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苏]M.H·马赫穆托夫. 问题教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9, 7(2): 11-22.
引用本文: [苏]M.H·马赫穆托夫. 问题教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9, 7(2): 11-22.

问题教学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苏]M.H·马赫穆托夫:马赫穆托夫获得了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两枚劳动红旗勋章和多枚军事奖章和纪念章。他还多次获得奖状, 以及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优秀工作者奖章。

  • *本文系作者于1988年12月应本刊专约而作原文标题为:—编著
  • ① 参见M.H.马赫穆托夫:《阿题教学·基本的理论问题》,莫斯科,1975年俄文版。(本文所注资料均系俄文版)
  • ① 逻辑形式是几种恩想的结合, 靠着这种结合可以从已有的一些思想中得到新的知识(参见康达柯夫:《逻弩:谰奥》英斯科, 1971年, 第268页)。
  • ② A.Ⅱ.舍普图林:《认识的辩证法》,莫斯科, 1984年, 第40页。
  • ①《列宁全集》, 第29卷,第316页。
  • ② A.Ⅱ.舍普图林:《认识的辩证法》,第44页。
  • ③《列宁全集》, 第29卷,第202页。
  • ① 参见M.Ⅱ.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莫斯科, 1975年, 第272页。
  • ① 参见《改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通教育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一些问题》,《科学论文集》,莫斯科,1980年, 策51-56页。
  • *这里的"问题”原文为, 是指数学中所提的问题。—编者
  • ①《康·德·乌申斯基选案》第2卷, 莫斯科, 1939年, 第185页。
  • ② 参阅:B·Γ·朱拉夫廖夫:《学生的提问及其微发作用》, 《在数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 奠斯科, 1949年,B·B·札包挺:《发展逻辑思维》《国民教育》。1970年第11期。
  • ③ 参见马赫穆托夫:《向题敏学》。
  • 赞可夫:《数学论和实战》, 其斯科,1968年。
  • ② C.Φ锐可夫:《在敏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学生积极化问题》。《苏维埃教育学》1966年第1期,第9页。
  • ③《社会科学的讲演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极重要的形式》,列宁格勒, 1979年, 第51页。
  • ④《在党校教育的系统中使用问题数学的一些方法建议》,略山, 1982年, 第40页。
  • ⑤ 参见马赫穆托夫:《再论问题教学的问题》。《政治自修》1984年第2期。
  • ①《在党校教育的系统中使用问题教学的一些方法建议》, 第66-67页
  • ①《政治自修》1979年第5期, 第101页。
  • 阿尔期塔诺夫, 皮德卡西斯蒂, 海达罗夫:《问题-模拟式教学》, 《理论和工艺学问题》,阿拉木图,1980年,第81页。也可参阅及.6.坎尔柯宁著:《游戏心理学》, 莫斯科, 1978年。
  • ① 参见阿尔斯塔诺夫等:《问题-模批式数学》, 第95页。
  • ② 参见阿尔斯塔诺夫等:《问题-模批式数学》, 第86-90页。
  • 1)  *本文系作者于1988年12月应本刊专约而作原文标题为:—编著
    2)  ① 参见M.H.马赫穆托夫:《阿题教学·基本的理论问题》,莫斯科,1975年俄文版。(本文所注资料均系俄文版)
    3)  ① 逻辑形式是几种恩想的结合, 靠着这种结合可以从已有的一些思想中得到新的知识(参见康达柯夫:《逻弩:谰奥》英斯科, 1971年, 第268页)。
    4)  ② A.Ⅱ.舍普图林:《认识的辩证法》,莫斯科, 1984年, 第40页。
    5)  ①《列宁全集》, 第29卷,第316页。
    6)  ② A.Ⅱ.舍普图林:《认识的辩证法》,第44页。
    7)  ③《列宁全集》, 第29卷,第202页。
    8)  ① 参见M.Ⅱ.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莫斯科, 1975年, 第272页。
    9)  ① 参见《改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通教育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一些问题》,《科学论文集》,莫斯科,1980年, 策51-56页。
    10)  *这里的"问题”原文为, 是指数学中所提的问题。—编者
    11)  ①《康·德·乌申斯基选案》第2卷, 莫斯科, 1939年, 第185页。
    12)  ② 参阅:B·Γ·朱拉夫廖夫:《学生的提问及其微发作用》, 《在数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 奠斯科, 1949年,B·B·札包挺:《发展逻辑思维》《国民教育》。1970年第11期。
    13)  ③ 参见马赫穆托夫:《向题敏学》。
    14)  ① 赞可夫:《数学论和实战》, 其斯科,1968年。
    15)  ② C.Φ锐可夫:《在敏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学生积极化问题》。《苏维埃教育学》1966年第1期,第9页。
    16)  ③《社会科学的讲演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极重要的形式》,列宁格勒, 1979年, 第51页。
    17)  ④《在党校教育的系统中使用问题数学的一些方法建议》,略山, 1982年, 第40页。
    18)  ⑤ 参见马赫穆托夫:《再论问题教学的问题》。《政治自修》1984年第2期。
    19)  ①《在党校教育的系统中使用问题教学的一些方法建议》, 第66-67页
    20)  ①《政治自修》1979年第5期, 第101页。
    21)  ② 阿尔期塔诺夫, 皮德卡西斯蒂, 海达罗夫:《问题-模拟式教学》, 《理论和工艺学问题》,阿拉木图,1980年,第81页。也可参阅及.6.坎尔柯宁著:《游戏心理学》, 莫斯科, 1978年。
    22)  ① 参见阿尔斯塔诺夫等:《问题-模批式数学》, 第95页。
    23)  ② 参见阿尔斯塔诺夫等:《问题-模批式数学》, 第86-90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1
  • HTML全文浏览量:  129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