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行行重行行: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中国

涂诗万

涂诗万. 行行重行行: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中国[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2): 116-124.
引用本文: 涂诗万. 行行重行行: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中国[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2): 116-124.
TU Shiwan. Unending Quest: Studies on John Dewey's Thought of Educ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2): 116-124.
Citation: TU Shiwan. Unending Quest: Studies on John Dewey's Thought of Educ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2): 116-124.

行行重行行: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中国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资助(二等资助) 2013M531859

  • 林布:《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大学》1947年第6卷3-4期,第52、56页。
  • 郑世兴:《颜习斋和杜威哲学及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
  • 1920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决议,建议教育部根据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取消教育宗旨。参见: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57页。
  • 吴俊升:《从伦理学的观点论教育上之兴趣与努力问题》,《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第104-105页。
  • 陶知行:《杜威先生的史略和著作》,载于约翰·杜威:《杜威在华演讲集》,上海:新学社出版部,1919年,第1页。
  • Ou, Tsuin-Chen, “A re-evalu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John Dewey”, Educational Forum, 1961, 25(3), pp.277-300.
  • 志希:《杜威博士的〈德育原理〉》,载张宝贵:《实用主义之我见——杜威在中国》,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第91页。
  • 胡适:《杜威先生与中国》,载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80页。
  • Ryan, Alan, John Dewey and the High Tide of American Liberalism, New York: W. W. Norton, 1995, p.12.
  • 孟宪承:《沃立与杜威》,《浙江学报》1948年第1卷第2期。
  • 曹孚:《杜威批判引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年,第17页。
  • 袁伟时:《中国现代哲学史稿上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哲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12-513页。
  • 张文郁:《论杜威主义者》,《活教育》1948年第5卷第1期,第3页。
  • 吴俊升:《重新估定新教育的理论和实施的价值》,《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95、79、80页。
  • 胡适:《杜威的教育哲学》,《新教育》1919年第1卷第3期,第304-307页。
  • 徐翔之:《杜威教育学说之研究》,武汉:国立武汉大学,1940年。
  • 太玄:《实效教育之思潮》,《教育杂志》1916年第8卷第2期,第24页。
  • 欧阳子祥:《心物问题在杜威教育思想上的地位》,《中华教育界》1935年第23卷第10期。
  • 高广孚:《杜威的教育思想》,台北:水牛出版社,1984年。
  • 吴俊升:《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评价》,《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291-292页。
  • 天民:《台威氏之教育哲学》,《教育杂志》1917年第9卷第4期,第20页。
  • 胡适:《杜威先生与中国》,载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80页。
  • 梁启超:《颜李学派与现代教育思潮》,《饮冰室合集(5)·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4页。
  • 顾红亮:《杜威的进化论思想与胡适、贺麟的阐发》,载于高瑞泉:《现代性视野中的思潮与观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60-64页。
  • 滕大春:《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载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9页。
  • 吴俊升:《杜威的知识论》,《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273-274、281页。
  • 李园会:《杜威的教育思想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第206-208页。
  • 袁伟时:《中国现代哲学史稿(上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哲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482页。日本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译介杜威著作的两个国家。1900年和1901年,日本相继翻译了杜威的《批判的伦理学理论大纲》和《学校与社会》,前者是杜威著作首次被译为外文。参见:Boydston, Jo Ann (ed.), John Dewey: A Checklist of Translations, 19001967. Carbondale and Edwardsville: South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69.
  • 蒋梦麟:《杜威之伦理学》,《新教育》1919年第1卷第3期。
  • 胡适:《实验主义》,载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0页。
  • 朱兆萃:《实验主义与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第2页。
  • 张君劢:《中国教育哲学之方向》,《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期,第264页。
  • 姜琦:《中国教育哲学之方向的商榷》,《教育杂志》1937年第27卷第4期,第19页。
  • 张云:《经验·民主·教育——杜威教育哲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9、195页。
  • 天民是朱元善主编《教育杂志》时杂志社内的一个公共笔名。
  • 参见褚洪启:《杜威教育思想引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29页。
  • 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02页。
  • 阮雁鸣:《杜威思想与五四文化》,《师声》1947年第1卷第1期,第42页。
  • 胡适:《杜威的教育哲学》,《新教育》1919年第1卷第3期,第307-308页。
  • 胡适:《实验主义》,载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2页。
  • 中国教育史研究会:《杜威、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 梁启超:《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饮冰室合集(5)·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3页。
  • 吴俊升:《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评价》,《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306页。
  • 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 梁漱溟:《杜威教育哲学之根本观念》,《乡村建设》1934年第4卷第6期,第10-11页。
  •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北京:春秋出版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29页。

Unending Quest: Studies on John Dewey's Thought of Education in China

  • 摘要: 中国学界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头30年为引进期,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译介杜威著作和评介杜威教育思想,此时期的代表性研究者是胡适;1930年至1949年是深入研究期,此时期的研究颇有“百家争鸣”气象,有吴俊升的自由主义进路的研究、梁漱溟的创造进化论视角的研究,也有林布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研究等;1950年至1980年,中国的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分化为两支,大陆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意识形态化批判,真正的学术研究几乎停滞,香港、台湾的研究则进入繁荣期,吴俊升成为此时期中国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集大成者;1980年后中国大陆对杜威教育思想重新评价,标志着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大陆开始复苏。从研究的思想类型看,百年研究历程是一个从实验主义到绝对主义,再重回实验主义的历程。
    1)  林布:《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大学》1947年第6卷3-4期,第52、56页。
    2)  郑世兴:《颜习斋和杜威哲学及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
    3)  1920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决议,建议教育部根据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取消教育宗旨。参见: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57页。
    4)  吴俊升:《从伦理学的观点论教育上之兴趣与努力问题》,《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第104-105页。
    5)  陶知行:《杜威先生的史略和著作》,载于约翰·杜威:《杜威在华演讲集》,上海:新学社出版部,1919年,第1页。
    6)  Ou, Tsuin-Chen, “A re-evalu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John Dewey”, Educational Forum, 1961, 25(3), pp.277-300.
    7)  志希:《杜威博士的〈德育原理〉》,载张宝贵:《实用主义之我见——杜威在中国》,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第91页。
    8)  胡适:《杜威先生与中国》,载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80页。
    9)  Ryan, Alan, John Dewey and the High Tide of American Liberalism, New York: W. W. Norton, 1995, p.12.
    10)  孟宪承:《沃立与杜威》,《浙江学报》1948年第1卷第2期。
    11)  曹孚:《杜威批判引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年,第17页。
    12)  袁伟时:《中国现代哲学史稿上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哲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12-513页。
    13)  张文郁:《论杜威主义者》,《活教育》1948年第5卷第1期,第3页。
    14)  吴俊升:《重新估定新教育的理论和实施的价值》,《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95、79、80页。
    15)  胡适:《杜威的教育哲学》,《新教育》1919年第1卷第3期,第304-307页。
    16)  徐翔之:《杜威教育学说之研究》,武汉:国立武汉大学,1940年。
    17)  太玄:《实效教育之思潮》,《教育杂志》1916年第8卷第2期,第24页。
    18)  欧阳子祥:《心物问题在杜威教育思想上的地位》,《中华教育界》1935年第23卷第10期。
    19)  高广孚:《杜威的教育思想》,台北:水牛出版社,1984年。
    20)  吴俊升:《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评价》,《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291-292页。
    21)  天民:《台威氏之教育哲学》,《教育杂志》1917年第9卷第4期,第20页。
    22)  胡适:《杜威先生与中国》,载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80页。
    23)  梁启超:《颜李学派与现代教育思潮》,《饮冰室合集(5)·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4页。
    24)  顾红亮:《杜威的进化论思想与胡适、贺麟的阐发》,载于高瑞泉:《现代性视野中的思潮与观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60-64页。
    25)  滕大春:《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载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9页。
    26)  吴俊升:《杜威的知识论》,《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273-274、281页。
    27)  李园会:《杜威的教育思想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第206-208页。
    28)  袁伟时:《中国现代哲学史稿(上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哲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482页。日本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译介杜威著作的两个国家。1900年和1901年,日本相继翻译了杜威的《批判的伦理学理论大纲》和《学校与社会》,前者是杜威著作首次被译为外文。参见:Boydston, Jo Ann (ed.), John Dewey: A Checklist of Translations, 19001967. Carbondale and Edwardsville: South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69.
    29)  蒋梦麟:《杜威之伦理学》,《新教育》1919年第1卷第3期。
    30)  胡适:《实验主义》,载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0页。
    31)  朱兆萃:《实验主义与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第2页。
    32)  张君劢:《中国教育哲学之方向》,《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期,第264页。
    33)  姜琦:《中国教育哲学之方向的商榷》,《教育杂志》1937年第27卷第4期,第19页。
    34)  张云:《经验·民主·教育——杜威教育哲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9、195页。
    35)  天民是朱元善主编《教育杂志》时杂志社内的一个公共笔名。
    36)  参见褚洪启:《杜威教育思想引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37)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29页。
    38)  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02页。
    39)  阮雁鸣:《杜威思想与五四文化》,《师声》1947年第1卷第1期,第42页。
    40)  胡适:《杜威的教育哲学》,《新教育》1919年第1卷第3期,第307-308页。
    41)  胡适:《实验主义》,载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2页。
    42)  中国教育史研究会:《杜威、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43)  梁启超:《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饮冰室合集(5)·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3页。
    44)  吴俊升:《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评价》,《教育与文化论文选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306页。
    45)  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46)  梁漱溟:《杜威教育哲学之根本观念》,《乡村建设》1934年第4卷第6期,第10-11页。
    47)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北京:春秋出版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29页。
  • 表  1  1949年前中国译介杜威著作一览表

    书名 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或刊物 出版年 备注
    台威氏明日之学校 天民 上海 《教育杂志》 1917~1918
    思维术 刘经庶 南京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8 1922年由中华书局再版
    杜威氏之教育主义 郑宗海 上海 《新教育》 1919 《我的教育信条》
    教育上之民主主义 真常 上海 《教育杂志》 1919 《民主与教育》第七章
    美利阿谟教授之学校 太玄 上海 《教育杂志》 1920 译自《明日之学校》
    德育原理 元尚仁 上海 中华书局 1921 第2版
    平民主义与教育 常道直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22
    明日之学校 朱经农潘梓年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23
    民本主义与教育 邹恩润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28
    德育原理 张铭鼎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0
    学校与社会 刘衡如 上海 中华书局 1930 第5版
    教育上兴味与努力 张裕卿杨伟文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1 第2版
    儿童与教材 郑宗海 上海 中华书局 1931 第9版
    教育科学之源泉 张岱年付继良 北京 人文书店 1932
    教育科学之资源 丘瑾璋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5
    思想方法论 丘瑾璋 上海 世界书局 1935
    道德学 余家菊 上海 中华书局 1935 与塔夫茨合著
    思维与教学 孟宪承俞庆堂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我们怎样思维》1933年版
    科学的宗教观 吴耀宗 上海 青年协会书局 1936 《共同的信仰》
    哲学之改造 许崇清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9
    道德与辩证法 李书勋 上海 亚东图书馆 1939 杜威《手段与目的》和托洛茨基等人的文章
    经验与教育 李相勖阮春芳 贵阳 文通书局 1941
    经验与教育 李培囿 重庆 正中书局 1942
    今日之教育 董时光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47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目录及《教育杂志》台北1975年影印版
    下载: 导出CSV
  • 加载中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3
  • HTML全文浏览量:  279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6-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