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机制

傅淳华 杜时忠

傅淳华, 杜时忠. 论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机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4): 16-22.
引用本文: 傅淳华, 杜时忠. 论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机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4): 16-22.
Fu Chunhua, DU Shizhong. Mechanisms of School System Life in Promoting Individual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4): 16-22.
Citation: Fu Chunhua, DU Shizhong. Mechanisms of School System Life in Promoting Individual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4): 16-22.

论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机制

基金项目: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 12JZD002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重点项目 2013YBZD03

  • [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3页。
  •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2页。
  • [英]唐·库比特:《生活,生活——一种正在来临的生活宗教》,王志成、朱彩虹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2页。
  • [日]大河内一男,海后宗臣等:《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曲程、迟凤年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47页。
  • [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包凡一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31页。
  •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7页。
  • 于忠海:《制度化教育与学校德育机制研究》,《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3期。
  • 冯永刚:《制度道德教育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6页。
  •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21页。
  • 刘超良:《制度德育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87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13页。
  • 在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就曾从心灵与行为实践的角度来分析人的美德问题。如他就说,实践做好事就养成美德,实践做丑事就养成邪恶。而在他看来,美德就是心灵的健康。(参见[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74页。)亚里士多德在分析个体德性时,也是从行为与知道来阐述的。在他看来,所谓“知道”,指的是对于所做的事的环境与性质是有意识的。(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2页。)及至现代,在当前主要的心理学观点中,如生物学观点、心理动力学观点、认知的观点、文化的观点等,都认可人的发展可以从行为与心理(或意识)的角度来理解。(参见[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28页。
  •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6页。
  • 刘华杰:《学校制度的教育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6期。
  •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12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8页。
  • 高德胜:《生活德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9页。
  • [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0页。
  • [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4页。
  • [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包凡一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40页。
  •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97页。

Mechanisms of School System Life in Promoting Individual Development

  • 摘要: 要真正地将“制度育人”的理想变成现实,探询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内在机制十分必要。学校制度生活的促进机制涵括“强促进性机制”和“弱促进性机制”两类,前者可以分为心理层面的共享性机制和行为层面的规限性机制,而后者则可以分为心理层面的生成性机制和行为层面的引导性机制。当然,各类机制的发生需要各方面因素的支持。
    1)  [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3页。
    2)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2页。
    3)  [英]唐·库比特:《生活,生活——一种正在来临的生活宗教》,王志成、朱彩虹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2页。
    4)  [日]大河内一男,海后宗臣等:《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曲程、迟凤年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47页。
    5)  [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包凡一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31页。
    6)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7页。
    7)  于忠海:《制度化教育与学校德育机制研究》,《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3期。
    8)  冯永刚:《制度道德教育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6页。
    9)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21页。
    10)  刘超良:《制度德育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87页。
    1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13页。
    12)  在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就曾从心灵与行为实践的角度来分析人的美德问题。如他就说,实践做好事就养成美德,实践做丑事就养成邪恶。而在他看来,美德就是心灵的健康。(参见[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74页。)亚里士多德在分析个体德性时,也是从行为与知道来阐述的。在他看来,所谓“知道”,指的是对于所做的事的环境与性质是有意识的。(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2页。)及至现代,在当前主要的心理学观点中,如生物学观点、心理动力学观点、认知的观点、文化的观点等,都认可人的发展可以从行为与心理(或意识)的角度来理解。(参见[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13)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28页。
    14)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6页。
    15)  刘华杰:《学校制度的教育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6期。
    16)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12页。
    1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8页。
    18)  高德胜:《生活德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9页。
    19)  [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0页。
    20)  [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4页。
    21)  [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包凡一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40页。
    22)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97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7
  • HTML全文浏览量:  123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12-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