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知识与思维—二程论教学的认识论基础

吴宣德

吴宣德. 知识与思维—二程论教学的认识论基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0, 8(3): 51-59.
引用本文: 吴宣德. 知识与思维—二程论教学的认识论基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0, 8(3): 51-59.

知识与思维—二程论教学的认识论基础

  • *本文为博士学位论文《二程教育哲学研究》第三章的部分内容, 导师为李国钧教授。另外,张瑞瑞、王炳照、訇国华、丁祯彦、孙培青诸先生对论文写作也提过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①《二程集》,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 第317页。
  • ②《二程集》,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 第1154页。
  • ③《二程集》,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 第178页。
  • ①《二程集》第147页。
  • ②《二程集》第203页。
  • ③《二程集》第276页。
  • ④《二程集》第372页。
  • ⑤《二程集》第316页。
  • ⑥《二程集》第181页。
  • ⑦《二程集》第143页。
  • ⑧《二程集》第365页。
  • ⑨《二程集》第316页。
  • ①《二程集》, 第157页。
  • ②《二程集》, 第193页。
  • ③《二程集》, 第157页。
  • ④《二程集》, 第175页。
  • ⑤《二程集》, 第188页。
  • ⑥《二程集》, 第193页。
  • ⑦《二程集》, 第54页。
  • ⑧《二程集》, 第175页。
  • ①《二程集》, 第152页。
  • ②《二程集》, 第857页。
  • ③《二程集》, 第160页。
  • ④《二程集》, 第858页。
  • ⑤《二程集》, 第201页。
  • ⑥《二程集》, 第609页。
  • ①《二程集》, 第65页。
  • ②《二程集》, 第66页。
  • ③《二程集》, 第154页。
  • ④《二程集》, 第168页。
  • ⑤《二程集》, 第168页。
  • ⑥《二程集》, 第226页。
  • ⑦《二程集》, 第314页。
  • ①《二程集》第361页。
  • ②《二程集》第351页。
  • ③《二程集》第316页。
  • ④《二程集》第80页。
  • ⑤《二程集》第135页。
  • ⑦《二程集》第181页。
  • ⑧《二程集》第164页。
  • ⑨《二程集》第13页。
  • ⑩《二程集》第296页。
  • ⑪《二程集》第377页。
  • ⑫《二程集》第277页。
  • ⑥“学"不等于“闻见",但包括“闻见"。——笔者
  • ①《二程集》, 第164页。
  • ②《二程集》, 第153页。
  • ③《二程集》, 第140页。
  • ④《二程集》, 第174页。
  • ⑤《二程集》, 第205页。
  • ⑥《二程集》, 第248页。
  • ⑦《二程集》, 第13页。
  • ⑧《二程集》, 第1046页。
  • ⑨《二程集》, 第246页。
  • ⑩《二程集》, 第296页。
  • ⑪《二程集》, 第216页。
  • ⑫《二程集》, 第205页。
  • ⑬《二程集》, 第279页。
  • ⑭《二程集》, 第285页。
  • ⑮《二程集》, 第2页。
  • ⑯《二程集》, 第322页。
  • ①《二程集》, 第351页。
  • ① 因为某一件事体现了“善”, “我”才去做。尽管“我”是出于一种良好的动机,但这同样属于的“人欲”。——笔者
  • ② 这种观点已开启了后世“知行合一”说的先河。“知行合一”的基本特征是:“知”不能表现为对材料知识的习得,而只能表现为对“道”的心悟。由于心悟是不可言传的。若要表达所悟之“道”,就只能以“行”来体现。但“行”本身不等于“道"。
  • 1)  *本文为博士学位论文《二程教育哲学研究》第三章的部分内容, 导师为李国钧教授。另外,张瑞瑞、王炳照、訇国华、丁祯彦、孙培青诸先生对论文写作也提过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  ①《二程集》,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 第317页。
    3)  ②《二程集》,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 第1154页。
    4)  ③《二程集》,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 第178页。
    5)  ①《二程集》第147页。
    6)  ②《二程集》第203页。
    7)  ③《二程集》第276页。
    8)  ④《二程集》第372页。
    9)  ⑤《二程集》第316页。
    10)  ⑥《二程集》第181页。
    11)  ⑦《二程集》第143页。
    12)  ⑧《二程集》第365页。
    13)  ⑨《二程集》第316页。
    14)  ①《二程集》, 第157页。
    15)  ②《二程集》, 第193页。
    16)  ③《二程集》, 第157页。
    17)  ④《二程集》, 第175页。
    18)  ⑤《二程集》, 第188页。
    19)  ⑥《二程集》, 第193页。
    20)  ⑦《二程集》, 第54页。
    21)  ⑧《二程集》, 第175页。
    22)  ①《二程集》, 第152页。
    23)  ②《二程集》, 第857页。
    24)  ③《二程集》, 第160页。
    25)  ④《二程集》, 第858页。
    26)  ⑤《二程集》, 第201页。
    27)  ⑥《二程集》, 第609页。
    28)  ①《二程集》, 第65页。
    29)  ②《二程集》, 第66页。
    30)  ③《二程集》, 第154页。
    31)  ④《二程集》, 第168页。
    32)  ⑤《二程集》, 第168页。
    33)  ⑥《二程集》, 第226页。
    34)  ⑦《二程集》, 第314页。
    35)  ①《二程集》第361页。
    36)  ②《二程集》第351页。
    37)  ③《二程集》第316页。
    38)  ④《二程集》第80页。
    39)  ⑤《二程集》第135页。
    40)  ⑦《二程集》第181页。
    41)  ⑧《二程集》第164页。
    42)  ⑨《二程集》第13页。
    43)  ⑩《二程集》第296页。
    44)  ⑪《二程集》第377页。
    45)  ⑫《二程集》第277页。
    46)  ⑥“学"不等于“闻见",但包括“闻见"。——笔者
    47)  ①《二程集》, 第164页。
    48)  ②《二程集》, 第153页。
    49)  ③《二程集》, 第140页。
    50)  ④《二程集》, 第174页。
    51)  ⑤《二程集》, 第205页。
    52)  ⑥《二程集》, 第248页。
    53)  ⑦《二程集》, 第13页。
    54)  ⑧《二程集》, 第1046页。
    55)  ⑨《二程集》, 第246页。
    56)  ⑩《二程集》, 第296页。
    57)  ⑪《二程集》, 第216页。
    58)  ⑫《二程集》, 第205页。
    59)  ⑬《二程集》, 第279页。
    60)  ⑭《二程集》, 第285页。
    61)  ⑮《二程集》, 第2页。
    62)  ⑯《二程集》, 第322页。
    63)  ①《二程集》, 第351页。
    64)  ① 因为某一件事体现了“善”, “我”才去做。尽管“我”是出于一种良好的动机,但这同样属于的“人欲”。——笔者
    65)  ② 这种观点已开启了后世“知行合一”说的先河。“知行合一”的基本特征是:“知”不能表现为对材料知识的习得,而只能表现为对“道”的心悟。由于心悟是不可言传的。若要表达所悟之“道”,就只能以“行”来体现。但“行”本身不等于“道"。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5
  • HTML全文浏览量:  140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1-02-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