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育现象学之反思

苗雪红

苗雪红. 教育现象学之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1): 32-40.
引用本文: 苗雪红. 教育现象学之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1): 32-40.
MIAO Xuehong. Reflections on Educational Phenomenology[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1): 32-40.
Citation: MIAO Xuehong. Reflections on Educational Phenomenology[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1): 32-40.

教育现象学之反思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 10YJCZH112

  • 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07页。
  •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41—42页。
  •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2页。
  • 高伟:《关于教育现象学的几个根本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9期。
  •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33页。
  • 胡自信著:《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第33页。
  • 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53页。
  •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42页。
  •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13页。
  •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1页。
  • [德]胡塞尔著:《胡塞尔选集(上)》, 倪梁康选编, 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 第455页。
  •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门新型的教育学——访国际教育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 《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 张汝伦著:《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272页。
  •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4页。
  •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50页。
  •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知识现象学》,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第6页。
  •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11页。
  • 张世英:《哲学的身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7期。
  •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4页。
  • 转引自胡自信著:《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第26页。
  • 朱小曼、其东:《教育现象学:走向教师的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读书周刊。
  • 转引自胡自信著:《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第49页。
  • 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9页。
  • 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4页。
  • [德]胡塞尔著:《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Ⅰ)》,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146页。
  • 高伟:《教育现象学:问题与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 兰格威尔德简介.[EB/OL] http://www.phenomenologyonline.com/scholars/scholars.html, 2000
  •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20页。
  •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8页。
  • 转引自魏敦友著:《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136页。
  • 张祥龙著:《朝向事情本身》,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年, 第19页。
  • 转引自魏敦友著:《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136页。
  •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门新型的教育学——访国际教育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 《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 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门新型的教育学——访国际教育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 《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 洪汉鼎著:《现象学十四讲》,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年,第129页。
  • 宁虹:《认识何以可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思索》,《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上海:三联书店, 2006年,第223页。
  •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3页。
  •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42页。
  • [荷]泰奥多·德布尔著:《胡塞尔思想的发展》李河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5年,第165页。
  •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2页。
  •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50页。
  • 转引自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Reflections on Educational Phenomenology

  • 摘要: 受现象学哲学思想以及北美教育现象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采取现象学态度和方法面对教育生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取向。现象学为教育学提供了思想资源与思维方式。为了在教育现象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首先需要考察我国教育现象学的发展,然后回到现象学哲学的思想资源中,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和致思路径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明确教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规范教育现象学的致思路径,提升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追求。
    1)  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07页。
    2)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41—42页。
    3)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2页。
    4)  高伟:《关于教育现象学的几个根本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9期。
    5)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33页。
    6)  胡自信著:《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第33页。
    7)  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53页。
    8)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42页。
    9)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13页。
    10)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1页。
    11)  [德]胡塞尔著:《胡塞尔选集(上)》, 倪梁康选编, 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 第455页。
    12)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门新型的教育学——访国际教育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 《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13)  张汝伦著:《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272页。
    14)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4页。
    15)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50页。
    16)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知识现象学》,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第6页。
    17)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11页。
    18)  张世英:《哲学的身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7期。
    19)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4页。
    20)  转引自胡自信著:《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第26页。
    21)  朱小曼、其东:《教育现象学:走向教师的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读书周刊。
    22)  转引自胡自信著:《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第49页。
    23)  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24)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9页。
    25)  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4页。
    26)  [德]胡塞尔著:《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Ⅰ)》,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146页。
    27)  高伟:《教育现象学:问题与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28)  兰格威尔德简介.[EB/OL] http://www.phenomenologyonline.com/scholars/scholars.html, 2000
    29)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20页。
    30)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8页。
    31)  转引自魏敦友著:《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136页。
    32)  张祥龙著:《朝向事情本身》,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年, 第19页。
    33)  转引自魏敦友著:《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136页。
    34)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门新型的教育学——访国际教育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 《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35)  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36)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门新型的教育学——访国际教育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 《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37)  洪汉鼎著:《现象学十四讲》,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年,第129页。
    38)  宁虹:《认识何以可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思索》,《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39)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上海:三联书店, 2006年,第223页。
    40)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3页。
    41)  [美]罗伯特·所克拉夫斯基著:《现象学导论》, 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42页。
    42)  [荷]泰奥多·德布尔著:《胡塞尔思想的发展》李河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5年,第165页。
    43)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2页。
    44)  [加]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宋广文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50页。
    45)  转引自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9
  • HTML全文浏览量:  245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3-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