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育变革的阻抗因素探析

王万俊

王万俊. 教育变革的阻抗因素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3, 13(3): 61-70.
引用本文: 王万俊. 教育变革的阻抗因素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3, 13(3): 61-70.

教育变革的阻抗因素探析

  • 本文系硕士学住论文的第三部分。导师为张人杰教授, 作者现工作于四川省乐山师范专科学校。
  • ①J.Th:mas, Worid Probi:ma in Education: A Rrief Analytical Survey, 1975,p.13.
  • ②张人杰:《现代教育改革论》,《外国教育资料》1985年第2期。
  • ③亚瑟. W·科姆斯著、张善试译:《改革我们对教育改革的设想》,《外国教育参考资料》1990年第2期。
  • ④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著、闵实等译:《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页。
  • ⑤A.Zander, Resiatance to Change; Itc Analyais and Prevention, In W.G.Benis etal.(eds.), The Planning of Change, 1964.
  • ①具你表现在M. B.迈尔斯1964年编牌出版的《教育尊新》一书中。此书又被法国学者加斯东·米亚拉雷和让·维亚尔认为足美国出版的第一部以教育革新为主题的专著。
  • ②J.B. Ballantine,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Syotematic Analysis, 1989, pp.368-369.
  • ③见埃托尔·热尔比著。陈丽霞计:《学校与未来学校》,《折技术革命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 ④见马斯临雷夫著、陆有铨译,《稳定与变化》,瞿葆奎主编,陈桂生等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 ①R.G.Havelock & A.M. Huberman, Solving Educational Problem: The Theory and Reality of Innov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ca, 1977, pp.222-226.
  • ②波尔·达林著,刘承辉译。《教育改革的限度》,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 ③K.A.Tye & J. M.Novotney, Schools in Transition, 1975, pp.81-91.
  • ④S.Churchill, The Peruvion Model of Innovation, 1976, pp, 49-50.
  • ⑤R.E.Herriott & 'N.Gros, The Dynamics of Planned Educational Change; Case Studies and Analyses, 1979, PP.122-148.
  • ⑥M.B. Milea (ed.).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1964, pp.314-315.
  • ①变革当事人, 指变革代理人推行的变革所服务的对象,包括个人、群体或社团。不同变革所服务的对象是有差异的,但总包括学生和家长这两个群体。笔者在此对变革当事人的界说,取自于R. G.哈维洛克1972年的一项研究。
  • ②The Ontario Inntitute fer Studies in Education, Educaticn on he Move, 1975 p.164.
  • ③T.胡森:《学校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教育学》(入大复印资料)1987年第2期(原载《光明日报》1987年1月9日)
  • ④见马听旅雷夫蔷、陆有铨译:《稳定与变化》。
  • ⑤A. iMi. Huberman, Understanding Change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aticn, 1973, p.92.
  • ①约翰.D.囊竞尼尔著, 施良方等译:《课程导论》, 辽宁枚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146页。
  • ②见中央批料所犏,《发展中的苏联教育》, 教育料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102-108页。
  • ③J.1.Goodiad (ed.), The Ecology of School Renewal, 1987, pp.80-82。
  • ④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著.闵实等译。《眚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第208页。
  • ⑤R.E.Herriott & N. Gross, op.cit., p.25.
  • ⑥参见罗伯特.G.欧文斯著、孙锦涛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4页.
  • ⑦T.胡森:《学校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⑧张人杰:《现代教育改革论》。
  • S.拉塞克. 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282页.
  • ②参见查尔斯.赫梅尔著、玉静等译。《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3年版,第16页。
  • ③波尔·达林:《教育改革的限度》,第19-20页。
  • ④黎成魅著、张人杰译,《教育改革》,瞿葆奎主编、张人杰逸编:《教育学文集。法国教育改革》,人民板育出版社1993年版。
  • ⑤J.H.Ballantine, op.cit.: p.376.
  • ⑥S.拉塞克. 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282页.
  • ①关于这些阻抗因素, 请进一步参见张人杰,《西方关于教育革新的研究》,果忠义。张人杰等著,《现代外国教育》,大运海运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 ②查尔斯.赫梅尔:《今日的救育为了明日的世界》,第15页.
  • ③波尔·达林:《教有改革的限度》, 第44页.
  • ④张人杰。《教育与未来》,《救育管理》1988年第3期。
  • ⑤M. Fullan,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1982, PP, 48. 203-207. 156.
  • ⑥M. Fullan,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1982, PP, 48. 203-207. 156.
  • ⑦M. Fullan,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1982, PP, 48. 203-207. 156.
  • ①永井道雄著、王振宇等译:《近代化与救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1页。
  • ②S.拉塞克. 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第284页。
  • ③K.Kitamura, Innov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1981.p. 15.
  • ④波尔·达林:《教育改革的限度》.第101, 126页。
  • ⑤波尔·达林:《教育改革的限度》.第101, 126页。
  • ①S.Churchill, op.cit.. p.50.
  • ②韦未: 《基础教育改革问题综述》,《救育论丛》1988年第3期。
  • ③哈维·威什著、程之行译。《美国近代社会思想发展史》,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年版,第277页。
  • ④R.G.Havelock & A.M.Huberman, op.cit., PP.224、222-224.
  • ⑤参见W. B. Brookover et 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75, P.85.
  • ⑥卡扎永亚斯。马西亚拉斯著,福建师大教育系等译。《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第238页.
  • ⑦见宋德民:《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与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第6期。
  • ⑧张人杰主骗,《技育大辞典·卷6.技育社会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18页。
  • ⑨R.G.Havelock & A.M.Huberman, op.cit., PP.224、222-224.
  • ①M. Euilan: OP. Cit., p.81.
  • 1)  本文系硕士学住论文的第三部分。导师为张人杰教授, 作者现工作于四川省乐山师范专科学校。
    2)  ①J.Th:mas, Worid Probi:ma in Education: A Rrief Analytical Survey, 1975,p.13.
    3)  ②张人杰:《现代教育改革论》,《外国教育资料》1985年第2期。
    4)  ③亚瑟. W·科姆斯著、张善试译:《改革我们对教育改革的设想》,《外国教育参考资料》1990年第2期。
    5)  ④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著、闵实等译:《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页。
    6)  ⑤A.Zander, Resiatance to Change; Itc Analyais and Prevention, In W.G.Benis etal.(eds.), The Planning of Change, 1964.
    7)  ①具你表现在M. B.迈尔斯1964年编牌出版的《教育尊新》一书中。此书又被法国学者加斯东·米亚拉雷和让·维亚尔认为足美国出版的第一部以教育革新为主题的专著。
    8)  ②J.B. Ballantine,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Syotematic Analysis, 1989, pp.368-369.
    9)  ③见埃托尔·热尔比著。陈丽霞计:《学校与未来学校》,《折技术革命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0)  ④见马斯临雷夫著、陆有铨译,《稳定与变化》,瞿葆奎主编,陈桂生等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  ①R.G.Havelock & A.M. Huberman, Solving Educational Problem: The Theory and Reality of Innov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ca, 1977, pp.222-226.
    12)  ②波尔·达林著,刘承辉译。《教育改革的限度》,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13)  ③K.A.Tye & J. M.Novotney, Schools in Transition, 1975, pp.81-91.
    14)  ④S.Churchill, The Peruvion Model of Innovation, 1976, pp, 49-50.
    15)  ⑤R.E.Herriott & 'N.Gros, The Dynamics of Planned Educational Change; Case Studies and Analyses, 1979, PP.122-148.
    16)  ⑥M.B. Milea (ed.).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1964, pp.314-315.
    17)  ①变革当事人, 指变革代理人推行的变革所服务的对象,包括个人、群体或社团。不同变革所服务的对象是有差异的,但总包括学生和家长这两个群体。笔者在此对变革当事人的界说,取自于R. G.哈维洛克1972年的一项研究。
    18)  ②The Ontario Inntitute fer Studies in Education, Educaticn on he Move, 1975 p.164.
    19)  ③T.胡森:《学校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教育学》(入大复印资料)1987年第2期(原载《光明日报》1987年1月9日)
    20)  ④见马听旅雷夫蔷、陆有铨译:《稳定与变化》。
    21)  ⑤A. iMi. Huberman, Understanding Change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aticn, 1973, p.92.
    22)  ①约翰.D.囊竞尼尔著, 施良方等译:《课程导论》, 辽宁枚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146页。
    23)  ②见中央批料所犏,《发展中的苏联教育》, 教育料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102-108页。
    24)  ③J.1.Goodiad (ed.), The Ecology of School Renewal, 1987, pp.80-82。
    25)  ④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著.闵实等译。《眚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第208页。
    26)  ⑤R.E.Herriott & N. Gross, op.cit., p.25.
    27)  ⑥参见罗伯特.G.欧文斯著、孙锦涛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4页.
    28)  ⑦T.胡森:《学校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29)  ⑧张人杰:《现代教育改革论》。
    30)  S.拉塞克. 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282页.
    31)  ②参见查尔斯.赫梅尔著、玉静等译。《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3年版,第16页。
    32)  ③波尔·达林:《教育改革的限度》,第19-20页。
    33)  ④黎成魅著、张人杰译,《教育改革》,瞿葆奎主编、张人杰逸编:《教育学文集。法国教育改革》,人民板育出版社1993年版。
    34)  ⑤J.H.Ballantine, op.cit.: p.376.
    35)  ⑥S.拉塞克. 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282页.
    36)  ①关于这些阻抗因素, 请进一步参见张人杰,《西方关于教育革新的研究》,果忠义。张人杰等著,《现代外国教育》,大运海运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37)  ②查尔斯.赫梅尔:《今日的救育为了明日的世界》,第15页.
    38)  ③波尔·达林:《教有改革的限度》, 第44页.
    39)  ④张人杰。《教育与未来》,《救育管理》1988年第3期。
    40)  ⑤M. Fullan,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1982, PP, 48. 203-207. 156.
    41)  ⑥M. Fullan,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1982, PP, 48. 203-207. 156.
    42)  ⑦M. Fullan,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1982, PP, 48. 203-207. 156.
    43)  ①永井道雄著、王振宇等译:《近代化与救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1页。
    44)  ②S.拉塞克. 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第284页。
    45)  ③K.Kitamura, Innov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1981.p. 15.
    46)  ④波尔·达林:《教育改革的限度》.第101, 126页。
    47)  ⑤波尔·达林:《教育改革的限度》.第101, 126页。
    48)  ①S.Churchill, op.cit.. p.50.
    49)  ②韦未: 《基础教育改革问题综述》,《救育论丛》1988年第3期。
    50)  ③哈维·威什著、程之行译。《美国近代社会思想发展史》,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年版,第277页。
    51)  ④R.G.Havelock & A.M.Huberman, op.cit., PP.224、222-224.
    52)  ⑤参见W. B. Brookover et 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75, P.85.
    53)  ⑥卡扎永亚斯。马西亚拉斯著,福建师大教育系等译。《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第238页.
    54)  ⑦见宋德民:《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与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第6期。
    55)  ⑧张人杰主骗,《技育大辞典·卷6.技育社会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18页。
    56)  ⑨R.G.Havelock & A.M.Huberman, op.cit., PP.224、222-224.
    57)  ①M. Euilan: OP. Cit., p.8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2
  • HTML全文浏览量:  132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