's Differentiated Behavior:A Ten-year Observation of S County's Policy of "School Union and Mobile Teaching"

  • 摘要: 政策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教育政策意义和价值的重要环节。在"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下,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取决于一线教师的理性认知、真心参与和全力支持。基于湖北省S县"联校走教"政策历时10年的研究发现,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交织联结,构成了影响一线教师流动的真实制度情境和约束条件。作为理性的行动者,一线教师往往会基于自身所处情境解构教育政策并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以截然不同的身份参与"联校走教"政策实施。政策实施中教师承担责任的差异性导致"联校走教"政策目标发生偏移,众多公办教师成为政策的旁观者。在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巨大的背景下,捕捉一线教师如何"做政策"的信息至关重要。只有理解一线教师在特定情境中的真实需求与行为表达,方能理解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复杂性,从而为构建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增进政策实施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  所谓“联校走教”是指通过教师走教,以乡镇中心学校带动周边若干教学点联合发展。
    2)  2012年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新机制,这部分新招募的教师被称为“省招教师”或“新机制教师”。
    3)  代课教师即临时聘用教师,本文为方便理解沿用代课教师的称谓。
    4)  “联校网教”即利用信息技术向农村教学点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城镇学校教师通过网络同步课堂或专递课堂等形式,对农村教学点学生实施教学。
  • 图  1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Ostrom,2011)

    图  2  基于IAD框架的教师差异化行为互动图

    表  1  S县财政收入结构(2011-2017年)

    单位:百分比(%)
    年份 地方财政收入 一般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 政府债券 上年结余
    2011年 23.9 59.0 15.2 4.9 -3.0
    2012年 19.6 42.6 32.3 3.1 2.4
    2013年 22.8 41.6 32.2 3.1 0.3
    2014年 22.8 44.6 29.3 2.8 0.5
    2015年 17.4 40.0 26.5 15.7 0.4
    2016年 17.7 43.8 24.1 13.6 0.8
    2017年 19.9 46.2 27.6 4.6 1.7
    注:数据来源:2011-2017年《S县财政局统计年报》。由于2011年以前的财政信息未公开,故此处主要呈现2011-2017年公开数据。
    下载: 导出CSV

    表  2  S县教育财政投入情况(2011-2017年)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总财政支出
    (亿元)
    教育经费
    地区生产总值占比(%) 总财政支出占比(%)
    2011年 56.2 11.6 3.5 16.8
    2012年 69.7 11.9 5.2 30.8
    2013年 81.2 21.2 5.3 20.2
    2014年 90.1 26.1 5.8 20.1
    2015年 95.2 33.8 5.7 16.1
    2016年 101.4 29.8 5.6 19.1
    2017年 109.0 29.4 5.3 19.5
    注:数据来源:2011-2017年S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年度财政决算信息公开》。由于2011年以前的财政信息未公开,故此处主要呈现2011-2017年的数据。
    下载: 导出CSV

    表  3  H镇中心小学及附属教学点概况(2012年)

    学校名称 年级数 班级数 复式班级 在校生数 到中心学校距离(公里)
    中心小学 6 22 - 1095 -
    校点1 4 3 三、四年级 52 5.5
    校点2 4 3 三、四年级 70 2.3
    校点3 4 3 三、四年级 51 9.5
    校点4 2 1 一、二年级 22 6.0
    校点5 2 1 一、二年级 25 1.7
    校点6 2 1 一、二年级 17 2.7
    校点7 2 1 一、二年级 17 7.5
    数据来源:H镇中心小学2012年统计资料
    下载: 导出CSV

    表  4  H镇中心小学教师信息统计表(2012年)

    年龄 总数 女性教师 大专及以上学历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50岁以上 31 8 10.0 20 25.0
    40-49岁 16 11 13.7 12 15.0
    30-39岁 17 13 16.3 15 18.8
    20-29岁 16 15 18.8 16 20.0
    合计 80 47 58.8 63 78.8
    数据来源:H镇中心小学统计资料
    下载: 导出CSV

    表  5  H镇中心小学走教教师概况

    骨干教师 代课教师 新入职教师 走教教师总数
    2007-2008年 0 3 0 3
    2008-2012年 0 5 2 7
    2013-2015年 0 1 1 2
    2016年至今 0 0 0 0
    数据来源:H镇中心小学
    下载: 导出CSV

    表  6  “联校走教”政策实施中教师差异化的角色与行动

    教师身份 政策角色 行动策略
    中心校校长 两难选择者 自保性策略,重联校、轻走教
    骨干教师 政策旁观者 置身事外,耕好自家田
    代课教师 主动参与者 积极参与,期待转变身份
    新入职教师 被动参与者 完成任务,服从安排
    下载: 导出CSV
  • [1] 蔡明兰.(2011).教师流动:问题与破解——基于安徽省城乡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分析.教育研究, (02), 92-9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uainsfxyxb201602028
    [2] 曾荣光.(2011).理解教育政策意义——质性取向在政策研究中的定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01), 152-192. doi:  10.3969/j.issn.1671-9468.2011.01.011
    [3] 陈振华.(2015).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问题与改进策略.教育研究, (09), 99-10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xygl-llb201905015
    [4] 陈振明.(1998).科学化、现实性与跨学科研究——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必须着重解决的三大问题.政治学研究, (01), 20-2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POLI801.005.htm
    [5] 褚宏启.(2010).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教育研究, (11), 3-1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7656761
    [6] 丁煌.(2002).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及其防治对策的制度分析.政治学研究, (01), 28-3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zxyj200201004
    [7] 郝保伟.(2012).教师流动政策的合法性缺失及其重建.中国教育学刊, (09), 5-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201209006.htm
    [8] 科尔巴奇.(2005).政策(张毅, 韩志明译).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9] 雷万鹏, 张雪艳.(2012).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政策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 (06), 8-1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yjysy201206002
    [10] 李迎生, 李泉然, 袁小平.(2017).福利治理、政策执行与社会政策目标定位——基于N村低保的考察.社会学研究, (06), 44-6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hxyj201706005
    [11] 刘复兴.(2002).教育政策活动中的价值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03), 83-91 doi:  10.3969/j.issn.1002-0209.2002.03.014
    [12] 萨巴蒂尔.(2004).政策过程理论(彭宗超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3] 史亚娟.(2014).中小学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基于教师管理制度的视角.教育研究, (09), 90-9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yj201409012
    [14] 王彦才.(2014).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及对策——基于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师教育研究, (02), 29-3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dsfjyyj201402005
    [15] 邬志辉.(2012).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教育研究, (08), 19-2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fdjylt201005004
    [16] 徐勇.(2008) "政策下乡"及对乡土社会的政策整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01), 116-12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dsjyshzy200801023
    [17] Ball, S.J., Hoskins, K., Maguire, M., & Braun, A. (2011). Policy actors:doing policy work in schools.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32(4), 625-639. doi:  10.1080/01596306.2011.601565
    [18] Braun, A., Ball, S.J., & Maguire, M. (2011). Policy enactments in school introduction:towards a toolbox for theory and research.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32(4), 581-583. doi:  10.1080/01596306.2011.601554
    [19] Coburn, C.(2005). Shaping teacher sensemaking:School leaders and the enactment of reading policy. Education Policy, 19, 476-509. doi:  10.1177/0895904805276143
    [20] Deleon, Peter & Vobeck, Danielle M. (2007). The Policy Science at the Crossroad. F. Frank Fischer et al. (Eds). Handbook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Theory, Politics, and Methods.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s.
    [21] Habermas, Jurgen. (1988). On the logic of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Mass:MIT Press.
    [22] Lipsky, M.(1980).Street-level Bureaucracy.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23] Ostrom, E. (2011). Background on th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Th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39(1), 7-27. doi:  10.1111/psj.2011.39.issue-1
    [24] Spillane, J.P., Reiser, B.J., & Reimer, T. (2002).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cognition:Reframing and refocusing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2, 387-431. doi:  10.3102/00346543072003387
  • 加载中
图(2) / 表(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1
  • HTML全文浏览量:  185
  • PDF下载量:  4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9-04-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