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无德而富”与道德教育的根本性危机

杜时忠 程红艳

杜时忠, 程红艳. “无德而富”与道德教育的根本性危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5(1): 78-85. doi: 10.16382/j.cnki.100-5560.2007.01.003
引用本文: 杜时忠, 程红艳. “无德而富”与道德教育的根本性危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5(1): 78-85. doi: 10.16382/j.cnki.100-5560.2007.01.003

“无德而富”与道德教育的根本性危机

doi: 10.16382/j.cnki.100-5560.2007.01.0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杜时忠 (1965— ) , 男,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程红艳 (1977— ) , 女,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 中图分类号: G40

  • 摘要: 大量“无德而富”现象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道德不能给人带来财富,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传统道德资源的回答主要受了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前者强调天赋良知, 后者强调因果报应。然而, 传统道德资源被瓦解, 天命良知、因果报应失去制约力量;新的道德资源尚未形成, 人们找不到讲道德的理由, 道德信仰危机不可避免。在存在道德危机的社会中, 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是, 应不应该培养有道德的人。本文强调学校德育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 而应审视社会正义, 提倡主体精神。依据“自愿选择, 理性判断”的原则, 造就自制、理性和负责的个人。
  • [1]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第二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259.
    [2] 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1.
    [3] 参见胡守.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001;檀传宝.德育原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杜时忠.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7.
    [美]梯利.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6] 陆有铨, 戚万学.关于我国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 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199002002.htm
    [7] 候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第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因印书馆, 200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0
  • HTML全文浏览量:  169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2-01
  • 刊出日期:  2007-01-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