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现代我国小学教学法演变一斑——一个回忆简录(五) (六)

俞子夷   遗作

俞子夷   遗作. 现代我国小学教学法演变一斑——一个回忆简录(五) (六)[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8, 6(3): 93-96.
引用本文: 俞子夷   遗作. 现代我国小学教学法演变一斑——一个回忆简录(五) (六)[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8, 6(3): 93-96.

现代我国小学教学法演变一斑——一个回忆简录(五) (六)

  • *“分团法"即今译“分组教学法”, 英文或称为"groups of study", 或称为"group method", 或称为“group system", 或称为"grouping”, 也称为"grouping instruction".——编者
  • **天民:《分团式动的教育法》, 《教育杂志》8卷1号(1916年1月)。天民郎朱元善笔名, 曾任《教育杂志》主编。——编者
  • ***天民:《自学主义教投法》, 《教育杂志》11卷3.4期(1919年3.4月)。——编者
  • ****朱元善:《自学自习法》, 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 《分团教授之实际》,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此外, 陈文钟等; 《实验分团教授法》,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记尚公学校试验。——编者
  • *****指美国符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编者
  • *《一个小学十年努力记》,中华书局1928年版。
  • *1922年前为中国公学中学部。1922年改称为吴淞中学。道尔顿制在该校的试行始于1922年秋。——编者
  • **廖世承主持东南大学附中,于1922年冬筹划试行道尔顿制, 1923年秋至1924年夏,做过为期一学年的等组实验研究,并请麦柯尔(McCall, W.A.)帮助制订各种标准测量,进行教学效果测量。详见廖世承:《东大附中道尔顿制实验报告》, 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编者
  • ***就中学而言,当时以北京的艺文中学、长沙的楚怡学校中学部试行较长。——编者
  • ****可能作者笔误,似应为江苏一女师附小。据1925年奉天一师附小在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的基础上, 再次作不完全的统计,具体列出校名试行道尔顿制的中、小学为54所。1925年7月17日,舒新城给柏克赫斯特(Parkburst, H.H.)的信上说,行道尔顿制的学校共57所。舒新城在1930年初版的《现代教育方法》中, 称"1923与24年之间,全国行此制之学校达百校。”试行的学校以中学为多往往只限于个别学科,有的只是在部分班上试验, 多半试行仅一学期至三学期。小学中以江苏四师附小试验规模较大。——编者
  • *****潘履亏等:《逍尔顿制试行的经过》,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出版部, 1924年版。——编者
  • ******柏克赫斯特应当年中华教育改进社之邀,于1925年7月14日来中国,自上海而先后访问了杭州、南京、武昌、北平、太原、天津、济南、曲阜、奉天等地。——编者
  • *指1961年或1962年春节,——编者
  • **1931年2月, "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华虚朋(Wasbburne, C.W.)来中国,自沈阳而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编者
  • ***1931年1月15日中国儿童教育出版社的《儿童教育》杂志第3卷第6翔刊印”文纳特卡号”。华虚朋在上海时应邀去工都局北区小学讲演,陈鹤琴为会议主席兼翻译,到会者七、八十人。——编者
  • 1)  *“分团法"即今译“分组教学法”, 英文或称为"groups of study", 或称为"group method", 或称为“group system", 或称为"grouping”, 也称为"grouping instruction".——编者
    2)  **天民:《分团式动的教育法》, 《教育杂志》8卷1号(1916年1月)。天民郎朱元善笔名, 曾任《教育杂志》主编。——编者
    3)  ***天民:《自学主义教投法》, 《教育杂志》11卷3.4期(1919年3.4月)。——编者
    4)  ****朱元善:《自学自习法》, 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 《分团教授之实际》,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此外, 陈文钟等; 《实验分团教授法》,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记尚公学校试验。——编者
    5)  *****指美国符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编者
    6)  *《一个小学十年努力记》,中华书局1928年版。
    7)  *1922年前为中国公学中学部。1922年改称为吴淞中学。道尔顿制在该校的试行始于1922年秋。——编者
    8)  **廖世承主持东南大学附中,于1922年冬筹划试行道尔顿制, 1923年秋至1924年夏,做过为期一学年的等组实验研究,并请麦柯尔(McCall, W.A.)帮助制订各种标准测量,进行教学效果测量。详见廖世承:《东大附中道尔顿制实验报告》, 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编者
    9)  ***就中学而言,当时以北京的艺文中学、长沙的楚怡学校中学部试行较长。——编者
    10)  ****可能作者笔误,似应为江苏一女师附小。据1925年奉天一师附小在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的基础上, 再次作不完全的统计,具体列出校名试行道尔顿制的中、小学为54所。1925年7月17日,舒新城给柏克赫斯特(Parkburst, H.H.)的信上说,行道尔顿制的学校共57所。舒新城在1930年初版的《现代教育方法》中, 称"1923与24年之间,全国行此制之学校达百校。”试行的学校以中学为多往往只限于个别学科,有的只是在部分班上试验, 多半试行仅一学期至三学期。小学中以江苏四师附小试验规模较大。——编者
    11)  *****潘履亏等:《逍尔顿制试行的经过》,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出版部, 1924年版。——编者
    12)  ******柏克赫斯特应当年中华教育改进社之邀,于1925年7月14日来中国,自上海而先后访问了杭州、南京、武昌、北平、太原、天津、济南、曲阜、奉天等地。——编者
    13)  *指1961年或1962年春节,——编者
    14)  **1931年2月, "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华虚朋(Wasbburne, C.W.)来中国,自沈阳而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编者
    15)  ***1931年1月15日中国儿童教育出版社的《儿童教育》杂志第3卷第6翔刊印”文纳特卡号”。华虚朋在上海时应邀去工都局北区小学讲演,陈鹤琴为会议主席兼翻译,到会者七、八十人。——编者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0
  • HTML全文浏览量:  124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