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文本依据辨析——兼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使用问题

郭良菁

郭良菁. 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文本依据辨析——兼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使用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31(3): 17-24, 32.
引用本文: 郭良菁. 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文本依据辨析——兼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使用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31(3): 17-24, 32.
Guo Liangjing. Misinterpretation of John Dewey's Text about Educational Aim[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3, 31(3): 17-24, 32.
Citation: Guo Liangjing. Misinterpretation of John Dewey's Text about Educational Aim[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3, 31(3): 17-24, 32.

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文本依据辨析——兼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使用问题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7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19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4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19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55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09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9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0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5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4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0页。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09页。
  • [美]拉尔夫·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0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18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5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09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6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8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7页。
  • [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54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4页。
  • 吴刚平:《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9期。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7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1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9页。
  • [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第112页。
  •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杜威所用的“教育”概念是“概念不清晰的典型实例”,“因为我们并不清楚,杜威所要表达的‘教育’概念究竟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过程,还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无论是‘生长’还是获得‘经验’都是学习,而学习无疑则只能是发生在个人身上的诸个过程而已。与之相反,‘让其生长’和‘使其生长’却是指他人的行动,并指向一个在此行动中已经或应该‘生长’的特定的个人。无论如何,‘生长’的过程不能等同于‘使其生长’的过程”。([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7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57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7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6-117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6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0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6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22页。
  • [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第111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8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62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5页。
  •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electronic resource] http://en.wikisource.org/wiki/Democracy_and_Education/Chapter_Ⅳ,第59页。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4页。
  • 本文中所用的“教育目的”是从各层次目的的共同性质来说的,并不等同于分层次用的“教育目的”一词。此处它包含了各层次的目的,如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在本文中,将这些用词视作同义。
  •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的标题,常被译为“教育的目的”,这不能准确表达杜威在标题中表达的思想,他是从哲学的角度、从思考与行动关系的角度,将一般的“目的”概念运用到教育领域中来,因此译为“教育领域中的目的(概念)”更合适。
  •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2页。
  • 吴燕:《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叙写、执行和检测》,《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2期。

Misinterpretation of John Dewey's Text about Educational Aim

  • 摘要: 当前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依据的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三段文本,均被译为“目的”的两个英文词其实含义有别,所谈的问题也有差异。其中两个文本宜解读为“教育无结局”或“发展无止境”,另一个文本则针对教师在教育行动中的思维过程,指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理解和使用对教育过程的危害,使教育者的行动变成机械的过程。更进一步,杜威针对教育者构思“目的”时常见的错误,为这一思维过程提出了几个规范。深入解读后一种“教育无目的论”,可以给课程编制者和教师正确对待“预定教育目的”提供深刻的启示。
    1)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7页。
    2)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19页。
    3)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4页。
    4)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19页。
    5)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55页。
    6)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09页。
    7)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9页。
    8)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0页。
    9)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5页。
    10)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4页。
    11)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0页。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09页。
    13)  [美]拉尔夫·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0页。
    14)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18页。
    15)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5页。
    16)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09页。
    17)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6页。
    18)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8页。
    19)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7页。
    20)  [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54页。
    21)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4页。
    22)  吴刚平:《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9期。
    23)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7页。
    24)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1页。
    25)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9页。
    26)  [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第112页。
    27)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杜威所用的“教育”概念是“概念不清晰的典型实例”,“因为我们并不清楚,杜威所要表达的‘教育’概念究竟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过程,还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无论是‘生长’还是获得‘经验’都是学习,而学习无疑则只能是发生在个人身上的诸个过程而已。与之相反,‘让其生长’和‘使其生长’却是指他人的行动,并指向一个在此行动中已经或应该‘生长’的特定的个人。无论如何,‘生长’的过程不能等同于‘使其生长’的过程”。([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7页。)
    28)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57页。
    29)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7页。
    30)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6-117页。
    31)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6页。
    32)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0页。
    33)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6页。
    34)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22页。
    35)  [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第111页。
    36)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8页。
    37)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62页。
    38)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125页。
    39)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electronic resource] http://en.wikisource.org/wiki/Democracy_and_Education/Chapter_Ⅳ,第59页。
    40)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4页。
    41)  本文中所用的“教育目的”是从各层次目的的共同性质来说的,并不等同于分层次用的“教育目的”一词。此处它包含了各层次的目的,如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在本文中,将这些用词视作同义。
    42)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的标题,常被译为“教育的目的”,这不能准确表达杜威在标题中表达的思想,他是从哲学的角度、从思考与行动关系的角度,将一般的“目的”概念运用到教育领域中来,因此译为“教育领域中的目的(概念)”更合适。
    43)  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第112页。
    44)  吴燕:《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叙写、执行和检测》,《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2期。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2
  • HTML全文浏览量:  269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3-09-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