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

刘妍 马晓英 刘坚 魏锐 马利红 徐冠兴 康翠萍 甘秋玲

刘妍, 马晓英, 刘坚, 魏锐, 马利红, 徐冠兴, 康翠萍, 甘秋玲.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2): 29-4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4
引用本文: 刘妍, 马晓英, 刘坚, 魏锐, 马利红, 徐冠兴, 康翠萍, 甘秋玲.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2): 29-4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4
Liu Yan, Ma Xiaoying, Liu Jian, Wei Rui, Ma Lihong, Xu Guanxing, Kang Cuiping, Gan Qiuling. Cultural Competence: Part I of the 5Cs Framework forTwenty-first Century Key Competence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2): 29-4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4
Citation: Liu Yan, Ma Xiaoying, Liu Jian, Wei Rui, Ma Lihong, Xu Guanxing, Kang Cuiping, Gan Qiuling. Cultural Competence: Part I of the 5Cs Framework forTwenty-first Century Key Competence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2): 29-4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4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4

Cultural Competence: Part I of the 5Cs Framework forTwenty-first Century Key Competences

  • 摘要: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继承与扬弃、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和行为,对个体发展、社会和谐都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该素养分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三个要素,阐述了每个要素的内涵,列举了每个要素的行为表现,从系统设计课程、全面融入学科、在丰富的情境中开展活动、提升文化自觉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的落实。
  • 表  1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基本要素和简要描述及行为举例

    文化理解与
    传承素养的
    基本要素
    简要描述行为举例
    文化理解 对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及其相互影响的体验、认知和反思。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充分的感受与认知;
    (2)选择家乡某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开展专题研究,了解其渊源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3)选择我国某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开展专题研究,了解其发展脉络及背后突显的人文精神;
    (4)选择域外某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开展专题研究,了解其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5)具有尊重多元差异的立场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对社会上常见的文化现象和相关观点做出评价与反思。
    文化认同 一个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对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审美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行为或风俗习惯等的认可和接纳。 (1)接纳所在社群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风俗习惯;(2)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3)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具有坚定信念和情感认同。
    文化践行 一个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对于其所选择和认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原则等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加以实践、传承和改造、创新。 (1)能自觉遵循并积极宣传所在社群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风俗习惯;
    (2)能自觉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
    (3)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案例,并体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4)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性学习并掌握某种文化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能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得体地介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
    下载: 导出CSV
  • [1] 蔡清田. (2011). 课程纲要的核心素养. 研习资讯,(4),5−14.
    [2] 陈来. (2015).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 崔新建. (2004). 文化认同及其根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02−104.
    [4] 杜维明. (2007). 文化认同与儒学创新. 中国网(china.com.cn), 2007−01−23.
    [5] 费孝通. (2003).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理论参考,(9),31−33.
    [6] 费孝通. (2005). 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 北京: 群言出版社.
    [7] 冯天瑜. (2001). 中华文化辞典.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8] 高国希. (20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教育路径. 思想理论教育,(5),9−13.
    [9] 何平. (1999). 中国和西方思想中的“文化”概念. 史学理论研究,(6),68−79.
    [10]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201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教育学刊,(10),1−3.
    [11] 亨廷顿. (2010).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2] 洪裕宏. (2011). 定义与选择国民核心素养的理论架构. 研习资讯,(4),15−24.
    [13] 教育部. (2017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4] 教育部. (2017b).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5] 教育部. (2017d).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6] 教育部. (2017e).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7] 教育部. (2017c).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8] 李群,等. (2019a). 人文化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实践. 教育科学研究,(6),49−52.
    [19] 李群,等. (2019b). 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思考. 中小学管理,(1),49−52. doi:  10.3969/j.issn.1002-2384.2019.01.016
    [20] 李宗桂. (2013).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学术研究,(11),35−39.
    [21] 李宗桂. (2017).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标准. 社会科学战线,(8),1−9.
    [22] 梁漱溟. (1989).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3] 林崇德. (2016).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4] 刘华政. (2015). 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论析. 广西社会科学,(4),201−205. doi:  10.3969/j.issn.1004-6917.2015.04.038
    [25] 刘坚, 等. (2016). 《面向未来: 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17−21.
    [26] 刘晟, 等. (2016). 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38−45.
    [27] 钱穆. (1994).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8] 覃泽宇. (2017). 论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及教育路径. 基础教育,(3),13−20.
    [29] 沈壮海, 等. (2018).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觉的时代体现. 中国高等教育,(7),20−21.
    [30] 泰勒. (1992). 原始文化(连树声译).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31] 王伟建. (2017).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及教育渗透. 中国教育学刊,(6),79−82.
    [32] 王阳明. (1992). 传习录(上). 王阳明全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魏锐. (2018). 紧跟新时代步伐, 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强起来. 人民教育,(12),1.
    [34] 魏锐, 等. (2016). 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支持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46−51.
    [35] 温小军. (2019). 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历史演变与现实把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110−116.
    [36] 吴晨. (2019). 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家国情怀——以“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为例. 地理教学,(4),41−43. doi:  10.3969/j.issn.1000-078X.2019.04.003
    [37] 希尔斯.(1991). 论传统(傅铿, 吕乐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38] 习近平. (2014).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人民日报, 2014−02−26.
    [39] 向宗鲁. (1987). 说苑校证. 北京: 中华书局.
    [40] 杨曼, 等. (2019). 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中国电化教育,(6),44−51. doi:  10.3969/j.issn.1006-9860.2019.06.007
    [41] 乐黛云. (2006). 和谐社会与文化自觉. 广东社会科学,(6),48−52. doi:  10.3969/j.issn.1000-114X.2006.06.008
    [42] 乐黛云. (2008). 文化冲突与文化自觉. 爱思想网, 2008−12−04.
    [43] 张岱年, 程宜山. (2015). 中国文化精神.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44] 张宏. (20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 教育研究,(8),108−112.
    [45] 张阳. (20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3),112−114.
    [46] 朱熹. (1996). 学三·论知行. 朱子语类. 北京: 中华书局.
    [47] 朱小芳, 佐斌. (2016). 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研究. 哈尔滨学院学报,(7),96−103.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6.07.023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4).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4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2017).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50] European Commission. (2007).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rasmusplus.org.uk/file/272/download.
    [51] LMTF. (2013). Toward Universal Learning: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Learning Metrics Task Force. Montreal: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1.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 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 Defini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www.battelleforkids.org/networks/p21/frameworks-resources.
    [52] Savery, J. R. (2006). 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1(1). Retrieved from http://docs.lib.purdue.edu/ijpbl/vol1/iss1/3/.
    [53] Trilling, B., & Fadel, C. (2009). 21st Century skills: Learning for life in our tim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 加载中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12
  • HTML全文浏览量:  717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1-21
  • 刊出日期:  2020-02-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