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公民德育的德性化诠释及危机与认识——公民教育在德育政策层面的价值设计和政策反思

薛晓阳

薛晓阳. 公民德育的德性化诠释及危机与认识——公民教育在德育政策层面的价值设计和政策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1): 14-21.
引用本文: 薛晓阳. 公民德育的德性化诠释及危机与认识——公民教育在德育政策层面的价值设计和政策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1): 14-21.
Xue Xiaoyang. Reflection on the Interpretaton of Civic Mo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2, 30(1): 14-21.
Citation: Xue Xiaoyang. Reflection on the Interpretaton of Civic Mo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2, 30(1): 14-21.

公民德育的德性化诠释及危机与认识——公民教育在德育政策层面的价值设计和政策反思

基金项目: 

教育部德育专项“学校德育政策的价值建构与政策实施研究” GEA090006

  • [美]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王邦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页。
  • [美]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王邦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 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 唐土红、林楠:《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 孙凤华:《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 丛立新:《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9期。
  • 范国睿:《欧美主要国家的学校公民教育:基于教育政策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3期。
  •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173页。
  • [英]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蒋一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徐大同选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1页。
  • 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 薛晓阳:《德育研究:学科的独立和开放》,《教育学报》2009年第1期。
  • 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 Mal Leicester, et al.Politics, education and citizenship[M]. London; New York : Falmer Press, 2000.178-179.
  • [美]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王邦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 张晓东:《国家德育政策视域下的中小学公民教育》,《教育导刊》2008年第10期。
  • 吴海明:《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0页。
  • 唐土红、林楠:《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 [美]迈克尔·阿普尔:《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曲囡囡、刘明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 Bryan S.Turner, Peter Hamilton. Citizenship-critical concepts (Ⅰ)[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General Commentary.
  • [美]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王邦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7页。
  •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173页。
  •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173页。
  •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 [美]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义》,张国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65页。
  • [英]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蒋一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 [英]海伍德:《政治学》(第二版),张立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 唐土红、林楠:《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徐大同选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8、29页。
  •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 [英]海伍德:《政治学》(第二版),张立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 [英]约翰·邓恩:《民主的历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Reflection on the Interpretaton of Civic Moral Education

  • 摘要: 公民德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内容,包括对公民责任、民主意识、参与热情及个人尊严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德育应当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其政策设计应当更多体现公民教育的道德立场,而不是一般道德教育的立场。道德教育既不能代替公民教育,同样也不能代替公民德育。严格地讲,公民德育是由公民教育所演生出的教育问题,而不是由一般德育演生出的教育问题。
    1)  [美]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王邦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页。
    2)  [美]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王邦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3)  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4)  唐土红、林楠:《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5)  孙凤华:《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6)  丛立新:《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9期。
    7)  范国睿:《欧美主要国家的学校公民教育:基于教育政策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3期。
    8)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173页。
    9)  [英]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蒋一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1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徐大同选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1页。
    11)  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12)  薛晓阳:《德育研究:学科的独立和开放》,《教育学报》2009年第1期。
    13)  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14)  Mal Leicester, et al.Politics, education and citizenship[M]. London; New York : Falmer Press, 2000.178-179.
    15)  [美]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王邦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16)  张晓东:《国家德育政策视域下的中小学公民教育》,《教育导刊》2008年第10期。
    17)  吴海明:《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0页。
    18)  唐土红、林楠:《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9)  [美]迈克尔·阿普尔:《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曲囡囡、刘明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0)  Bryan S.Turner, Peter Hamilton. Citizenship-critical concepts (Ⅰ)[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General Commentary.
    21)  [美]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王邦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7页。
    22)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173页。
    23)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24)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173页。
    25)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26)  [美]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义》,张国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65页。
    27)  [英]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蒋一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28)  [英]海伍德:《政治学》(第二版),张立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29)  唐土红、林楠:《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3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徐大同选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8、29页。
    31)  [美]纳什:《德性的探寻: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32)  [英]海伍德:《政治学》(第二版),张立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33)  [英]约翰·邓恩:《民主的历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8
  • HTML全文浏览量:  11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03-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