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世纪比较教育学者的历史方法论探析

彭虹斌

彭虹斌. 20世纪比较教育学者的历史方法论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4): 1-7.
引用本文: 彭虹斌. 20世纪比较教育学者的历史方法论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4): 1-7.
PENG Hongbi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cholar in the 20th Century[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4): 1-7.
Citation: PENG Hongbi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cholar in the 20th Century[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4, 32(4): 1-7.

20世纪比较教育学者的历史方法论探析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2014年规划基金项目“儒家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领导美德范畴与制度规约” 14YJA880055

2013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儒家文化背景下研究生学术现状调查及学术规范研究” 2013JGXM-MS19

  •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王承绪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 Ulich, R.,The Education of Nations: A Comparis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1,p.286.
  • Sader, quoted in David W. Blake. (1992) The Purpose and Nature of Comaparative Education:the Contribution of I.L.Kandel,Comparative Education, 18(1).
  • Hans,N. (1959) The Historical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5(3).
  •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王承绪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页。
  •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下),曹未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
  • Kandel, I. L. (1959) The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5(3).
  •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99页。
  • 漆侠:《论历史的研究方法》,《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
  • [英]萨德勒:《我们从对外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多少有实际价值的东西》,载赵中建等选编:《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15页。
  • 马卫东主编:《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第114页。
  • [德]狄尔泰:《历史中的意义》,艾彦、逸飞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108-142页。
  • Sadler. The Unrest i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Germany and Elsewhere,in Board of Education,Special Reports on Education Subjects, Vol.9,London :HMSO,1902,p.162.
  • Hans,N. Comparative Education:A Study of Education Factors and Traditions(3rd), 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 1958,p.9.
  •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 王承绪主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1页。
  •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吴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3-49页。
  •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王承绪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16页。
  • [波兰]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张家哲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357-358页。
  •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59页。
  •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王承绪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3页。
  • 朱本源:《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14页。
  • Hans, N., Comparative Education: A Study of Educational Factors and Traditions,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1949,pp.10-11.
  • [美]伊格斯:《欧洲史学新方向》,赵世玲、赵世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47页。
  • [美]伊格斯:《欧洲史学新方向》,赵世玲、赵世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96-197页。
  • [美]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94页。
  • [美]威廉·威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0页。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cholar in the 20th Century

  • 摘要: 比较教育学者萨德勒、康德尔、汉斯、施奈德与乌利希运用了历史法;其主要作品大致发表在20世纪初至60年代。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萨德勒等人的历史法在认识论上分为目的论解释和因果性解释两种类型。在具体的历史法应用方面,主要运用的是历史比较分析、历史心理分析、历史宏观与微观分析,不过康德尔、汉斯和乌利希等人的历史法有一些不同。历史研究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这些学者比较有效地分析了对象国的教育制度以及其独特性,并探讨了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不足之处在于其历史法不够全面,没有将统计法、测量法等实证方法纳入进来。
    1)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王承绪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2)  Ulich, R.,The Education of Nations: A Comparis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1,p.286.
    3)  Sader, quoted in David W. Blake. (1992) The Purpose and Nature of Comaparative Education:the Contribution of I.L.Kandel,Comparative Education, 18(1).
    4)  Hans,N. (1959) The Historical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5(3).
    5)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王承绪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页。
    6)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下),曹未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
    7)  Kandel, I. L. (1959) The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5(3).
    8)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99页。
    9)  漆侠:《论历史的研究方法》,《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
    10)  [英]萨德勒:《我们从对外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多少有实际价值的东西》,载赵中建等选编:《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15页。
    11)  马卫东主编:《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第114页。
    12)  [德]狄尔泰:《历史中的意义》,艾彦、逸飞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108-142页。
    13)  Sadler. The Unrest i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Germany and Elsewhere,in Board of Education,Special Reports on Education Subjects, Vol.9,London :HMSO,1902,p.162.
    14)  Hans,N. Comparative Education:A Study of Education Factors and Traditions(3rd), 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 1958,p.9.
    15)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 王承绪主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1页。
    16)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吴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3-49页。
    17)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王承绪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16页。
    18)  [波兰]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张家哲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357-358页。
    19)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59页。
    20)  [美]艾萨克·康德尔:《比较教育》,王承绪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3页。
    21)  朱本源:《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14页。
    22)  Hans, N., Comparative Education: A Study of Educational Factors and Traditions,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1949,pp.10-11.
    23)  [美]伊格斯:《欧洲史学新方向》,赵世玲、赵世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47页。
    24)  [美]伊格斯:《欧洲史学新方向》,赵世玲、赵世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96-197页。
    25)  [美]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94页。
    26)  [美]威廉·威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0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9
  • HTML全文浏览量:  175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12-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