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added Evaluation of Preservic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
摘要: 实施"卓越教师"计划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师资,而计划的实施需要有科学的监控与评价机制。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终结性评价难以考量师范生发展过程的转变及各责任主体对转变的贡献。而增值性评价作为监控与评定主体在经历一段时间后是否在各方面有量或质的增加的评价方式则能增强教育主体自主、增量及高效发展的意识。研究通过构建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增值性评价模型及调查问卷的分析找出各层面因素对卓越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净影响"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增强师范生培养效能的几点建议。Abstract: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cellent teacher" project aim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ach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needs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mechanism.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which focused on the selection of excellent teachers is difficult to monitor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the overall change of the students. However, value-added evaluation, as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evaluating object's change or enhancement over a period of time can be used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student teacher's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trie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ent teacher's developing process. It concludes with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
Key words:
- value added evaluation /
- training quality /
- self evaluation
-
表 1 人口学变量数据统计表
样本特征 班级 性别 专业方向 152Z 153Z 男 女 语文 数学 英语 样本数 37 47 6 78 27 12 45 百分比 44.05 55.95 7.14 92.86 32.14 14.29 53.57 表 2 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质量增值评价体系
一级维度 二级维度 三级维度 指标 培养质量影响因素 师范生层 自我学习 学习课标和教材 撰写读书心得 观摩教学视频 学习态度 对任课教师认同 认真教育实习 教学上刻苦钻研 技能训练 撰写教案及模拟上课 三字训练 专业实践 参加教学相关社团活动 进行教育类兼职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职业 父母学历 家庭经济收入 指导教师层 教师指导 传授学习方法 引导制定发展目标 就业升学指导 专业指导 师生交往 答疑解惑 分享个人经验 提供建议 阅读交流 定期会面 培养院校层 活动组织 定期组织教育见实习 举办学术讲座 举办基本功竞赛 提供接触一线教育机会 考核机制 分阶段进行考核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 培养资源 完备的图书馆藏 充足的专业训练设施 完善的人才培养措施 具备专业师资 课外支持 资金支持学生活动 闲时开放训练设施 定期推荐书目 培养质量指标 知识层面 教育知识 教育类课程成绩 学科知识 学科专业课程成绩 通识知识 公共基础课程成绩 学生知识 涉及儿童相关课程成绩 能力层面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自评分数 教学技能 各阶段技能考核成绩 实践层面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考核结果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考核结果 教育研究 教育实习研究成果鉴定 表 3 “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T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Model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t Sig. Collinearity
StatisticsB Std. Error Beta Tolerance VIF 1 (Constant) 76.256 1.044 73.017 0.000 学习态度 3.184 0.362 0.697 8.791 0.000 1.000 1.000 2 (Constant) 74.656 1.159 64.400 0.000 学习态度 2.945 0.359 0.644 8.206 0.000 0.942 1.062 专业实践 0.820 0.297 0.217 2.764 0.007 0.942 1.062 3 (Constant) 73.425 1.178 62.322 0.000 学习态度 1.353 0.629 0.296 2.153 0.034 0.279 3.583 专业实践 0.895 0.284 0.237 3.151 0.002 0.935 1.070 师生交往 1.929 0.639 0.408 3.018 0.003 0.289 3.461 4 (Constant) 67.981 1.821 37.338 0.000 学习态度 1.296 0.583 0.284 2.222 0.029 0.279 3.586 专业实践 0.750 0.266 0.198 2.815 0.006 0.915 1.093 师生交往 2.215 0.598 0.469 3.706 0.000 0.284 3.519 活动组织 1.821 0.487 0.259 3.739 0.000 0.947 1.056 5 (Constant) 69.316 1.554 44.606 0.000 学习态度 1.265 0.562 0.258 2.112 0.018 0.214 3.682 专业实践 0.584 0.227 0.155 2.579 0.012 0.900 1.111 师生交往 1.282 0.530 0.271 2.419 0.018 0.257 3.884 活动组织 1.327 0.420 0.189 3.161 0.002 0.908 1.102 培养资源 2.627 0.458 0.619 5.739 0.000 0.278 3.597 a. Dependent Variable:培养质量 表 4 各专业培养质量比较
专业方向 平均预测值 平均实测值 残差值 语文 84.87 85.83 0.96 英语 85.06 85.34 0.28 数学 81.96 82.39 0.43 表 5 师范生各部分培养质量比较分析
指标 平均预测值 平均实测值 残差值 知识层面 85.07 80.97 -4.10 能力层面 85.07 89.26 4.18 实践层面 85.07 88.04 2.96 表 6 培养现状各项目得分表(N=84)
项目 M ± SD 项目 M ± SD 项目 M ± SD T1 2.750±1.004 T12 4.143±0.808 T23 3.714±0.938 T2 2.869±1.003 T13 3.881±0.883 T24 2.857±1.099 T3 3.143±1.019 T14 4.000±0.864 T25 4.024±0.905 T4 3.167±0.979 T15 3.595±1.065 T26 3.119±1.102 T5 4.059±0.766 T16 3.702±0.979 T27 3.702±0.772 VTHHT7 3.321±0.946 T18 3.500±1.124 T29 3.691±0.931 T8 3.429±0.922 T19 3.643±0.989 T30 2.738±1.019 T9 3.857±0.958 T20 3.702±0.979 T31 3.429±0.908 T10 2.893±1.075 T21 3.667±1.033 T32 4.071±0.803 T11 4.153±0.857 T22 4.048±0.862 表 7 培养现状各因素得分表(N=84)
维度 因素 M±SD 内部 师范生层面 自我学习 T2、T4、T7 3.119±0.624 学习态度 T3、T5、T6 3.682±0.662 技能训练 T1、T8 3.089±0.732 专业实践 T9、T10 3.375±0.802 外部 指导教师层面 教师指导 T13、T14、T16、T17 3.830±0.735 师生交往 T11、T12、T15、T18、T19 3.807±0.636 培养院校层面 活动组织 T24、T25、T26、T32 3.616±1.003 考核机制 T27、T28 3.672±0.730 培养资源 T20、T21、T22、T23 3.783±0.788 课外支持 T29、T30、T31 3.285±0.605 表 8 “活动组织”因素中各项目频率统计表(N=84)
调查结果 项目 T24 T25 T26 T32 n % n % n % n % 完全不符合 11 13.1 3 3.6 4 4.8 0 0 比较不符合 19 22.6 4 4.8 23 27.4 3 3.6 不确定 30 35.7 8 9.5 27 32.1 15 17.9 比较符合 19 22.6 44 52.4 19 22.6 39 46.4 完全符合 5 6.0 25 29.8 11 13.1 27 32.1 表 9 “考核机制”因素中各项目频率统计表(N=84)
调查结果 项目 T27 T28 n % n % 完全不符合 1 1.2 0 0 比较不符合 2 2.4 9 10.7 不确定 29 34.5 24 28.6 比较符合 41 48.8 39 46.4 完全符合 11 13.1 12 14.3 表 10 “培养资源”因素中各项目频率统计表(N=84)
调查结果 项目 T20 T21 T22 T23 n % n % n % n % 完全不符合 1 1.2 3 3.6 2 2.4 2 2.4 比较不符合 10 11.9 8 9.5 3 3.6 5 6.0 不确定 20 23.8 21 25.0 8 9.5 25 29.8 比较符合 35 41.7 34 40.5 47 56.0 35 41.7 完全符合 18 21.4 18 21.4 24 28.6 17 20.2 表 11 “课外支持”因素中各项目频率统计表(N=84)
调查结果 项目 T29 T30 T31 n % n % n % 完全不符合 0 0 9 10.7 2 2.4 比较不符合 14 16.7 25 29.8 8 9.5 不确定 11 13.1 34 40.5 36 42.9 比较符合 46 54.8 11 13.1 28 33.3 完全符合 13 15.5 5 6.0 10 11.9 表 12 “教师指导”因素中各项目频率统计表(N=84)
调查结果 项目 T13 T14 T16 T17 n % n % n % n % 完全不符合 1 1.2 1 1.2 0 0 0 0 比较不符合 6 7.1 4 4.8 14 16.7 8 9.5 不确定 14 16.7 13 15.5 14 16.7 21 25.0 比较符合 44 52.4 42 50.0 39 46.4 40 47.6 完全符合 19 22.6 24 28.6 17 20.2 15 17.9 表 13 “师生交往”因素中各项目频率统计表(N=84)
调查结果 项目 T11 T12 T15 T18 T19 n % n % n % n % n % 完全不符合 0 0 0 0 3 3.6 5 6.0 4 4.8 比较不符合 6 7.1 5 6.0 12 14.3 12 14.3 7 8.3 不确定 7 8.3 7 8.3 17 20.2 18 21.4 16 19.0 比较符合 39 46.4 43 51.2 36 42.9 34 40.5 45 53.6 完全符合 32 38.1 29 34.5 16 19.0 15 17.9 12 14.3 表 14 “活动组织”因素中各项目频率统计表(N=84)
调查结果 项目 T2 T4 T7 n % n % n % 完全不符合 7 8.3 4 4.8 2 2.4 比较不符合 23 27.4 20 23.8 15 17.9 不确定 32 38.1 20 23.8 28 33.3 比较符合 18 21.4 38 45.2 32 38.1 完全符合 4 4.8 2 2.4 7 8.3 表 15 “学习态度”因素中各项目频率统计表(N=84)
调查结果 项目 T3 T5 T6 n % n % n % 完全不符合 5 6.0 1 1.2 2 2.4 比较不符合 19 22.6 2 2.4 6 7.1 不确定 23 27.4 10 11.9 12 14.3 比较符合 33 39.3 49 58.3 47 56.0 完全符合 4 4.8 22 26.2 17 20.2 表 16 “技能训练”因素中各项目频率统计表(N=84)
调查结果 项目 T1 T8 n % n % 完全不符合 8 9.5 2 2.4 比较不符合 29 34.5 14 16.7 不确定 25 29.8 19 22.6 比较符合 20 23.8 44 52.4 完全符合 2 2.4 5 6.0 -
[1] 教育部办公厅. (201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通知. 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4-12-05):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72/201412/182218.html. [2] 教育部. (2014).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5号). 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4-08-18):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408/174307.html.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 (2018).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01-20). 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4] 王志广.(2013).谈卓越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教育理论与实践, (32), 28-3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C20132014021800015695 [5] 张万祥.(200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6] 王福强.(2010).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7] 朱纯洁, 朱成科.(2015).从优秀走向卓越:中小学教师的自我"破限性"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 (11), 71-7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hjyky200612007 [8] 诸园.(2015).哲学人类学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的卓越发展.教师教育研究, (6), 21-2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dsfjyyj201506004 [9] 杜屏, 杨中超. (2010). 对学校效能增值性评价的回顾与反思. 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集, 36-37. [10] 孙颖.(2015).试析美国有效教师评价方式的价值取向——基于增值性评价和标准化评价.教育理论与实践, (28), 40-4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LL20152801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