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学仪式的形态、特点及功能:道德教育的视角

倪辉

倪辉. 大学仪式的形态、特点及功能:道德教育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3): 29-33.
引用本文: 倪辉. 大学仪式的形态、特点及功能:道德教育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3): 29-33.
Ni Hui. On Form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Rites: A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2, 30(3): 29-33.
Citation: Ni Hui. On Form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Rites: A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2, 30(3): 29-33.

大学仪式的形态、特点及功能:道德教育的视角

  • [英]布朗:《原始社会结构与功能》,丁国勇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第273页。
  • 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 [法]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38页。
  • 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40页。
  • [法]根纳普:《通过仪礼》(第一章),岳永逸译,《民俗研究》2008年第1期。
  •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 [美]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73页。
  • [英]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4页。
  • 李亦园:《人类学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307页。
  • 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页。
  • [法]哈布瓦赫著:《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年,第43页。
  • [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年,第280页;转引自冯增俊,《教育人类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61页。
  • [美]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138页。
  • [美]特纳:《庆典》,方永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6-7页。
  • 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0-11页。
  •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51页。
  • [美]哈维兰著:《文化人类学》,瞿铁鹏、张钰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36-42页。
  • [美]特纳:《庆典》,方永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29页。

On Form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Rites: A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 摘要: 通过对大学仪式的形态、特征与功能的分析,研究表明,大学仪式的主要形态是通过仪式、庆典仪式和纪念仪式;大学仪式的主要特征为主旨内涵的教育性、文化性;教育形式的规模化、工业化;建构特征的表演性、象征性;规律呈现的例行性、周期性;大学仪式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身份认同与组织凝聚、道德教化与价值认同、历史传承与文化传播、情绪体验与情感升华等四个方面。
    1)  [英]布朗:《原始社会结构与功能》,丁国勇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第273页。
    2)  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3)  [法]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38页。
    4)  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40页。
    5)  [法]根纳普:《通过仪礼》(第一章),岳永逸译,《民俗研究》2008年第1期。
    6)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7)  [美]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73页。
    8)  [英]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4页。
    9)  李亦园:《人类学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307页。
    10)  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页。
    11)  [法]哈布瓦赫著:《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年,第43页。
    12)  [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年,第280页;转引自冯增俊,《教育人类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61页。
    13)  [美]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138页。
    14)  [美]特纳:《庆典》,方永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6-7页。
    15)  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0-11页。
    16)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51页。
    17)  [美]哈维兰著:《文化人类学》,瞿铁鹏、张钰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36-42页。
    18)  [美]特纳:《庆典》,方永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29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5
  • HTML全文浏览量:  122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