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

叶飞

叶飞. 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3): 7-14.
引用本文: 叶飞. 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3): 7-14.
Ye Fei. Public Intercourse and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Citizenship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2, 30(3): 7-14.
Citation: Ye Fei. Public Intercourse and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Citizenship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2, 30(3): 7-14.

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 EEA11034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参与式公民学习与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 C-c/2011/01/43

  • 王世伟、黄葳:《参与式公民学习》,《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页。
  • Jurgen Habermas. The Public Sphere. Chandra Mukerji & Michael Schudson(eds.). Rethinking Popular Culture: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in Cultural Studie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p.398.
  • [加]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5页。
  • 单玉:《“服务学习”(SL)与负责任公民的培养》,《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6页、176页。
  • 单玉:《“服务学习”(SL)与负责任公民的培养》,《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 特伦斯·R.卡森:《孤独的公民:民主、课程与归属危机》,见[加]乔治·H.理查森、大卫·W.布莱兹著,《质疑公民教育的准则》,郭洋生、邓海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 周国文:《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31页。
  •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96页。
  • 特伦斯·R.卡森:《孤独的公民:民主、课程与归属危机》,见[加]乔治·H.理查森、大卫·W.布莱兹著,《质疑公民教育的准则》,郭洋生、邓海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 牛国卫、郭卿:《〈科瑞克报告〉与英国公民教育发展》,《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4期。
  • [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Public Intercourse and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Citizenship Education

  • 摘要: 学校公民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公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育一种公共交往生活和公共氛围,以此来奠定更为坚实的生活实践基础和伦理实践基础。在公共交往生活中,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和公共行动能力将得到更有效的锻炼、实践和培育。学校的公共交往生活在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参与式交往、社团式交往、论辩式交往和服务式交往等等,它们都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最终实现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1)  王世伟、黄葳:《参与式公民学习》,《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2)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页。
    3)  Jurgen Habermas. The Public Sphere. Chandra Mukerji & Michael Schudson(eds.). Rethinking Popular Culture: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in Cultural Studie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p.398.
    4)  [加]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5页。
    5)  单玉:《“服务学习”(SL)与负责任公民的培养》,《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6页、176页。
    7)  单玉:《“服务学习”(SL)与负责任公民的培养》,《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8)  特伦斯·R.卡森:《孤独的公民:民主、课程与归属危机》,见[加]乔治·H.理查森、大卫·W.布莱兹著,《质疑公民教育的准则》,郭洋生、邓海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9)  周国文:《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31页。
    10)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96页。
    11)  特伦斯·R.卡森:《孤独的公民:民主、课程与归属危机》,见[加]乔治·H.理查森、大卫·W.布莱兹著,《质疑公民教育的准则》,郭洋生、邓海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12)  牛国卫、郭卿:《〈科瑞克报告〉与英国公民教育发展》,《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4期。
    13)  [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 图  1-1  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基础的建构

    图  1-2  学校公民教育的交往式建构

  • 加载中
图(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2
  • HTML全文浏览量:  106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