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恐慌人”与让人复归平静的教育

章乐

章乐. “恐慌人”与让人复归平静的教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3): 63-68.
引用本文: 章乐. “恐慌人”与让人复归平静的教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3): 63-68.
ZHANG Le. 'The Panic People' and the Education Keeping a Person to be Calm[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3): 63-68.
Citation: ZHANG Le. "The Panic People" and the Education Keeping a Person to be Calm[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3): 63-68.

“恐慌人”与让人复归平静的教育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一般项目“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BEA120030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招标课题“不确定时代的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DYS20130903

  •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恐惧》,方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1页。
  •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恐惧》,方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前言9页。
  • 罗晓颖:《菜园哲人伊壁鸠鲁》,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年,前言,第1—3页。
  • [美]弗洛姆:《逃避自由》,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第322页。
  • [美]汉娜·阿伦特著:《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页。
  •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
  • 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38页。
  • 阎光才:《关于教育评价及其风险》,《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4期。
  • [美]E·弗洛姆著:《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2页。
  • 齐格蒙·鲍曼著:《寻找政治》,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页。
  • [英]罗素著:《罗素论教育》,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70—80页。
  •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201页。
  •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著:《恐惧的由来》,凯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9页。
  • [英]巴里·巴恩斯著:《局外人看科学》,鲁旭东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1页。
  •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 [美]段义孚著:《无边的恐惧》,徐文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83—186页。
  •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225页。
  • 齐格蒙·鲍曼著:《寻找政治》,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页。
  • 齐格蒙·鲍曼著:《寻找政治》,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6页。
  • 佐藤学著:《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84—385页。
  • 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52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07页。
  • 芭芭拉·亚当著:《风险社会及其超越》,赵延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59页。
  • 齐格蒙·鲍曼著:《寻找政治》,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11页。
  • [英]W·C·丹皮尔著:《科学史》,张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序言第1页。
  • [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56页。

"The Panic People" and the Education Keeping a Person to be Calm

  • 摘要: 恐慌是过度恐惧的情绪状态,它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性格”,其症状是屈从权威、信任丧失以及自私蔓延。“解放”的三次剥夺带来了现代人的脆弱性,科学主义盛行带来了人造恐慌的蔓延,以及“政治”的异化使得消解恐慌的公共之路丧失, 是“恐慌人”形成的现代根源。面对着“恐慌人”的形成,学校应该提供一个相对安全与平静的场所,一方面,可以防止儿童过早地接触社会中的恐慌,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性;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未来进入社会后,对社会中的恐慌提供相应的拉力。具体而言,教育应该引导儿童追寻美德与智慧;培养儿童的“风险意识”;构建学习的共同体。
    1)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恐惧》,方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1页。
    2)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恐惧》,方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前言9页。
    3)  罗晓颖:《菜园哲人伊壁鸠鲁》,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年,前言,第1—3页。
    4)  [美]弗洛姆:《逃避自由》,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第322页。
    5)  [美]汉娜·阿伦特著:《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页。
    6)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
    7)  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38页。
    8)  阎光才:《关于教育评价及其风险》,《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4期。
    9)  [美]E·弗洛姆著:《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2页。
    10)  齐格蒙·鲍曼著:《寻找政治》,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页。
    11)  [英]罗素著:《罗素论教育》,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70—80页。
    12)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201页。
    13)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著:《恐惧的由来》,凯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14)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9页。
    15)  [英]巴里·巴恩斯著:《局外人看科学》,鲁旭东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1页。
    16)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17)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18)  [美]段义孚著:《无边的恐惧》,徐文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83—186页。
    19)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225页。
    20)  齐格蒙·鲍曼著:《寻找政治》,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页。
    21)  齐格蒙·鲍曼著:《寻找政治》,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6页。
    22)  佐藤学著:《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84—385页。
    23)  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52页。
    24)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07页。
    25)  芭芭拉·亚当著:《风险社会及其超越》,赵延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59页。
    26)  齐格蒙·鲍曼著:《寻找政治》,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11页。
    27)  [英]W·C·丹皮尔著:《科学史》,张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序言第1页。
    28)  [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56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7
  • HTML全文浏览量:  14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