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学生与课本如何相互作用:通过教育媒介来研究社会化的方法论问题

V·卡尔马斯

V·卡尔马斯. 学生与课本如何相互作用:通过教育媒介来研究社会化的方法论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3(1): 28-37.
引用本文: V·卡尔马斯. 学生与课本如何相互作用:通过教育媒介来研究社会化的方法论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3(1): 28-37.

学生与课本如何相互作用:通过教育媒介来研究社会化的方法论问题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V·卡尔马斯:Veronika Kalmus是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学校课本作为社会化媒介问题的研究、作为“隐蔽课程”的教育媒介的研究、爱沙尼亚媒体社会的形成研究等

  • ①我用“教育媒介”一词特指学校课本,但也指所有的出于教育目的而生产的可能的文本、图画说明、影片、计算机程序,等等。教育媒介的目的即是想告知读者、观众、听众所呈现的信息与观点是正确的(selander 1995a)。
  • ②我提到的一些学科领域(如接受分析和话语研究)本身就是通过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Jensen 1991,van Dijk1997a)。
  • ③“方法的结合(the combination of method)指的是在一个或相同的研究中运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对研究现象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三角分析”(triangulation)指的是对基于不同数据的结果进行比较(如定量与定性)以及运用不同的方法(Tischer等2000)。
  • ④Wodak(和她的同事吸收了认知科学的成果,把话语一历史的方法看成是阐释与说明的,作为社会语言学与文本语言学的研究背景的一部分(Tischer等2000)。
  • ⑤为激发学生写出真实的政治论文的动机,我采取的策略是将“加号”(pluses)或“小分”(small mark)(由老师在斯末算入真正的成绩分数)给那些论证充分而有质量的论文,而不考虑论文的内容和言论的倾向。这一策略证实了自身的有效性:我收到了几份可靠的论文,这些论文就敏感的政治问题提出了多种观点。就所表现的态度而言,“为了得A等分而回答的影响”仅有几例。然而。假如没有运用激发动机的手段的话,没人能肯定地说这种影响不存在。
  • 中图分类号: G40

  • 摘要: 学校课本被认为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媒介。然而,因为这一主题的复杂性以及方法论障碍,人们很少研究具体课本的影响以及学生与课本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我这里讨论的是把课本作为促进学生社会化媒介的研究方法论问题,并就研究以及如何理解课本与它们的读者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的问题提出一些方法。
    1)  ①我用“教育媒介”一词特指学校课本,但也指所有的出于教育目的而生产的可能的文本、图画说明、影片、计算机程序,等等。教育媒介的目的即是想告知读者、观众、听众所呈现的信息与观点是正确的(selander 1995a)。
    2)  ②我提到的一些学科领域(如接受分析和话语研究)本身就是通过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Jensen 1991,van Dijk1997a)。
    3)  ③“方法的结合(the combination of method)指的是在一个或相同的研究中运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对研究现象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三角分析”(triangulation)指的是对基于不同数据的结果进行比较(如定量与定性)以及运用不同的方法(Tischer等2000)。
    4)  ④Wodak(和她的同事吸收了认知科学的成果,把话语一历史的方法看成是阐释与说明的,作为社会语言学与文本语言学的研究背景的一部分(Tischer等2000)。
    5)  ⑤为激发学生写出真实的政治论文的动机,我采取的策略是将“加号”(pluses)或“小分”(small mark)(由老师在斯末算入真正的成绩分数)给那些论证充分而有质量的论文,而不考虑论文的内容和言论的倾向。这一策略证实了自身的有效性:我收到了几份可靠的论文,这些论文就敏感的政治问题提出了多种观点。就所表现的态度而言,“为了得A等分而回答的影响”仅有几例。然而。假如没有运用激发动机的手段的话,没人能肯定地说这种影响不存在。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7
  • HTML全文浏览量:  173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10-01
  • 刊出日期:  2005-03-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