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称赞”抑或“敬重”:从伦理概念到德育实践

唐燕 高德胜

唐燕, 高德胜. “称赞”抑或“敬重”:从伦理概念到德育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2): 31-37.
引用本文: 唐燕, 高德胜. “称赞”抑或“敬重”:从伦理概念到德育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2): 31-37.
TANG Yan, GAO Desheng. To Praise or to Respect: From the Ethical Concepts to Mo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2): 31-37.
Citation: TANG Yan, GAO Desheng. To Praise or to Respect: From the Ethical Concepts to Mo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2): 31-37.

“称赞”抑或“敬重”:从伦理概念到德育实践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BEA120030

  • Stratton-Lake, Kant, Duty, and Moral Worth, London: Routledge, 2000, p.36。
  • Stratton-Lake在其著作"Kant, Duty, and Moral Worth"分析了敬重对象道德法则、自我立法、善良意志、人格之间的一致性。参见Stratton-Lake, Kant, Duty, and Moral Worth, London: Rutledge, 2000, pp.31-32.
  •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8、9、14页。
  • 转引自张志扬:《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史的"阴影之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82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19页。
  • 邓晓芒:《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句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第220页。
  • S. Sedgwichi.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An Introduc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51.
  • 此乃廖申白译本在此处的注释。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第31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289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1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20页。
  • 这里对"善事物"的理解沿用古希腊伦理学中的理解。即"善"(agathon)是一个价值概念。希腊人认为任何好的东西都是agathon,如财富、荣誉等。参见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3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11页。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到在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那里,"条件"具体所指是不同,康德更加明确的指出了条件是最高的条件,即无条件的善良意志。而不仅仅是其他一般的条件,比如时机、运气等。但是,归结起来,可以看到值得称赞的事物本身是在某种条件为善事物,因此,才值得称赞的。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2页。
  •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14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0-31页。
  •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4-5页。
  • P.M.Vermigli, Commentary on Aristotle's Nicomachean ethics, Kirksville :Trum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258.
  •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9页。
  • 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还指出了值得崇敬的另两种事物:神和快乐。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1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18-19页。
  •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8-9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18、42页。
  • 本文选取的译本如下。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译本,参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 第23页;[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0页。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英译本,参照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by W. D. Ros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19, 210.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by R. Crisp,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19.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by T. Irwin, Indianapolis:Hackett Publishing, 1999, p.15.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by H. Rackham,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tid, 1996, p.2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译本,参照[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14页。[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405页。邓晓芒:《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句读》,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年, 第169页。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英译本,参照Ⅰ.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by J. W. Ellington, Indiana: Hackett Publishing, 1993, p.11. I.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by A.W. Wood,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14. I.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by M. Greg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11.
  • Plato, Six great dialogues, trans.by B. Jowett, New York: Tudor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p.162.
  •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104页。
  • 在希腊文中aretē原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人、动物和任何一种自然物都有自身所固有的,而他物却没有的特性、品性、用处和功能。而人所具有的aretē则是在政治上和待人处事上的才能和品德。参见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7页。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3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03页。

To Praise or to Respect: From the Ethical Concepts to Moral Education

  • 摘要: 称赞与敬重是古典伦理学中两个迥异的重要伦理概念,然而在“躲避崇高”的现代社会中却遗忘了二者的区分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勘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辨明称赞与敬重的对象及活动原则各有不同。在德育实践中,应遵循称赞与敬重的规定性,区分值得称赞与值得敬重的事物,走出实践中的活动误区,以促学习者之道德成长。
    1)  Stratton-Lake, Kant, Duty, and Moral Worth, London: Routledge, 2000, p.36。
    2)  Stratton-Lake在其著作"Kant, Duty, and Moral Worth"分析了敬重对象道德法则、自我立法、善良意志、人格之间的一致性。参见Stratton-Lake, Kant, Duty, and Moral Worth, London: Rutledge, 2000, pp.31-32.
    3)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8、9、14页。
    4)  转引自张志扬:《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史的"阴影之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82页。
    5)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19页。
    6)  邓晓芒:《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句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第220页。
    7)  S. Sedgwichi.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An Introduc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51.
    8)  此乃廖申白译本在此处的注释。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第31页。
    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289页。
    1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1页。
    1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20页。
    12)  这里对"善事物"的理解沿用古希腊伦理学中的理解。即"善"(agathon)是一个价值概念。希腊人认为任何好的东西都是agathon,如财富、荣誉等。参见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3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11页。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到在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那里,"条件"具体所指是不同,康德更加明确的指出了条件是最高的条件,即无条件的善良意志。而不仅仅是其他一般的条件,比如时机、运气等。但是,归结起来,可以看到值得称赞的事物本身是在某种条件为善事物,因此,才值得称赞的。
    1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2页。
    14)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14页。
    15)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0-31页。
    16)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4-5页。
    17)  P.M.Vermigli, Commentary on Aristotle's Nicomachean ethics, Kirksville :Trum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258.
    18)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9页。
    19)  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还指出了值得崇敬的另两种事物:神和快乐。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1页。
    2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18-19页。
    21)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8-9页。
    2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18、42页。
    23)  本文选取的译本如下。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译本,参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 第23页;[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30页。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英译本,参照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by W. D. Ros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19, 210.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by R. Crisp,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19.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by T. Irwin, Indianapolis:Hackett Publishing, 1999, p.15.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by H. Rackham,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tid, 1996, p.2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译本,参照[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14页。[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405页。邓晓芒:《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句读》,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年, 第169页。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英译本,参照Ⅰ.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by J. W. Ellington, Indiana: Hackett Publishing, 1993, p.11. I.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by A.W. Wood,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14. I.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by M. Greg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11.
    24)  Plato, Six great dialogues, trans.by B. Jowett, New York: Tudor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p.162.
    25)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104页。
    26)  在希腊文中aretē原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人、动物和任何一种自然物都有自身所固有的,而他物却没有的特性、品性、用处和功能。而人所具有的aretē则是在政治上和待人处事上的才能和品德。参见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7页。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3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03页。
  • 图  1  德性值得敬重的活动原则

    图  2  敬重的活动原则

    图  3  德性值得敬重的活动原则

  • 加载中
图(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9
  • HTML全文浏览量:  219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6-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