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代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周谷平

周谷平. 近代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 9(3): 77-96.
引用本文: 周谷平. 近代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 9(3): 77-96.

近代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 *目前尚无确凿史料证明有比之更早传入:中国的教学育著作。——笔者
  • ① 费正清主编: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六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 ①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71页。
  • ① 依据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徐家汇藏书楼、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杭州大学等藏书查阅,以及上海图书馆所编《近代期刊篇目汇编》,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书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 解放前出版的教育杂志,实藤惠秀监修、谭汝谦主编《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等资料汇编统计。分类标准主要从便于分析着眼。
  • ① 汤中。《教育谈片》,《教育杂志》第10卷第4号(1918)。
  • ① 金嵘轩: 《现代日本教育恩想的变迁和深别》,《教育杂志》第22卷第7号(1930)。
  • ② 吴自强; 《日本之教育出版界》, 《中华教育界》第20卷第2期。
  • ③ 主要依据王焕察编著:《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台湾国立编译馆1980年版;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三联书店1983年版: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 1983年第2版田正平.霍益萍: 《游学日本热澜与清末教育》, (文史)第30辑(1988),等等资料。
  • ④ 黄福庆: 《清末留日学生》, 第188-196页,
  • ① 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第124页。
  • ② 田正平、蠶益萍; 《游学日本热潮与清末教育》), 《文史》第30辑。
  • 教育世界社编:《教育丛书》第六集下册,《山西学务调查报告》, 教育世界出版所1906年印, 第1-14页。
  • ① 湖北省统计, 多见苏云峰:《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35) 1983年版,第229页; 其余参见汪向荣著:《日本教习》, 三联书店1988年版。
  • ② 依据在向荣著《日本教习》,日本国文教育研究所纪要第115集《》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校史资料; 教育杂志;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等。
  • ① 参见原本序言, 光绪33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 ② 教育部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店1934年版,教科书之发刊概况。
  • ① 参见原本自叙,商务印书馆1914年版,杭州大学教育系藏。
  • ②《教育杂志》第2卷第5期(1910年)绍介批评栏s
  • ① 胡绳武、程为坤,《民初社会风尚的演变》,《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
  • ② 李长久、旅鲁佳主编:《中美关系二百年》,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第78页。
  • ③ 李长久、旅鲁佳主编:《中美关系二百年》,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第66-67页。
  • ④ 见《庚子赔款与教育》专栏, 《教育杂志》第15卷第6号(1923)。
  • ⑤ 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清华大学史稿》, 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8-69页
  • ⑥ 舒新城: 《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229-230页.
  • ① 舒新城: 《近代中国留学史》,第224页。
  • ②《教育部停送留美学生》, 《敏育杂武》第16卷第9号(1924)。
  • ③ 汪一驹著、梅寅生译: 《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 台湾枫城出版社1978年版,第135页.
  • ④ 实藤惠秀监御、谭汝谦主编: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 ⑤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 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 ⑦ 陈达文: 《胡适与商务——日记、书信中的商务资料》,《商务印书馆九十年》, 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84页.
  • ① 依据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杭州大学、浙江图书馆等藏书查阅r以及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书目、平心编(生活) 《全国总书目》、全天游编《汉译西文书目索引》、解放前出版的教育杂志等资料汇编统计。又:我国自清末以后,教育学课程的名称有教育学、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沿革, 故不同时期,教育学书名亦有相应的变化, 但其研究围则畿大同小异。
  • ① 吴俊升: 《杜威在华演讲及其影响》, 《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 ② 胡适: 《杜威先生与中国》, 《胡适文存》(二), 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第199页。
  • ③ 王煥聚编著: 《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第二册,台倚国立馆1980年版, 第719页。
  • ④ 汪一驹著、梅寅生译:《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 第130-131页。
  • ① Lin-ying Kao,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Attainments of Native Chinese Students Graduating From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aiversity 1951.p.61.
  • ② 庄泽宜: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及中国研究会》,《新教育》第3卷第4期。
  • ③ 汪一驹著、梅寅生译:《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 第237页。
  • ④ 王焕蔡编著: (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2第三册,第1131页。
  • ⑤ 汪悬祖: 《中华教育改进社缘起》, 李桂林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第536页.
  • ① 姚以齐: 《本杜四年来的回顾》, 《平民教育》第68、69合刊。
  • ② 汪一驹著、梅寅生译, 《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第135页.
  • ① 平民:《余谈》, 《教育杂志》第3卷第11期(1911)
  • 1)  *目前尚无确凿史料证明有比之更早传入:中国的教学育著作。——笔者
    2)  ① 费正清主编: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六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3)  ①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71页。
    4)  ① 依据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徐家汇藏书楼、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杭州大学等藏书查阅,以及上海图书馆所编《近代期刊篇目汇编》,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书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 解放前出版的教育杂志,实藤惠秀监修、谭汝谦主编《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等资料汇编统计。分类标准主要从便于分析着眼。
    5)  ① 汤中。《教育谈片》,《教育杂志》第10卷第4号(1918)。
    6)  ① 金嵘轩: 《现代日本教育恩想的变迁和深别》,《教育杂志》第22卷第7号(1930)。
    7)  ② 吴自强; 《日本之教育出版界》, 《中华教育界》第20卷第2期。
    8)  ③ 主要依据王焕察编著:《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台湾国立编译馆1980年版;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三联书店1983年版: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 1983年第2版田正平.霍益萍: 《游学日本热澜与清末教育》, (文史)第30辑(1988),等等资料。
    9)  ④ 黄福庆: 《清末留日学生》, 第188-196页,
    10)  ① 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第124页。
    11)  ② 田正平、蠶益萍; 《游学日本热潮与清末教育》), 《文史》第30辑。
    12)  教育世界社编:《教育丛书》第六集下册,《山西学务调查报告》, 教育世界出版所1906年印, 第1-14页。
    13)  ① 湖北省统计, 多见苏云峰:《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35) 1983年版,第229页; 其余参见汪向荣著:《日本教习》, 三联书店1988年版。
    14)  ② 依据在向荣著《日本教习》,日本国文教育研究所纪要第115集《》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校史资料; 教育杂志;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等。
    15)  ① 参见原本序言, 光绪33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16)  ② 教育部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店1934年版,教科书之发刊概况。
    17)  ① 参见原本自叙,商务印书馆1914年版,杭州大学教育系藏。
    18)  ②《教育杂志》第2卷第5期(1910年)绍介批评栏s
    19)  ① 胡绳武、程为坤,《民初社会风尚的演变》,《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
    20)  ② 李长久、旅鲁佳主编:《中美关系二百年》,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第78页。
    21)  ③ 李长久、旅鲁佳主编:《中美关系二百年》,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第66-67页。
    22)  ④ 见《庚子赔款与教育》专栏, 《教育杂志》第15卷第6号(1923)。
    23)  ⑤ 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清华大学史稿》, 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8-69页
    24)  ⑥ 舒新城: 《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229-230页.
    25)  ① 舒新城: 《近代中国留学史》,第224页。
    26)  ②《教育部停送留美学生》, 《敏育杂武》第16卷第9号(1924)。
    27)  ③ 汪一驹著、梅寅生译: 《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 台湾枫城出版社1978年版,第135页.
    28)  ④ 实藤惠秀监御、谭汝谦主编: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29)  ⑤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0)  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1)  ⑦ 陈达文: 《胡适与商务——日记、书信中的商务资料》,《商务印书馆九十年》, 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84页.
    32)  ① 依据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杭州大学、浙江图书馆等藏书查阅r以及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书目、平心编(生活) 《全国总书目》、全天游编《汉译西文书目索引》、解放前出版的教育杂志等资料汇编统计。又:我国自清末以后,教育学课程的名称有教育学、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沿革, 故不同时期,教育学书名亦有相应的变化, 但其研究围则畿大同小异。
    33)  ① 吴俊升: 《杜威在华演讲及其影响》, 《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34)  ② 胡适: 《杜威先生与中国》, 《胡适文存》(二), 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第199页。
    35)  ③ 王煥聚编著: 《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第二册,台倚国立馆1980年版, 第719页。
    36)  ④ 汪一驹著、梅寅生译:《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 第130-131页。
    37)  ① Lin-ying Kao,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Attainments of Native Chinese Students Graduating From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aiversity 1951.p.61.
    38)  ② 庄泽宜: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及中国研究会》,《新教育》第3卷第4期。
    39)  ③ 汪一驹著、梅寅生译:《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 第237页。
    40)  ④ 王焕蔡编著: (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2第三册,第1131页。
    41)  ⑤ 汪悬祖: 《中华教育改进社缘起》, 李桂林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第536页.
    42)  ① 姚以齐: 《本杜四年来的回顾》, 《平民教育》第68、69合刊。
    43)  ② 汪一驹著、梅寅生译, 《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第135页.
    44)  ① 平民:《余谈》, 《教育杂志》第3卷第11期(1911)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0
  • HTML全文浏览量:  806
  • PDF下载量:  2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