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

刘铁芳

刘铁芳.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8(4): 20-28.
引用本文: 刘铁芳.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8(4): 20-28.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

  •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26-227页。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一章,第2节,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8页。
  • 洛克:《教育漫话》,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85页。
  • 参见张汝沦:《莱茵哲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页。
  •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许宝騤译,2005年,第27页。
  •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9页。
  •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许宝騤译,2005年,第28页。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 参见汪子嵩、王太庆编:《陈康:论希腊哲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6页。
  •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86页。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3-14页。
  • 萨利·肖尔茨:《卢梭》,李中泽、贾安伦译,中华书局,2002年,第10页。
  • 希腊文Sophrosyne一词有三重含义:一是指理智健全而有自知之明;二是指谦和、仁慈、人道;三是指对欲望的自我约束。(参见姚介厚:《〈国家篇〉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9页。)我们强调审慎的主体性,意在重温古希腊Sophrosyne的生命理想。
  •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68页。
  •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44页。
  • 参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浙江大学教育系选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书,2001年,第412页。
  •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许宝騤译,2005年,第236页。
  • 在杜威看来,传统经验论无法解决在思维中引起的感觉与引起这种感觉的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经验论坚持所有知识都来源于感觉,而如果经验总是精神性的,而实际上作为精神的经验与物质世界是分离的,那么经验主义者就没有理由相信物质世界。这意味着传统经验论将导致唯心主义。(参见罗伯特?B?塔利斯:《杜威》,中华书局,彭国华译,2002年,第46页。)
  •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虽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和家庭),在本性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就本性来说,全体必然先于部分。……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一个隔离的个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53a,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8-9页。
  •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许宝騤译,2005年,第7页。
  • 卢梭:《爱弥尔》,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61页。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 罗伯特·B·塔利斯:《杜威》,中华书局,彭国华译,2002年,第54页。
  •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8页。
  • 洛克所针对的是费尔默等持有的父权政治观点:父权政治即天意(神授)政治,既属天理,则一定是绝对无可置疑、无可变更的。(参见塔科夫:《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邓文正译,三联书店,2001年,译者序言第3页。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53a,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页。
  •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98页。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64-66页。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41-142页。
  •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08-110页。
  •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1页。
  • 李猛:《指向事情本身的教育:奥古斯丁的〈论教师〉》,见《教育与现代社会》,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33页。
  • 参考姚介厚:《〈理想国〉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4页。
  • 摘要: 以古希腊三哲为代表的古典教育,以自然目的论为依据,以自然人为基础,以理性为致知路径,以灵魂的美善为基本内容,以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为基本目标。伴随现代教育发生的过程,经验主义取代传统的理性主义作为致知路径,自然祛魅,自然人基础转向社会人基础,教育一开始就把个体置于社会境遇之中,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个体,由此而奠定现代教育的基本主题,那就是适应现代工业生活的科学主题以及适应政治生活的民主主题。以科学和民主为中心,培养适应现代生活的公民,成为现代教育的最大成就。现代教育对自然人的远离,也造成现代人的虚无与虚弱。重申人与自然的联系,促成个体发展向自然人基础的回归,以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重建当下教育的目标,乃是当下教育的要义。
    1)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26-227页。
    2)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一章,第2节,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8页。
    3)  洛克:《教育漫话》,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85页。
    4)  参见张汝沦:《莱茵哲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页。
    5)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许宝騤译,2005年,第27页。
    6)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9页。
    7)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许宝騤译,2005年,第28页。
    8)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9)  参见汪子嵩、王太庆编:《陈康:论希腊哲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6页。
    10)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86页。
    1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3-14页。
    12)  萨利·肖尔茨:《卢梭》,李中泽、贾安伦译,中华书局,2002年,第10页。
    13)  希腊文Sophrosyne一词有三重含义:一是指理智健全而有自知之明;二是指谦和、仁慈、人道;三是指对欲望的自我约束。(参见姚介厚:《〈国家篇〉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9页。)我们强调审慎的主体性,意在重温古希腊Sophrosyne的生命理想。
    14)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68页。
    15)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44页。
    16)  参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浙江大学教育系选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书,2001年,第412页。
    17)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许宝騤译,2005年,第236页。
    18)  在杜威看来,传统经验论无法解决在思维中引起的感觉与引起这种感觉的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经验论坚持所有知识都来源于感觉,而如果经验总是精神性的,而实际上作为精神的经验与物质世界是分离的,那么经验主义者就没有理由相信物质世界。这意味着传统经验论将导致唯心主义。(参见罗伯特?B?塔利斯:《杜威》,中华书局,彭国华译,2002年,第46页。)
    19)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虽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和家庭),在本性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就本性来说,全体必然先于部分。……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一个隔离的个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53a,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8-9页。
    20)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许宝騤译,2005年,第7页。
    21)  卢梭:《爱弥尔》,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61页。
    2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23)  罗伯特·B·塔利斯:《杜威》,中华书局,彭国华译,2002年,第54页。
    24)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8页。
    25)  洛克所针对的是费尔默等持有的父权政治观点:父权政治即天意(神授)政治,既属天理,则一定是绝对无可置疑、无可变更的。(参见塔科夫:《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邓文正译,三联书店,2001年,译者序言第3页。
    2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53a,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页。
    27)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98页。
    28)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64-66页。
    29)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41-142页。
    30)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08-110页。
    31)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1页。
    32)  李猛:《指向事情本身的教育:奥古斯丁的〈论教师〉》,见《教育与现代社会》,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33页。
    33)  参考姚介厚:《〈理想国〉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4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5
  • HTML全文浏览量:  335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0-12-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