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

龙宝新

龙宝新. 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3(3): 17-23, 61.
引用本文: 龙宝新. 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3(3): 17-23, 61.

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龙宝新(1973—), 男, 陕西洋县人,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 人的生活可分为两种: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 后者体现了人对信念、理想的追求精神, 是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故称之为价值生活。
  • 赵汀阳认为, 伦理学只有两条公理(或叫价值生活公理), 即“公正公理”和“幸福公理”。参见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129页。
  • 人的发展是由事实走向存在的历史过程, 其实质是要解决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因此, “存在的现实形态既关联‘是什么’, 又涉及‘意味着什么’以及‘应当成为什么’”。参见杨国荣.存在与价值[J].哲学研究, 2003. (3)。
  • 赵汀阳认为, “美德显示着人的长处、优势能力或优越性, 所以为人所赞美和羡慕”。参见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149页。
  • 这种价值生活公理不是规范, 也不是良心, 而是幸福和公正。其中, 前者是个人生活的真理, 后者是公共生活的真理。参见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129页。
  • 价值互识不同于价值的共价, 尽管他们都是主体间性的表征形式。
  • 赵汀阳认为, 人的生活有两大原则:行为原则和行动原则。前者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坚持用生活本身即目的的原则来生活; 而后者以不犯错误为目的, 坚持用“作出来给人看”的原则来生活。参见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109—111页。
  • 中图分类号: G40

  • 摘要: 学校道德教育是以学校道德生活建构为桥梁来促使学习者道德成熟的一项心灵工程。围绕价值冲突的诱发、商谈和和解这一主线, 构建价值商谈型学校道德教育是适应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间接化和微型化走向, 成就学习者道德生活的必然选择。
    1)  人的生活可分为两种: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 后者体现了人对信念、理想的追求精神, 是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故称之为价值生活。
    2)  赵汀阳认为, 伦理学只有两条公理(或叫价值生活公理), 即“公正公理”和“幸福公理”。参见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129页。
    3)  人的发展是由事实走向存在的历史过程, 其实质是要解决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因此, “存在的现实形态既关联‘是什么’, 又涉及‘意味着什么’以及‘应当成为什么’”。参见杨国荣.存在与价值[J].哲学研究, 2003. (3)。
    4)  赵汀阳认为, “美德显示着人的长处、优势能力或优越性, 所以为人所赞美和羡慕”。参见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149页。
    5)  这种价值生活公理不是规范, 也不是良心, 而是幸福和公正。其中, 前者是个人生活的真理, 后者是公共生活的真理。参见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129页。
    6)  价值互识不同于价值的共价, 尽管他们都是主体间性的表征形式。
    7)  赵汀阳认为, 人的生活有两大原则:行为原则和行动原则。前者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坚持用生活本身即目的的原则来生活; 而后者以不犯错误为目的, 坚持用“作出来给人看”的原则来生活。参见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109—111页。
  • [1] 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 2003.1.6.
    [2] 李红亚.龙宝新.在融合世界中考问教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200.
    [3] 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J].教育研究, 2000 (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CASS_4194584
    [英]齐格蒙特.鲍曼, 张成岗译.后现代伦理学[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5] 万俊人.道德的谱系与类型.引自王中江主编.新哲学[C].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03.35-36, 34.
    [6] 张志伟等.西方哲学智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7] 杨小微.教学中的价值引导与价值商谈[J].教育科学研究.2004 (1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kxyj200410002
    [8]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9] 王晓朝.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9
  • HTML全文浏览量:  148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6-01
  • 刊出日期:  2005-09-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