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解决问题抑或追寻意义——对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思考

曹永国

曹永国. 解决问题抑或追寻意义——对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31(1): 1-10, 18.
引用本文: 曹永国. 解决问题抑或追寻意义——对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31(1): 1-10, 18.
Cao Yongguo. Problem Solving or Meaning Seeking———An Untimely Thought about Teachers' Specializ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3, 31(1): 1-10, 18.
Citation: Cao Yongguo. Problem Solving or Meaning Seeking———An Untimely Thought about Teachers' Specializ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3, 31(1): 1-10, 18.

解决问题抑或追寻意义——对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思考

  • [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69页。
  • 这里有一个值得好奇者去思索的问题。在学校教育相对发达的春秋时期,孔子为何选择了一种非学校的教育。或许他可以毕其精力用于提高当时学校教育的方法,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学校教育和他自己的教育是否有质的不同,抑或只是组织形式的不同?该问题似乎有助于我们厘清学校教育之本性。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页。
  • [法]卢梭:《爱弥尔》,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页。
  • 尤西林:《人文精神与现代性》,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页。
  • [法]布尔迪厄:《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陈圣生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5页。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第327页。
  • 参见[法]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杜小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60-63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页。
  • 关于现代学校教育的工业化模式有许多著述,并引起了19世纪末的“自由学校运动”,涌现了一些著名的学校,如白狮街自由学校、斯德尔顿现代学校、夏山学校等。这些自由学校都试图克服现代工业生产和商业化对学校的控制。思想家韦伯(Max Weber)认为现代学校的运作正在模仿工业模式,20世纪的一些激进思想家如伊里奇(Ivan Illich)、戈德曼(Paul Goodman)等则认为学校实为一所现代工厂。
  •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5页
  •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46页。
  •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第168页。
  •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与《演讲与论文集》中详细地分析了现代科学的专门性和专业化。参见[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第79页;《演讲与论文集》,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54页。
  •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第108页。
  • [德]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第3页。
  • 参见[美]古特曼:《民主教育》,杨伟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第23页。
  • 参见[法]阿多:《古代哲学的智慧》,张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第22-27页。
  • 参见布尔迪厄:《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第85-88页。
  • M. Mcluhan,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The MIT Press,1994,pp.23-24.
  • 《论语》中记录着孔子对弟子们的理解,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等,实则是一部教师理解学生并予以教育的见证。
  • [加拿大]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51页。
  •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第44页。
  • [美]吉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朱红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49-150页。
  •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第143页。
  • [美]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张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226页。
  • M. Mcluhan,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pp.51-52.
  • 教师一词“pedagogue”与人文教化理想一词“paideia”密不可分,他/她必须成为一个追求人文教化理想的引导孩子的人。因此,柏拉图说教师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引人从童年开始就追求美德、使之抱着热情而有坚定的信念去成为一个完善的公民,既懂得如何行使又懂得如何服从正义;这些人是纯洁的,高尚的,是善的,他们必须为孩子们再现好人的希望与心怀。(详见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89-407页)
  •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26-327页。
  • 关于教师的历史疏证可见拙文《从信仰到职业——一种对教师专业化的省思》,《教育学报》2012年第2期。

Problem Solving or Meaning Seeking———An Untimely Thought about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 摘要: 为了功利化目的与高效率解决问题之理想,教师专业化成了现时代教师发展之典范。越来越精细与高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塑造了一种新的教师观念,它产生了一种更加精致的技术主义入思教育与教师问题之理念,使得教师及其教学的实践与意义日趋简单化、狭窄化和碎片化。追寻意义意味着一个教师需要去探寻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意义,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使其成为一个服务、探索与实践真、善、美的过程。这并非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否弃,相反,它可能促使教师专业更全面地发展。寻求两者的共同发展对于教师成长而言绝非无足轻重。
    1)  [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69页。
    2)  这里有一个值得好奇者去思索的问题。在学校教育相对发达的春秋时期,孔子为何选择了一种非学校的教育。或许他可以毕其精力用于提高当时学校教育的方法,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学校教育和他自己的教育是否有质的不同,抑或只是组织形式的不同?该问题似乎有助于我们厘清学校教育之本性。
    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页。
    4)  [法]卢梭:《爱弥尔》,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页。
    5)  尤西林:《人文精神与现代性》,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页。
    6)  [法]布尔迪厄:《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陈圣生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5页。
    7)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第327页。
    8)  参见[法]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杜小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60-63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页。
    10)  关于现代学校教育的工业化模式有许多著述,并引起了19世纪末的“自由学校运动”,涌现了一些著名的学校,如白狮街自由学校、斯德尔顿现代学校、夏山学校等。这些自由学校都试图克服现代工业生产和商业化对学校的控制。思想家韦伯(Max Weber)认为现代学校的运作正在模仿工业模式,20世纪的一些激进思想家如伊里奇(Ivan Illich)、戈德曼(Paul Goodman)等则认为学校实为一所现代工厂。
    11)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5页
    12)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46页。
    13)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第168页。
    14)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与《演讲与论文集》中详细地分析了现代科学的专门性和专业化。参见[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第79页;《演讲与论文集》,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54页。
    15)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第108页。
    16)  [德]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第3页。
    17)  参见[美]古特曼:《民主教育》,杨伟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第23页。
    18)  参见[法]阿多:《古代哲学的智慧》,张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第22-27页。
    19)  参见布尔迪厄:《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第85-88页。
    20)  M. Mcluhan,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The MIT Press,1994,pp.23-24.
    21)  《论语》中记录着孔子对弟子们的理解,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等,实则是一部教师理解学生并予以教育的见证。
    22)  [加拿大]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51页。
    2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第44页。
    24)  [美]吉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朱红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49-150页。
    25)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第143页。
    26)  [美]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张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226页。
    27)  M. Mcluhan,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pp.51-52.
    28)  教师一词“pedagogue”与人文教化理想一词“paideia”密不可分,他/她必须成为一个追求人文教化理想的引导孩子的人。因此,柏拉图说教师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引人从童年开始就追求美德、使之抱着热情而有坚定的信念去成为一个完善的公民,既懂得如何行使又懂得如何服从正义;这些人是纯洁的,高尚的,是善的,他们必须为孩子们再现好人的希望与心怀。(详见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89-407页)
    29)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26-327页。
    30)  关于教师的历史疏证可见拙文《从信仰到职业——一种对教师专业化的省思》,《教育学报》2012年第2期。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7
  • HTML全文浏览量:  157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3-03-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