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
摘要: 基于对美国教育史和教育思想史研究简单搬用美国政治史分期这一做法的质疑以及对美国教育思想史分期依据的讨论,本文主张根据美国教育的变迁轨迹将美国教育思想演变的过程划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繁荣时期和多元化时期等四个阶段,认为美国教育思想的演变具有思想主体多元、思想内容复杂、思想论争普遍、呈现形式多样和时代特征鲜明等主要特点。Abstract: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 and American educational thoughts cannot just copy the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political history.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the four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germination, formation, prosperity, and pluralism and the evolu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subjects, complex contents, widespread controversy and various representations with the striking features of the epoch.
-
Key words:
- American educational thoughts /
- historical stages /
- evolution /
- characteristics
1) 这类研究主要分为通史教材类和个人传记类。通史教材类研究主要包括:滕大春的《美国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赵祥麟的《外国教育家评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滕大春的《外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吴式颖的《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等等。个人传记类研究中关于杰斐逊的研究主要有:朱旭东的《杰斐逊教育思想的现代性阐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朱旭东的《杰斐逊的现代化教育制度思想》(《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林杰的《杰斐逊与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2009年);陈露茜的《杰斐逊教育观中的精英话语释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等等。关于贺拉斯·曼的研究主要有:单中惠的《贺拉斯·曼和美国的普及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5年第2期);郭小香的《贺拉斯·曼社会改良主义公民教育思想探析》(《学术交流》,2011年第12期);杨靖的《公共学校的另一面:共和主义与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冲突》(《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5期);等等。关于埃利奥特的研究主要有:郭健的《艾略特高等教育思想述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厉志红的《艾略特的课程选修制改革思想及其实践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10期);王延山的《埃利奥特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河北大学,2007年);贺国庆的《查尔斯·艾略特与自由选修制及其借鉴意义》(《现代大学教育》,2013年第9期);曹春平、张斌贤的《查尔斯·埃利奥特教育思想的演变(1869-1909)》(《大学教育科学》,2014年第5期);刘春华的《埃利奥特与哈佛大学的改革》(《高校教育管理》,2016年第4期)。关于杜威的研究,主要有:马骥雄的《试论杜威的育人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年第2期);褚宏启的《教育观念的变革:对杜威教育理论中三个命题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丁永为的《变化中的民主与教育:杜威教育政治哲学的历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郭法奇的《杜威与现代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涂诗万的《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石中英的《杜威教育哲学论述的方法》(《教育学报》,2017年第2期);等等。关于桑代克的研究主要包括:张武升的《教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方向》(《教育研究》,1994年第12期);李福春的《美国教育学演进史》(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康绍芳的《实验主义与科学主义:美国教育研究取向之争》(《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等等。关于赫钦斯的研究主要包括:李建强的《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河北大学,2000年);王晨的《赫钦斯自由教育思想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沈文钦的《赫钦斯与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等等。关于科南特的研究主要包括:马骥雄的《科南特的教育思想》(《外国教育资料》,1982年第4期);刘向荣的《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河北大学,2006年);郭志明的《科学主义视野中的教师教育理念:科南特的教师教育思想》(《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等等。 -
[1] 戈登·S. 伍德. (2011). 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傅国英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Bellan, R. N. (1967). Civil Religion in America. Daedalu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Vol. 96, No. 1. [3] Cremin, L. A.(1970). American Education: The Colonial Experience, 1607-1783.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4] Labaree, D. F. (2010). How Dewey Lost: the Victory of David Snedden and Social Efficiency in the Reform of American Education. Trohler, Daniel; Schlag, Thomas; Osterwalder, Fritz (editor), Pragmatism and Modernities. Boston: Sense Publishers. [5]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1983). 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6] Rury, J. L. (2002). Education and Social Change: Themes in the History of Schooling.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2002.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03
- HTML全文浏览量: 267
- PDF下载量: 331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