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设置的四种模式

项建英

项建英.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设置的四种模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2): 84-89.
引用本文: 项建英.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设置的四种模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2): 84-89.
Xiang Jianying. Four Models of the Educational Discipline in Modern China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2, 30(2): 84-89.
Citation: Xiang Jianying. Four Models of the Educational Discipline in Modern China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2, 30(2): 84-89.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设置的四种模式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术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研究” DAA100188

  •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4页。
  • 《教育部立案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一览》,1930年,39-1-2,福建省档案馆藏。
  • 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25页。
  • 黄思礼:《华西协合大学》,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64页。
  • 转引自吕达、刘立德主编:《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01页。
  • 庄泽宣:《教育概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特约编辑前言”,第3页。
  • Annual Report of the School of Education”,1940-1941,165(3083):0321.
  • 引自何柱承主编:《浙江大学在遵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7页。
  • 郭秉文:《战后英美教育近况》,《新教育》1919年第4期。
  •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3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8页。
  • 国立浙江大学校友会:《国立浙江大学》(上),国立浙江大学校友会1985印行,第341页。
  • 庄泽宣:《国立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一览》,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1930年编印,“引言”。
  • F. L. H. Pott, “Letter to John Wood”,Q243-169, 1909-05-11(10-11).
  • 李溪桥主编:《李蒸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08页。
  • 李溪桥主编:《李蒸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8页。
  •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北京师范大学校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72页。
  • 转引自徐以骅:《教育与宗教:作为传教媒介的圣约翰大学》,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185页。
  • 常乃德:《师范教育改革问题》,《教育杂志》1922年第14期。
  • 周旭、黄旭主编:《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02页。
  • 曲士培:《蒋梦麟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96页。
  • 《北平师大校务汇报》,1932年第24期。
  • 转引自徐以骅:《教育与宗教:作为传教媒介的圣约翰大学》,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297页。
  • 复旦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复旦大学志(第一卷,1905-1949)》,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92页。
  • 《南大周刊》(学生生活号),1924年第5期。
  • 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8页。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则》,1940年,全宗1,案卷60,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藏。
  • 蒋梦麟:《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422页。
  • 大夏大学编:《(私立)大夏大学一览》,1931年印,第1-23页。

Four Models of the Educational Discipline in Modern China Universities

  • 摘要: 在近代中国高等师范、国立综合性大学、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中,由于各大学教育学科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术研究、培养目标等不同,教育学科的设置模式也不一样。四类不同性质大学的教育学科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现代化历程。
    1)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4页。
    2)  《教育部立案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一览》,1930年,39-1-2,福建省档案馆藏。
    3)  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25页。
    4)  黄思礼:《华西协合大学》,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64页。
    5)  转引自吕达、刘立德主编:《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01页。
    6)  庄泽宣:《教育概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特约编辑前言”,第3页。
    7)  “Annual Report of the School of Education”,1940-1941,165(3083):0321.
    8)  引自何柱承主编:《浙江大学在遵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7页。
    9)  郭秉文:《战后英美教育近况》,《新教育》1919年第4期。
    10)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3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8页。
    11)  国立浙江大学校友会:《国立浙江大学》(上),国立浙江大学校友会1985印行,第341页。
    12)  庄泽宣:《国立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一览》,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1930年编印,“引言”。
    13)  F. L. H. Pott, “Letter to John Wood”,Q243-169, 1909-05-11(10-11).
    14)  李溪桥主编:《李蒸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08页。
    15)  李溪桥主编:《李蒸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8页。
    16)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北京师范大学校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72页。
    17)  转引自徐以骅:《教育与宗教:作为传教媒介的圣约翰大学》,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185页。
    18)  常乃德:《师范教育改革问题》,《教育杂志》1922年第14期。
    19)  周旭、黄旭主编:《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02页。
    20)  曲士培:《蒋梦麟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96页。
    21)  《北平师大校务汇报》,1932年第24期。
    22)  转引自徐以骅:《教育与宗教:作为传教媒介的圣约翰大学》,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297页。
    23)  复旦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复旦大学志(第一卷,1905-1949)》,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92页。
    24)  《南大周刊》(学生生活号),1924年第5期。
    25)  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8页。
    26)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则》,1940年,全宗1,案卷60,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藏。
    27)  蒋梦麟:《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422页。
    28)  大夏大学编:《(私立)大夏大学一览》,1931年印,第1-23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1
  • HTML全文浏览量:  141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06-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