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面对信息技术, 教育学理论何为?

李政涛 罗艺

李政涛, 罗艺. 面对信息技术, 教育学理论何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1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1
引用本文: 李政涛, 罗艺. 面对信息技术, 教育学理论何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1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1
Li Zhengtao, Luo Yi. Fac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at can Education Theory Do?[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9, 37(4): 1-1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1
Citation: Li Zhengtao, Luo Yi. Fac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at can Education Theory Do?[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9, 37(4): 1-1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1

面对信息技术, 教育学理论何为?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4.0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责任研究" AAA150009

  • 有关“实体思维”到“智能思维”的转向,2018年11月2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理论重建”的学术研讨会上,靳玉乐在主题发言中对此进行了阐述,详见本刊同期发表的靳玉乐教授等人所撰的论文《信息技术时代的课程论发展》。

Fac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at can Education Theory Do?

  • 摘要: 对"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理论"关系的探讨,需要进行双向式追问:对于教育学理论,信息技术改变了什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理论可以做些什么?信息技术带给教育学理论的改变,在浅层的意义上,表现为形成了多元化的存在方式、多维化的表述方式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在深层的意义上,表现为带来了新的"价值尺度",拓展了原有的"理论边界",生成了新的理论生产机制和改变了理论主体的生存方式。反过来,教育学理论可以提供"理论""原理",通过回到"概念原点""价值原点"和"思维方式原点"等方式,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承担责任、做出贡献,从而有所作为。
    1)  有关“实体思维”到“智能思维”的转向,2018年11月2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理论重建”的学术研讨会上,靳玉乐在主题发言中对此进行了阐述,详见本刊同期发表的靳玉乐教授等人所撰的论文《信息技术时代的课程论发展》。
  • 图  1  “信息技术”与“教育”主题词相关文献数量趋势(1998—2018)

    图  2  “信息技术”与教育学二级学科主题词文献数量趋势(1998—2018)

    图  3  “教育技术”与“理论”相关主题文献数量趋势(1998—2018)

    图  4  “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主题词检索文献主题分布情况(1998—2018)

    表  1  1998-2018“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相关主题词文献检索数量表(双数年度部分)

    检索主题词总数20182016201420122010200820062004200220001998
    “信息技术”“教育”46150426634393373266924772461198716111326444171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24832782161541371071091249472278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153287766138511
    “信息技术”“教育学”104567554104500
    “信息技术”“教育学原理”510000010000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19552441861661351179758322030
    “信息技术”“比较教育”200000000000
    “信息技术”“教育史”1001000012000
    “信息技术”“学前教育”190422423182100100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45914172630333936171140
    “信息技术”“特殊教育”2022117141113877410
    “教育技术”663803489353239293814379039023328278526601798870
    “教育技术”“理论”548530830931128131630928223621915275
    “教育技术理论”11974553605780607469534014
    注:检索日期为2019年2月15日,表中仅显示双数年度数据,“总数”一栏则为双数年度和单数年度的总和。
    下载: 导出CSV
  • [1] 蔡建东, 汪基德, 马婧.(2013).教育理论研究的量化与技术化路径——科学计量学方法与技术在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教育研究, (06), 17-2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yj201306002
    [2] 陈桂生.(2008).回望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的再认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陈嘉映.(2005).无法还原的象.北京:华夏出版社.
    [4] 陈明选, 俞文韬.(2016).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高等教育研究, (12), 47-5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djyyj201612007
    [5] 芬伯格.(2005).技术批判理论(韩连庆, 曹观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 高健, 陈新石, 游苏宁.(2008).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宣传科技期刊.编辑学报, (03), 235-23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bjxb200803021
    [7] 顾建军.(2018).技术的现代维度与教育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06), 1-18+154. http://xbjk.ecnu.edu.cn/CN/abstract/abstract9187.shtml
    [8] 格里芬.(1998).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9] 海德格尔.(2005).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0] 冀芳, 张夏恒.(2016).CSSCI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及优化策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07), 756-76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kjqkyj201607015
    [11] 李宇佳.(2017).学术新媒体信息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长春: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1017139895.htm
    [12] 李政涛.(2004).图像时代的教育论纲.教育理论与实践, (15), 1-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llysj200408001
    [13] 李政涛.(2012).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教育研究, (03), 4-11+3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fzyj201311001
    [14] 李政涛.(2013).教育经验的写作方式——探寻一种复调式的教育写作.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03), 149-159. doi:  10.3969/j.issn.1671-9468.2013.03.011
    [15] 李政涛.(2017).当代教育研究的视频与图像转向——兼论视频图像时代的教育理论生产.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05), 1-12+159. http://xbjk.ecnu.edu.cn/CN/abstract/abstract9075.shtml
    [16] 刘婧, 魏建香.(2015).微阅读时代移动端学术科研平台应用研究——以"壹学者"微信学术平台为例.晋图学刊, (03), 8-12. doi:  10.3969/j.issn.1004-1680.2015.03.003
    [17] 路学军.(2017).分享、求真与话语扩张:微信学术社区的传播特征.出版广角, (18), 79-81. doi:  10.3969/j.issn.1006-7000.2017.18.025
    [18] 马尔库塞.(1989).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 麦克卢汉.(2000).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 魏建亮.(2014).自媒体时代的知识分子如何言说.名作欣赏, (13), 80-8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mzxs201405017
    [21] 吴国盛.(2008).技术哲学经典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2] 吴淑金.(2012).科技期刊新闻属性分析.科技与出版, (08), 108-111. doi:  10.3969/j.issn.1005-0590.2012.08.041
    [23] 夏登武.(2014).媒介融合环境下"小众学术"走进"大众视野"的策略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02), 118-121. doi:  10.3969/j.issn.1001-5124.2014.02.022
    [24] 叶澜.(1999).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5] 叶澜.(2015).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6] 叶孟理, 李锐.(2002).人文科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7] 袁振国.(2017).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 4-17+168. http://xbjk.ecnu.edu.cn/CN/abstract/abstract9030.shtml
    [28] 禹智潭, 陈文化.(1998).技术:实践性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06), 33-35+6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zjs200803008
    [29] 张姜坤, 王夫艳.(2018).大数据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四维变革.基础教育, (06), 39-4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cjy201806006
    [30] 张小强, 吉媛, 游滨.(2018).微信传播指数领先的学术期刊公众号运营调查及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06), 574-58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kjqkyj201806008
    [31] 张新玲.(2017).学术期刊微信出版可视化探讨.新媒体研究, (03), 49-52. doi:  10.3969/j.issn.1671-7597.2017.03.023
    [32] 赵文青, 宗明刚, 张向凤.(2016).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分析与运营对策——以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为例, 出版科学, (03), 92-95. doi:  10.3969/j.issn.1009-5853.2016.03.026
    [33] 赵勇.(2017).如何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学术话语再生产.探索与争鸣, (07), 41-43. doi:  10.3969/j.issn.1004-2229.2017.07.007
    [34] 朱依娜.(2017).社交媒体使用影响科研人员学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09-12, (005).
    [35] 祝智庭, 贺斌.(2012).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电化教育研究, (12), 5-1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xxxxjsjy201802003
    [36] 祝智庭.(2016).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开放教育研究, (01), 18-26+4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fjyyj201601003
  • 加载中
图(4)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8
  • HTML全文浏览量:  151
  • PDF下载量:  7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9-07-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