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学校教育作为公共生活

冯建军

冯建军. 论学校教育作为公共生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3): 38-48.
引用本文: 冯建军. 论学校教育作为公共生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3): 38-48.
FENG Jianjun. On School as a Space for Public Life[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3): 38-48.
Citation: FENG Jianjun. On School as a Space for Public Life[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3): 38-48.

论学校教育作为公共生活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 BAA120010

  • 许纪霖:《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9-03/16/content_17449795.htm,2014-3-23.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7页。
  •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2-33页。
  • 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的通知》,对“三限”政策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三限”政策是指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在完成本年度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可以招收一定数量的择校生,但必须严格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凡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都要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一律不准招收自费生、借读生;或以自费班、特长班名义招生收费。“三限”政策,固然对于规范学校招生收费管理、治理教育乱收费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三限”政策本身意味着“择校费”的合法性。
  • [美]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中吸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认为在城邦生活方式中,言语且唯独语言才有意义,一切公民所主要关心的是相互交谈(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60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5页。
  •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46页。
  •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4页。
  •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8页。
  • 金生鈜:《保卫教育的公共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第3期。
  • 陈尧:《拥占性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民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 陈弱水:《中国历史上“公”的观念及其现代变形》,《公共性与公民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130页。
  • 许纪霖:《大我的消解:现代中国个人主义思潮的变迁》,许纪霖、宋宏主编:《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09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5页。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46页。
  •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5页。
  •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52-54页。
  •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5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47-149、245-247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04页。
  • Avishai Margalit. The Decent Society,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87页。
  • 金生鈜:《保卫教育的公共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第3期。
  • 许纪霖:《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9-03/16/content_17449795.htm,2014-3-23.
  • [德]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3期。
  • 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3页。
  • 曹卫东:《权力的他者》,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4页。
  • 蔡元培:《教育独立议》,《新教育》1922年第3期。
  • 王江松:《公民与公共生活》,《公共艺术》2009年第10期。
  • 徐贲:《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价值共识和公民启蒙》,http://www.aisixiang.com/data/51351.html,2014-04-05.
  •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2-3页。

On School as a Space for Public Life

  • 摘要: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参与公共事务而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公民是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得以成长。学校要实现公民培养的目的,不只依靠公民教育课程的知识传授,更需要依靠公民生活的滋养。只有过一种公共生活,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公民。以公共生活的特性衡量和审视学校生活,学校不仅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可能性,而且因学校公共性的阙如,更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学校公共生活不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照搬,它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其特殊性表现在:学校公共生活是一种“准公共生活”,是一种以培育学生公共性为目标的“教育公共生活”,是师生自觉建构的“好的公共生活”。
    1)  许纪霖:《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9-03/16/content_17449795.htm,2014-3-23.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7页。
    3)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2-33页。
    4)  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的通知》,对“三限”政策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三限”政策是指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在完成本年度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可以招收一定数量的择校生,但必须严格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凡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都要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一律不准招收自费生、借读生;或以自费班、特长班名义招生收费。“三限”政策,固然对于规范学校招生收费管理、治理教育乱收费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三限”政策本身意味着“择校费”的合法性。
    5)  [美]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中吸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认为在城邦生活方式中,言语且唯独语言才有意义,一切公民所主要关心的是相互交谈(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6)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60页。
    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5页。
    8)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46页。
    9)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10)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4页。
    11)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8页。
    12)  金生鈜:《保卫教育的公共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第3期。
    13)  陈尧:《拥占性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民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4)  陈弱水:《中国历史上“公”的观念及其现代变形》,《公共性与公民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15)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130页。
    16)  许纪霖:《大我的消解:现代中国个人主义思潮的变迁》,许纪霖、宋宏主编:《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09页。
    1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5页。
    18)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46页。
    19)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5页。
    20)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52-54页。
    21)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5页。
    2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47-149、245-247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04页。
    24)  Avishai Margalit. The Decent Society,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87页。
    26)  金生鈜:《保卫教育的公共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第3期。
    27)  许纪霖:《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9-03/16/content_17449795.htm,2014-3-23.
    28)  [德]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3期。
    29)  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3页。
    30)  曹卫东:《权力的他者》,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4页。
    31)  蔡元培:《教育独立议》,《新教育》1922年第3期。
    32)  王江松:《公民与公共生活》,《公共艺术》2009年第10期。
    33)  徐贲:《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价值共识和公民启蒙》,http://www.aisixiang.com/data/51351.html,2014-04-05.
    34)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2-3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3
  • HTML全文浏览量:  345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