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关于“非智力因素”几个有争议问题的探讨

郝德永 周武军

郝德永, 周武军. 关于“非智力因素”几个有争议问题的探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3, 11(1): 57-62.
引用本文: 郝德永, 周武军. 关于“非智力因素”几个有争议问题的探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3, 11(1): 57-62.

关于“非智力因素”几个有争议问题的探讨

  • ①萧宗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说法不科学》,《江西教育科研》1992年第2期。
  • ②马兆掌《关于“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科学性问意的商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年第1期.
  • ③汪馥郁、郎好成主编; 《实用逻辑学词典》,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第20页。
  • ①《逻辑学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6页.
  • ②《逻辑学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8页.
  • ③《薄弱初中实施“成功教育”的初步总结》, 《教育探索》1990年第2期。
  • ④上海市枫林中学: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提商初中教学质量》, 《中学教育》1987年第1期。
  • ⑤燕国材: 《论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 《教育研究》1984年第11期。
  • ⑥杨森: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应协调发展》, 《吉林教育》1990年第1期.
  • ①申继亮: 《论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学版)》1990年第1期.
  • ②何德宽: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川教育》1986年第11期。.
  • ③马兆掌: 《关于“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科学性问题的商榷》。
  • ④燕国材: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988年第4期。
  • ⑤燕国材: 《再谈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990年第3期。
  • ⑥燕国材:《论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
  • ⑦朱智贤主编: 《心理学大词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纬763页.
  • ①《逻辑学辞典》,第246页。
  • ②申继亮; 《论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 ①方展画: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机制——非言语交流》。《教育研究》1988年第4期。
  • ②申继亮; 《论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 ③燕国材《一种新的学习理论的探索》, 《教育评论》1986年第6期。
  • ④邬大光: 《论非智力因素的八大功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 ⑤杨森:《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应协调发展》。
  • ⑥S.拉寨克、G.维迪努著, 马胜利、高毅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147页。
  • ⑦S.拉寨克、G.维迪努著, 马胜利、高毅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154页。
  • ⑧S.拉寨克、G.维迪努著, 马胜利、高毅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88页。
  • 1)  ①萧宗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说法不科学》,《江西教育科研》1992年第2期。
    2)  ②马兆掌《关于“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科学性问意的商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年第1期.
    3)  ③汪馥郁、郎好成主编; 《实用逻辑学词典》,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第20页。
    4)  ①《逻辑学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6页.
    5)  ②《逻辑学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8页.
    6)  ③《薄弱初中实施“成功教育”的初步总结》, 《教育探索》1990年第2期。
    7)  ④上海市枫林中学: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提商初中教学质量》, 《中学教育》1987年第1期。
    8)  ⑤燕国材: 《论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 《教育研究》1984年第11期。
    9)  ⑥杨森: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应协调发展》, 《吉林教育》1990年第1期.
    10)  ①申继亮: 《论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学版)》1990年第1期.
    11)  ②何德宽: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川教育》1986年第11期。.
    12)  ③马兆掌: 《关于“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科学性问题的商榷》。
    13)  ④燕国材: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988年第4期。
    14)  ⑤燕国材: 《再谈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990年第3期。
    15)  ⑥燕国材:《论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
    16)  ⑦朱智贤主编: 《心理学大词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纬763页.
    17)  ①《逻辑学辞典》,第246页。
    18)  ②申继亮; 《论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19)  ①方展画: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机制——非言语交流》。《教育研究》1988年第4期。
    20)  ②申继亮; 《论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21)  ③燕国材《一种新的学习理论的探索》, 《教育评论》1986年第6期。
    22)  ④邬大光: 《论非智力因素的八大功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23)  ⑤杨森:《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应协调发展》。
    24)  ⑥S.拉寨克、G.维迪努著, 马胜利、高毅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147页。
    25)  ⑦S.拉寨克、G.维迪努著, 马胜利、高毅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154页。
    26)  ⑧S.拉寨克、G.维迪努著, 马胜利、高毅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88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7
  • HTML全文浏览量:  149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