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程朱学派下学上达论

黄书光

黄书光. 程朱学派下学上达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 9(2): 75-86.
引用本文: 黄书光. 程朱学派下学上达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 9(2): 75-86.

程朱学派下学上达论

  • ①《释氏论上》, 《朱文公文集·别集》卷八。
  • ②《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六。
  • ③《答汪肖书》,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
  • ④《遗书》卷二十二,《二程集》。
  • ⑤《答林德久》,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一。
  • ⑥《鄂州州学稽古阁记》, 《朱文公文集》卷八十。
  • ⑦《遗书》卷二十五,《二程集》。
  • ⑧《论语集注》卷七。
  • ⑨《论语集注》卷七。
  • ①《论语集注》卷七。
  • ② 邱汉生说: "下学人事,上达天理,工夫在反己自修, 在内求"。(《四书臬注简论》第116页)此“反已自修"是指"格物致知"当于日用切己中循序以“自修”,反对格物而迷于物的“游骑无归”,非专指“内求”之意。朱熹在《答廖子晦》中说; “所谓“反身而诚’, 乃穷理力行功夫成就之效"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可为佐证。
  • ③《答江元适》,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
  • ④《遗书》卷二,《二程集》
  • ⑤《遗书卷二十五, 《二程集》。
  • ⑥《大学章句·格物补传)。
  • ⑦ ⑪ 《遗书》卷十八,《二程集》。
  • ⑧《答曾无疑》,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
  • ⑨《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
  • ⑩《朱子语类》卷九。
  • ⑪ 《遗书》卷十八,《二程集》。
  • ①《答曾无疑》,《朱公文集》卷六十。
  • ②《答李伯谏》,《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
  • ③《语录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
  • ④《年谱》, 《陆九渊集》卷三十六。
  • ⑤《梭山复斋学案》, 《宋元学案》眷五十七。
  • ⑥《梭山复斋学案》, 《宋元学案》眷五十七。
  • ⑦《梭山复斋学案》, 《宋元学案》眷五十七。
  • ⑧《语录下》,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 ⑨《语录下》,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 ⑩《语录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
  • ⑪《年谱》, 《陆九渊集》卷三十六。
  • ⑫《语录下》,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 ⑬《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 ①《遗书》卷十八, 《二程集》。
  • ②《杂学辩》,《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
  • ③《遗书》卷一,《二程集》。
  • ④ 王懋兹:朱子年谱》卷一。
  • ⑤ 王懋兹:朱子年谱》卷一。
  • ⑥《偶读漫记》,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一。
  • ⑦ 王懋兹:朱子年谱》卷一。
  • ⑧《答欧阳希逊》,《朱文公文集》眷六十一。
  • ①《答汪尚书》;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
  • ②《答沈有开》,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三。
  • ③《朱子语类》卷二十七。
  • ④《答吴伯丰》, 《朱文公文集》眷五十二。
  • ⑤《记展》,《朱文公文集》卷七十。
  • ①《答胡平一》,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
  • ②《遗书》卷三,《二程集》。
  • ③《朱子语类》卷十八。
  • ④《遗书》卷一,《二程集》。
  • ⑤《答郑子上》,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
  • ⑥《答陈齐钟》,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
  • ⑦《中庸章句》。
  • ⑧《答陈廉夫》,《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
  • ⑨《答许周之》,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
  • ⑩《忠恕说》,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七。
  • ⑪《答唐户瞥》,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五。
  • ⑫《答王季和), 《朱文公文集》第五十四。
  • ①《答或人》, 《朱文公文集》年六十四。
  • ②《与应忡实》, 《陈亮集》卷二十七。
  • ③《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 ④《答吕子约》,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七。
  • ⑤ 《答吕伯恭别纸》,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五。
  • ⑥ 从强青封建道德践履的角度来说,本文同意杜维明以陆学为儒家实学的说法。但是, 由于陆学忽视读书讲学之实, 其所册实学只能是“以“易简工夫'和直指本心为特色的实学”(杜维明《论陆象山的实学》,载《中国暂学史研究》, 1988年第三期), 与朱熹特别强调“下学功夫之实学迥异。朱熹在《答周舜弼》中一连用七个“实"字, 以凸出其对功夫之实的重视。他说:“*前此所示别纸条目虽多, 然其大概尺是不曾实持得敬,不曾实穷得理,不曾实信得性善,不曾实求得放心。而乃缘文生义虚费说词,其说愈长, 其失愈远,此是莫大之病。...若果是实下得工夫,即此等处自无可疑, 纵有商量亦须有著实病痛, 不应如此泛泛矣。...且就日用间实下持敬工夫求职放心,然后却看自家本性元是善与不善,自家与尧舜元是同与不同"。《朱文公文集》卷五十)
  • ⑦《朱子语类)卷十一。
  • ⑧《与包详道), 《陆九渊集》眷十五。
  • ⑨《癸未垂拱奏札一》, 《朱文公文集)卷十三。
  • ⑩《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 ①《答曾无疑》, 《朱文公文粲》卷六十。
  • ②《晦翁学案》上, 《宋元学案》卷四十八。
  • ③《答项平父》, 《曹文公文集》卷五十五。
  • ④《案州学案》, 《明傜学案》卷三十二。
  • ⑤《张立文说: “在认识意义上说,‘敬'是认识主体修养一种形式". 《朱熹思想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81年版,第435页陈来说:'就涵养与穷理之间的关系说,涵养为穷理准备了主体方面的条件"。《朱熹暂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88年版, 第256页)张、陈所见路同。
  • ⑥《巳发未发说》,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七。
  • ⑦ 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四。
  • ①《答林择之》《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
  • ②《朱子语类》卷一O三。
  • ③《答程正思》,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
  • ④《答胡季随》,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三。
  • ⑤《朱熹哲学研究》第112页。
  • ⑥《答柘子直),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
  • ⑦《朱于语类》卷十二。
  • ⑧《遗书》卷十五,《二程集)。
  • ⑨《朱子语类》卷九十六。
  • ⑩《答何叔京》, 《朱文公文集》眷四十。
  • ⑪《答何叔京》, 《朱文公集》眷四十。
  • ⑫《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 ①《答项平父》,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四。
  • ②《与潮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朱文公文梟》卷六十四。
  • ③《笞方子实》,《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九。
  • ④《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 ⑤《答周深父),《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三。
  • ⑥ 王懋炫1 《朱子年谱》卷一。
  • ⑦《答胡宽夫》,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
  • ⑧《答林谦之》,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
  • ⑨《葡子·解蔽》。
  • ①《遣书》卷二,《二程集》。
  • ②《张无垢中庸解》,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
  • ③《朱子语类》卷九。
  • ④《答吴晦叔》,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二。
  • ⑤《中庸章句》。
  • ⑥《中庸章句》。
  • ⑦《答寥子晦》,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
  • 1)  ①《释氏论上》, 《朱文公文集·别集》卷八。
    2)  ②《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六。
    3)  ③《答汪肖书》,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
    4)  ④《遗书》卷二十二,《二程集》。
    5)  ⑤《答林德久》,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一。
    6)  ⑥《鄂州州学稽古阁记》, 《朱文公文集》卷八十。
    7)  ⑦《遗书》卷二十五,《二程集》。
    8)  ⑧《论语集注》卷七。
    9)  ⑨《论语集注》卷七。
    10)  ①《论语集注》卷七。
    11)  ② 邱汉生说: "下学人事,上达天理,工夫在反己自修, 在内求"。(《四书臬注简论》第116页)此“反已自修"是指"格物致知"当于日用切己中循序以“自修”,反对格物而迷于物的“游骑无归”,非专指“内求”之意。朱熹在《答廖子晦》中说; “所谓“反身而诚’, 乃穷理力行功夫成就之效"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可为佐证。
    12)  ③《答江元适》,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
    13)  ④《遗书》卷二,《二程集》
    14)  ⑤《遗书卷二十五, 《二程集》。
    15)  ⑥《大学章句·格物补传)。
    16)  ⑦ ⑪ 《遗书》卷十八,《二程集》。
    17)  ⑧《答曾无疑》,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
    18)  ⑨《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
    19)  ⑩《朱子语类》卷九。
    20)  ⑪ 《遗书》卷十八,《二程集》。
    21)  ①《答曾无疑》,《朱公文集》卷六十。
    22)  ②《答李伯谏》,《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
    23)  ③《语录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
    24)  ④《年谱》, 《陆九渊集》卷三十六。
    25)  ⑤《梭山复斋学案》, 《宋元学案》眷五十七。
    26)  ⑥《梭山复斋学案》, 《宋元学案》眷五十七。
    27)  ⑦《梭山复斋学案》, 《宋元学案》眷五十七。
    28)  ⑧《语录下》,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29)  ⑨《语录下》,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30)  ⑩《语录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
    31)  ⑪《年谱》, 《陆九渊集》卷三十六。
    32)  ⑫《语录下》, 《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33)  ⑬《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34)  ①《遗书》卷十八, 《二程集》。
    35)  ②《杂学辩》,《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
    36)  ③《遗书》卷一,《二程集》。
    37)  ④ 王懋兹:朱子年谱》卷一。
    38)  ⑤ 王懋兹:朱子年谱》卷一。
    39)  ⑥《偶读漫记》,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一。
    40)  ⑦ 王懋兹:朱子年谱》卷一。
    41)  ⑧《答欧阳希逊》,《朱文公文集》眷六十一。
    42)  ①《答汪尚书》;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
    43)  ②《答沈有开》,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三。
    44)  ③《朱子语类》卷二十七。
    45)  ④《答吴伯丰》, 《朱文公文集》眷五十二。
    46)  ⑤《记展》,《朱文公文集》卷七十。
    47)  ①《答胡平一》,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
    48)  ②《遗书》卷三,《二程集》。
    49)  ③《朱子语类》卷十八。
    50)  ④《遗书》卷一,《二程集》。
    51)  ⑤《答郑子上》,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
    52)  ⑥《答陈齐钟》,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
    53)  ⑦《中庸章句》。
    54)  ⑧《答陈廉夫》,《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
    55)  ⑨《答许周之》,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
    56)  ⑩《忠恕说》,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七。
    57)  ⑪《答唐户瞥》,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五。
    58)  ⑫《答王季和), 《朱文公文集》第五十四。
    59)  ①《答或人》, 《朱文公文集》年六十四。
    60)  ②《与应忡实》, 《陈亮集》卷二十七。
    61)  ③《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62)  ④《答吕子约》,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七。
    63)  ⑤ 《答吕伯恭别纸》,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五。
    64)  ⑥ 从强青封建道德践履的角度来说,本文同意杜维明以陆学为儒家实学的说法。但是, 由于陆学忽视读书讲学之实, 其所册实学只能是“以“易简工夫'和直指本心为特色的实学”(杜维明《论陆象山的实学》,载《中国暂学史研究》, 1988年第三期), 与朱熹特别强调“下学功夫之实学迥异。朱熹在《答周舜弼》中一连用七个“实"字, 以凸出其对功夫之实的重视。他说:“*前此所示别纸条目虽多, 然其大概尺是不曾实持得敬,不曾实穷得理,不曾实信得性善,不曾实求得放心。而乃缘文生义虚费说词,其说愈长, 其失愈远,此是莫大之病。...若果是实下得工夫,即此等处自无可疑, 纵有商量亦须有著实病痛, 不应如此泛泛矣。...且就日用间实下持敬工夫求职放心,然后却看自家本性元是善与不善,自家与尧舜元是同与不同"。《朱文公文集》卷五十)
    65)  ⑦《朱子语类)卷十一。
    66)  ⑧《与包详道), 《陆九渊集》眷十五。
    67)  ⑨《癸未垂拱奏札一》, 《朱文公文集)卷十三。
    68)  ⑩《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69)  ①《答曾无疑》, 《朱文公文粲》卷六十。
    70)  ②《晦翁学案》上, 《宋元学案》卷四十八。
    71)  ③《答项平父》, 《曹文公文集》卷五十五。
    72)  ④《案州学案》, 《明傜学案》卷三十二。
    73)  ⑤《张立文说: “在认识意义上说,‘敬'是认识主体修养一种形式". 《朱熹思想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81年版,第435页陈来说:'就涵养与穷理之间的关系说,涵养为穷理准备了主体方面的条件"。《朱熹暂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88年版, 第256页)张、陈所见路同。
    74)  ⑥《巳发未发说》,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七。
    75)  ⑦ 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四。
    76)  ①《答林择之》《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
    77)  ②《朱子语类》卷一O三。
    78)  ③《答程正思》,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
    79)  ④《答胡季随》,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三。
    80)  ⑤《朱熹哲学研究》第112页。
    81)  ⑥《答柘子直),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
    82)  ⑦《朱于语类》卷十二。
    83)  ⑧《遗书》卷十五,《二程集)。
    84)  ⑨《朱子语类》卷九十六。
    85)  ⑩《答何叔京》, 《朱文公文集》眷四十。
    86)  ⑪《答何叔京》, 《朱文公集》眷四十。
    87)  ⑫《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88)  ①《答项平父》,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四。
    89)  ②《与潮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朱文公文梟》卷六十四。
    90)  ③《笞方子实》,《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九。
    91)  ④《答张敬夫》,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一。
    92)  ⑤《答周深父),《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三。
    93)  ⑥ 王懋炫1 《朱子年谱》卷一。
    94)  ⑦《答胡宽夫》,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
    95)  ⑧《答林谦之》,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
    96)  ⑨《葡子·解蔽》。
    97)  ①《遣书》卷二,《二程集》。
    98)  ②《张无垢中庸解》,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
    99)  ③《朱子语类》卷九。
    100)  ④《答吴晦叔》,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二。
    101)  ⑤《中庸章句》。
    102)  ⑥《中庸章句》。
    103)  ⑦《答寥子晦》,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9
  • HTML全文浏览量:  582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