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Teachers’ Willingness of the Role Play of New Rural Sages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期待乡村教师积极担当新乡贤角色。乡村教师要践行这一文化责任,除了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有威望外,还需具备新乡贤角色担当的主观意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下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担当的意愿在总体上尚属低迷状态;乡村教师的性别、年龄、来源地对其新乡贤角色担当的意愿具有显著性差异;乡村教师的职业守望、乡土情怀、公共精神与其新乡贤角色担当的意愿呈正相关。有鉴于此,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应守望职业信念,厚植乡土情怀,振作公共精神,增强新乡贤角色担当的意愿,积极发挥新乡贤角色的示范引领作用。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xpects rural teachers to play the role of new rural sages actively. To fulfill this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rural teachers need not only knowledge, ability and prestige, but also strong will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rural teachers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still in a low state; The gender, age and origin of rural teache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willingness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watch, local feelings and public spirit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willingness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refor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alls for rural teachers to keep their professional beliefs, cultivate local feelings, invigorate the public spirit, enhance the willingness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ctively play the exemplary and leading role of new rural sages.
-
Key words:
-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
- rural teachers /
- new rural sages /
- role play /
- willingness
-
表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表
序号 问题 选项 人数 占比(%) 1 性别 男 4599 48.49 女 4886 51.51 2 年龄 25岁及以下 645 6.80 26~35岁 3710 39.11 36~45岁 2954 31.14 46~55岁 1837 19.37 56岁及以上 339 3.57 3 户籍地 本乡(镇) 3255 34.32 外乡(镇) 2022 21.32 县城 3549 37.42 地级市 608 6.41 省城 51 0.54 4 居住地 本乡(镇) 2839 29.93 外乡(镇) 1613 17.01 县城 4082 43.04 地级市 882 9.30 省城 69 0.73 表 2 乡村教师性别与户籍地交叉表
户籍地 合计 本乡(镇) 外乡(镇) 县城 地级市 省城 性别 男 计数 1751 1083 1506 238 21 4599 性别中的% 38.1% 23.5% 32.7% 5.2% 0.5% 100.0% 户籍所在地中的% 53.8% 53.6% 42.4% 39.2% 41.2% 48.5% 总数的% 18.5% 11.4% 15.9% 2.5% 0.2% 48.5% 女 计数 1504 939 2043 369 30 4885 性别中的% 30.8% 19.2% 41.8% 7.6% 0.6% 100.0% 户籍所在地中的% 46.2% 46.4% 57.6% 60.8% 58.8% 51.5% 总数的% 15.9% 9.9% 21.5% 3.9% 0.3% 51.5% 合计 计数 3255 2022 3549 607 51 9484 性别中的% 34.3% 21.3% 37.4% 6.4% 0.5% 100.0% 户籍所在地中的%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34.3% 21.3% 37.4% 6.4% 0.5% 100.0% 表 3 乡村教师年龄与户籍地交叉表
户籍地 合计 本乡(镇) 外乡(镇) 县城 地级市 省城 年龄 25岁及以下 计数 240 200 159 44 2 645 年龄中的% 37.2% 31.0% 24.7% 6.8% 0.3% 100.0% 户籍地中的% 7.4% 9.9% 4.5% 7.2% 3.9% 6.8% 总数的% 2.5% 2.1% 1.7% .5% 0.0% 6.8% 26~35岁 计数 1119 1060 1250 259 22 3710 年龄中的% 30.2% 28.6% 33.7% 7.0% 0.6% 100.0% 户籍地中的% 34.4% 52.4% 35.2% 42.7% 43.1% 39.1% 总数的% 11.8% 11.2% 13.2% 2.7% 0.2% 39.1% 36~45岁 计数 962 484 1314 178 16 2954 年龄中的% 32.6% 16.4% 44.5% 6.0% 0.5% 100.0% 户籍地中的% 29.6% 23.9% 37.0% 29.3% 31.4% 31.1% 总数的% 10.1% 5.1% 13.9% 1.9% 0.2% 31.1% 46~55岁 计数 728 238 745 115 10 1836 年龄中的% 39.7% 13.0% 40.6% 6.3% 0.5% 100.0% 户籍地中的% 22.4% 11.8% 21.0% 18.9% 19.6% 19.4% 总数的% 7.7% 2.5% 7.9% 1.2% 0.1% 19.4% 56岁及以上 计数 206 40 81 11 1 339 年龄中的% 60.8% 11.8% 23.9% 3.2% 0.3% 100.0% 户籍地中的% 6.3% 2.0% 2.3% 1.8% 2.0% 3.6% 总数的% 2.2% 0.4% 0.9% 0.1% 0.0% 3.6% 合计 计数 3255 2022 3549 607 51 9484 年龄中的% 34.3% 21.3% 37.4% 6.4% 0.5% 100.0% 户籍地中的%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34.3% 21.3% 37.4% 6.4% 0.5% 100.0% 表 4 乡村教师性别与户籍地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131.607a 4 0.000 似然比 132.058 4 0.000 有效案例中N 9484 注:a. 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4.73。 表 5 乡村教师年龄与户籍地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447.428a 16 0.000 似然比 443.462 16 0.000 线性和线性组合 5.971 1 0.015 有效案例中的N 9484 注:a. 2单元格(8.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1.82。 表 6 乡村教师性别与居住地交叉表
居住地 合计 本乡(镇) 外乡(镇) 县城 地级市 省城 性别 男 计数 1589 908 1717 357 28 4599 性别中的% 34.6% 19.7% 37.3% 7.8% 0.6% 100.0% 家庭住址中的% 56.0% 56.3% 42.1% 40.5% 40.6% 48.5% 总数的% 16.8% 9.6% 18.1% 3.8% 0.3% 48.5% 女 计数 1250 705 2365 524 41 4885 性别中的% 25.6% 14.4% 48.4% 10.7% 0.8% 100.0% 居住地中的% 44.0% 43.7% 57.9% 59.5% 59.4% 51.5% 总数的% 13.2% 7.4% 24.9% 5.5% 0.4% 51.5% 合计 计数 2839 1613 4082 881 69 9484 性别中的% 29.9% 17.0% 43.0% 9.3% 0.7% 100.0% 居住地中的%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29.9% 17.0% 43.0% 9.3% 0.7% 100.0% 表 7 乡村教师年龄与居住地交叉表
家庭住址 合计 本乡(镇) 外乡(镇) 县城 地级市 省城 年龄 25岁及以下 计数 226 177 181 58 3 645 年龄中的% 35.0% 27.4% 28.1% 9.0% 0.5% 100.0% 居住地中的% 8.0% 11.0% 4.4% 6.6% 4.3% 6.8% 总数的% 2.4% 1.9% 1.9% 0.6% 0.0% 6.8% 26~35岁 计数 981 861 1462 377 29 3710 年龄中的% 26.4% 23.2% 39.4% 10.2% 0.8% 100.0% 居住地中的% 34.6% 53.4% 35.8% 42.8% 42.0% 39.1% 总数的% 10.3% 9.1% 15.4% 4.0% 0.3% 39.1% 36~45岁 计数 806 360 1507 259 22 2954 年龄中的% 27.3% 12.2% 51.0% 8.8% 0.7% 100.0% 居住地中的% 28.4% 22.3% 36.9% 29.4% 31.9% 31.1% 总数的% 8.5% 3.8% 15.9% 2.7% 0.2% 31.1% 46~55岁 计数 632 175 845 170 14 1836 年龄中的% 34.4% 9.5% 46.0% 9.3% 0.8% 100.0% 居住地中的% 22.3% 10.8% 20.7% 19.3% 20.3% 19.4% 总数的% 6.7% 1.8% 8.9% 1.8% 0.1% 19.4% 56岁及以上 计数 194 40 87 17 1 339 年龄中的% 57.2% 11.8% 25.7% 5.0% 0.3% 100.0% 居住地中的% 6.8% 2.5% 2.1% 1.9% 1.4% 3.6% 总数的% 2.0% 0.4% 0.9% 0.2% 0.0% 3.6% 合计 计数 2839 1613 4082 881 69 9484 年龄中的% 29.9% 17.0% 43.0% 9.3% 0.7% 100.0% 居住地中的%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29.9% 17.0% 43.0% 9.3% 0.7% 100.0% 表 8 乡村教师性别与居住地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194.552a 4 0.000 似然比 195.182 4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9484 注:a. 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33.46。 表 9 乡村教师年龄与居住地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484.157a 16 0.000 似然比 475.832 16 0.000 线性和线性组合 3.686 1 0.055 有效案例中的N 9484 注:a. 2单元格(8.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47。 表 10 乡村教师职业守望现状调查统计表
序号 乡村教师职业守望现状问卷 样本 占比 Q1 我对自身的职业缺少自豪感 6885 72.6% Q2 我觉得在乡村工资待遇太低 7037 74.2% Q3 我觉得在乡村自我发展机会受限 7236 76.3% Q4 我认为在乡村工作会影响孩子的教育 7179 75.7% Q5 我认为在乡村难以实现自我理想 6620 69.8% Q6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 6392 67.4% 表 11 乡村教师性别与职业守望状况交叉表
Q6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 合计 非常愿意 愿意 一般 不太愿意 不愿意 性别 男 计数 1564 1311 823 630 271 4599 性别中的% 34.0% 28.5% 17.9% 13.7% 5.9% 100.0%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中的% 43.8% 46.4% 48.9% 63.3% 65.6% 48.5% 总数的% 16.5% 13.8% 8.7% 6.6% 2.9% 48.5% 女 计数 2003 1514 860 366 142 4885 性别中的% 41.0% 31.0% 17.6% 7.5% 2.9% 100.0%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中的% 56.2% 53.6% 51.1% 36.7% 34.4% 51.5% 总数的% 21.1% 16.0% 9.1% 3.9% 1.5% 51.5% 合计 计数 3567 2825 1683 996 413 9484 性别中的% 37.6% 29.8% 17.7% 10.5% 4.4% 100.0%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中的%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37.6% 29.8% 17.7% 10.5% 4.4% 100.0% 表 12 乡村教师年龄与职业守望状况交叉表
Q6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 合计 非常愿意 愿意 一般 不太愿意 不愿意 年龄段 25岁及以下 计数 214 199 157 51 23 644 年龄段中的% 33.2% 30.9% 24.4% 7.9% 3.6% 100.0%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中的% 7.4% 7.7% 7.7% 4.8% 2.6% 6.8% 总数的% 2.3% 2.1% 1.7% 0.5% 0.2% 6.8% 26~35岁 计数 1354 1120 783 263 186 3706 年龄段中的% 36.5% 30.2% 21.1% 7.1% 5.0% 100.0%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中的% 47.1% 43.1% 38.4% 24.9% 20.9% 39.2% 总数的% 14.3% 11.8% 8.3% 2.8% 2.0% 39.2% 36~45岁 计数 951 871 635 295 201 2953 年龄段中的% 32.2% 29.5% 21.5% 10.0% 6.8% 100.0%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中的% 33.1% 33.5% 31.1% 27.9% 22.6% 31.2% 总数的% 10.1% 9.2% 6.7% 3.1% 2.1% 31.2% 46~55岁 计数 318 364 402 358 376 1818 年龄段中的% 17.5% 20.0% 22.1% 19.7% 20.7% 100.0%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中的% 11.1% 14.0% 19.7% 33.9% 42.3% 19.2% 总数的% 3.4% 3.8% 4.2% 3.8% 4.0% 19.2% 56岁及以上 计数 39 46 62 89 103 339 年龄段中的% 11.5% 13.6% 18.3% 26.3% 30.4% 100.0%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中的% 1.4% 1.8% 3.0% 8.4% 11.6% 3.6% 总数的% 0.4% 0.5% 0.7% 0.9% 1.1% 3.6% 合计 计数 3567 2825 1683 996 413 9484 年龄段中的% 37.6% 29.8% 17.7% 10.5% 4.4% 100.0% “我愿意调离乡村到城里工作”中的%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37.6% 29.8% 17.7% 10.5% 4.4% 100.0% 表 13 乡村教师性别与职业守望状况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171.230a 4 0.000 似然比 172.748 4 0.000 线性和线性组合 144.566 1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9484 注:a. 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00.27。 表 14 乡村教师年龄与职业守望状况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1050.159a 16 0.000 似然比 956.678 16 0.000 线性和线性组合 731.972 1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9460 注:a. 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31.86。 表 15 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现状调查统计表
序号 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现状问卷 样本 占比 Q7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 1830 19.3% Q8 我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2778 29.3% Q9 我经常将乡土知识融入课堂教学 2693 28.4% Q10 我希望学校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2855 30.1% Q11 我愿意为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 2548 26.8% Q12 我对乡村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58 21.7% 表 16 乡村教师性别与乡土情怀现状交叉表
Q7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 合计 非常有
兴趣比较有
兴趣一般 不太有
兴趣没有
兴趣性别 男 计数 277 998 1137 1312 875 599 性别中的% 6.0% 21.7% 24.7% 28.5% 19.0% 100.0%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中的% 69.1% 69.9% 55.7% 50.7% 28.9% 48.5% 总数的% 2.9% 10.5% 12.0% 13.8% 9.2% 48.5% 女 计数 124 430 904 1277 2150 4885 性别中的% 2.5% 8.8% 18.5% 26.1% 44.0% 100.0%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中的% 30.9% 30.1% 44.3% 49.3% 71.1% 51.5% 总数的% 1.3% 4.5% 9.5% 13.5% 22.7% 51.5% 合计 计数 401 1428 2041 2589 3025 9484 性别中的% 4.2% 15.1% 21.5% 27.3% 31.9% 100.0%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中的%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4.2% 15.1% 21.5% 27.3% 31.9% 100.0% 表 17 乡村教师年龄与乡土情怀现状交叉表
Q7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 合计 非常感
兴趣比较感
兴趣一般 不太感
兴趣没有
兴趣年龄 25岁及以下 计数 15 68 160 133 269 645 年龄中的% 2.3% 10.5% 24.8% 20.6% 41.7% 100.0%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中的% 3.7% 4.8% 7.8% 5.1% 8.9% 6.8% 总数的% 0.2% 0.7% 1.7% 1.4% 2.8% 6.8% 26~35岁 计数 139 432 752 952 1435 3710 年龄中的% 3.7% 11.6% 20.3% 25.7% 38.7% 100.0%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中的% 34.7% 30.3% 36.8% 36.8% 47.4% 39.1% 总数的% 1.5% 4.6% 7.9% 10.0% 15.1% 39.1% 36~45岁 计数 148 467 620 848 871 2954 年龄中的% 5.0% 15.8% 21.0% 28.7% 29.5% 100.0%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中的% 36.9% 32.7% 30.4% 32.8% 28.8% 31.1% 总数的% 1.6% 4.9% 6.5% 8.9% 9.2% 31.1% 46~55岁 计数 70 351 413 580 422 1836 年龄中的% 3.8% 19.1% 22.5% 31.6% 23.0% 100.0%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中的% 17.5% 24.6% 20.2% 22.4% 14.0% 19.4% 总数的% 0.7% 3.7% 4.4% 6.1% 4.4% 19.4% 年龄 56岁及以上 计数 29 110 96 76 28 339 年龄中的% 8.6% 32.4% 28.3% 22.4% 8.3% 100.0%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中的% 7.2% 7.7% 4.7% 2.9% 0.9% 3.6% 总数的% 0.3% 1.2% 1.0% 0.8% 0.3% 3.6% 合计 计数 401 1428 2041 2589 3025 9484 年龄中的% 4.2% 15.1% 21.5% 27.3% 31.9% 100.0% “我对乡村风土人情感兴趣”中的%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4.2% 15.1% 21.5% 27.3% 31.9% 100.0% 表 18 乡村教师性别与乡土情怀现状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840.913a 4 0.000 似然比 865.244 4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9484 注:a. 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194.45。 表 19 乡村教师年龄与乡土情怀现状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383.865a 16 0.000 似然比 391.128 16 0.000 线性和线性组合 236.454 1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9484 注:a. 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14.33。 表 20 乡村教师公共精神现状调查统计表
序号 乡村教师公共精神现状问卷 样本 占比 Q13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 2200 23.2% Q14 我经常指导乡村群众文化活动 1963 20.7% Q15 我乐意参与乡村公益活动 2352 24.8% Q16 我乐意解决乡民之间的纠纷 1423 17.5% Q17 我能帮助乡民解决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 1764 18.6% Q18 我能了解乡民的生活困难并想方法解决之 1622 17.1% 表 21 乡村教师性别与公共精神现状交叉表
Q13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 合计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一般 不太愿意 不愿意 性别 男 计数 461 863 1070 953 1252 4599 性别中的% 10.0% 18.8% 23.3% 20.7% 27.2% 100.0%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中% 66.0% 57.5% 50.4% 44.6% 41.4% 48.5% 总数的% 4.9% 9.1% 11.3% 10.0% 13.2% 48.5% 女 计数 238 638 1053 1184 1772 4885 性别中的% 4.9% 13.1% 21.6% 24.2% 36.3% 100.0%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中% 34.0% 42.5% 49.6% 55.4% 58.6% 51.5% 总数的% 2.5% 6.7% 11.1% 12.5% 18.7% 51.5% 合计 计数 699 1501 2123 2137 3024 9484 性别中的% 7.4% 15.8% 22.4% 22.5% 31.9% 100.0%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中%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7.4% 15.8% 22.4% 22.5% 31.9% 100.0% 表 22 乡村教师年龄与公共精神现状交叉表
Q13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 合计 非常
愿意比较
愿意一般 不太
愿意不愿意 年龄 25岁及以下 计数 47 106 198 128 166 645 年龄中的% 7.3% 16.4% 30.7% 19.8% 25.7% 100.0%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中% 6.7% 7.1% 9.3% 6.0% 5.5% 6.8% 总数的% .5% 1.1% 2.1% 1.3% 1.8% 6.8% 26~35岁 计数 314 610 893 746 1147 3710 年龄中的% 8.5% 16.4% 24.1% 20.1% 30.9% 100.0%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中% 44.9% 40.6% 42.1% 34.9% 37.9% 39.1% 总数的% 3.3% 6.4% 9.4% 7.9% 12.1% 39.1% 36~45岁 计数 224 474 631 648 977 2954 年龄中的% 7.6% 16.0% 21.4% 21.9% 33.1% 100.0%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中% 32.0% 31.6% 29.7% 30.3% 32.3% 31.1% 总数的% 2.4% 5.0% 6.7% 6.8% 10.3% 31.1% 46~55岁 计数 97 251 339 540 609 1836 年龄中的% 5.3% 13.7% 18.5% 29.4% 33.2% 100.0%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中% 13.9% 16.7% 16.0% 25.3% 20.1% 19.4% 总数的% 1.0% 2.6% 3.6% 5.7% 6.4% 19.4% 56岁及以上 计数 17 60 62 75 125 339 年龄中的% 5.0% 17.7% 18.3% 22.1% 36.9% 100.0%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中% 2.4% 4.0% 2.9% 3.5% 4.1% 3.6% 总数的% 0.2% 0.6% 0.7% 0.8% 1.3% 3.6% 合计 计数 699 1501 2123 2137 3024 9484 年龄中的% 7.4% 15.8% 22.4% 22.5% 31.9% 100.0% “我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讨论”中%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总数的% 7.4% 15.8% 22.4% 22.5% 31.9% 100.0% 表 23 乡村教师性别与公共精神现状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210.962a 4 0.000 似然比 212.650 4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9484 注:a. 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338.96。 表 24 乡村教师年龄与公共精神现状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132.471a 16 0.000 似然比 130.180 16 0.000 线性和线性组合 48.462 1 0.000 有效案例中的N 9484 注:a. 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4.99。 -
[1] 曹二磊, 张立昌. (2019). 新时期乡村教师“文化使命”的式微及重塑. 新疆社会科学,(3),86—91. [2] 丁学森, 邬志辉, 薛春燕. (2019). 论我国乡村教育的潜藏性危机及其消解—基于在地化教育视角. 教育研究与实验,(6),19—23. [3] 冯璇坤, 刘春雷. (2019). 失落与纾解: 论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 教育理论与实践,(4),36—39. [4] 高小强. (2009). 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与出路. 教育发展研究,(20),53—55. [5] 李长吉. (2011). 农村教师: 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兼论农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 教师教育研究,(1),29—32. [6] 刘丽华, 林明水, 王莉莉. (2018).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感知与参与意向研究.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1),181—189. [7] 李书磊. (1999). 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8] 梁漱溟. (1989).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9] 马宽斌. (2020). 新时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认同的失落与回归. 内蒙古社会科学,(5),201—206. [10] 沈晓燕. (2018).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与重构. 教育发展研究,(20),34—42. [11] 唐松林. (2008). 公共性: 乡村教师的一个重要属性. 大学教育科学,(5),61—64. [12] 唐松林, 罗仲, 尤彭兰. (2006). 农村教师: 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的知识力量. 光明日报,(19). [13] 唐松林, 姚尧. (2018). 乡村振兴战略中教师的使命、挑战与选择.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4),75—83. [14] 陶行知. (1986). 陶行知文集.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5] 涂乐春, 李秋丽, 颜玄洲. (2019). 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现代农村科技,(9),5—7. [16] 唐智松, 高娅妮, 王丽娟. (2020). 乡村教师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基于职业作用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69—80. [17] 王勇. (2013). 当代乡村教师的社会角色困境与公共性的建构. 当代教育科学,(7),20—22. [18] 肖正德. (2013). 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信念: 意蕴阐释与实践建构. 教育研究,(6),86—92. [19] 肖正德. (2020). 论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 教育研究,(11),135—144. [20] 闫闯. (2019). 走向“新乡贤”: 乡村教师公共身份的困境突破与角色重塑. 教育科学,(4),77—83. [21] 张济州. (2008). 乡村教师的文化冲突与乡村教育改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9),121—124. [22] 朱永芳. (2009).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7),8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