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育本质研究之研究

杨银付

杨银付. 教育本质研究之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 12(4): 15-2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4.04.002
引用本文: 杨银付. 教育本质研究之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 12(4): 15-2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4.04.002

教育本质研究之研究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4.04.002
  • 本文系作者博士论文《论教有本质的研究》有关部分的修改稿。导师为瞿葆奎教授。现作者在国家教委教育发晨研究中心工作。
  • ①陈桂生著:《教育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
  • ①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1页; 阎志民、雷克啸:《对教育功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求是》1991年第7期。
  • ②李大伟:《试评教育本质争论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 ③黄风漳:《教育的本质与职能的联系》, 《教育研究》1981年第7期; 洪宝书:《教育本质与规律》,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 ④靳乃铮: 《教育的本质与归属》, 《教育研究》 1982年第6期。这种观点也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版, 第86、76页。
  • ⑤李乐天: 《教育本质探讨的若干方法问题》, 《教育研究》 1984年第2期; 成有信主编: 《教育学原理》,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 ⑥程志宏: 《教育本质之我见》《教育研究》 1982年第3期。
  • ⑦孙喜亭: 《关于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的探讨》, 《江西教育科研》1991年第4期。
  • ⑧喻立森: 《试论教育本质的演变》, 《黄石师院学报》1981年第3~4期。
  • ⑨谢麟:《试论教育与生产的关系》, 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编:《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洪宝书: 《教育本质与规律》。
  • ⑩陈信泰:《教育是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 黄济:《关于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管见; 邓鹰杨:《学校教育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 沙毓英:《教育是特殊范畴》等, 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编: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 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83页。
  • ⑫潘懋元:《在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讨论中若干有待商榷的问题x; 陈信泰: 《教育是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
  • ⑬李放:《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教育研究》1979第1期; 张焕庭: 《谈谈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研究》1980年第6期; 邓鹰杨:《学校教育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
  • ①黄风漳:教育本质新探>; 贾韫武、于益三: 《探讨教育本质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
  • ②贾韫武、于益三: 《探讨教育本质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③于光远: 《重视培养人的研究》, 《学术研究》1978年第3期。
  • ④鲁洁:《试论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 谢麟: 《试论教育与生产的关系》; 黄济: 《关于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管见》黄风漳: 《教育本质新探》; 沙锍英:《教育是特殊范畴》; 张焕庭:《谈谈教育本质问题》。桑新民:《教育究竟是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年第3期; 叶澜著: 《教育概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143页; 等。
  • ⑤张家祥: 《教育是由生产力直接决定的吗?》, 《论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邱光:《生产力、生产关系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论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潘懋元:《在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讨论中若干有待商榷的问题》; 陈信泰: 《教育是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 邓鹰扬: 《学校教育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 等。
  • ⑥张焕庭: 《谈谈教育本质问题》。
  • ⑦程志宏: 《教育本质之我见》。
  • ⑧曾小玉、陈建翔: 《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考察》, 《教育研究》1986年第12期; 龚永宁: 《简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 《教育研究》1986年第12期; 桑新民:《教育究竟是什么》; 阎志民、雷克啸:《对教育功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等。
  • ⑨郭笙: 《辩证地认识教育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 等.
  • ⑩孙昌瑞:《教育:人类选择能力的传递》, 《教育研究》1988年第3期。
  • ⑪瞿葆奎主编, 瞿葆奎、沈剑平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第90页。
  • ⑫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52页。
  • ①郭笙: 《辩证地认识教育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
  • ②陈信泰: 《教育是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
  • ③李放:《教育本质辨析》,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 另参见黄济: 《关于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管见》。
  • ④张家祥: 《教育是由生产力直接决定的吗?》; 叶澜著: 《教育概论》, 第148页; 阎志民、雷克啸: 《对教育功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 ⑤内部联系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深刻的联系, 即内在联系; 一种是指区别于事物之间的事物内部的各种联系。这里取后者。相应地, 外部联系也有两种解释, 这里也取后者。
  • ⑥毛泽东: 《矛盾论》,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301。
  • ⑦毛泽东: 《矛盾论》,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308 ~309页。
  • ⑧靳乃铮: 《教育的本质与归属》。
  • ⑨凌娟:《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研究》 1982年第6期。
  • ⑩程志宏: 《教育本质之我见》。
  • ⑪曾小玉、陈建翔:《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考察》.
  • ①李大伟: 《试评教育本质争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
  • ②洪宝书: 《教育本质再析》, 《教育研究》1987年第5期; 张巽根:《教育本质探讨中诸方法和结论的商榷》, 《教育研究》1992年弟7期。
  • ③汪锡龄: 《对教育木质问题的哲学理解》, 《教育研究》 1985年第4期。
  • ④张異根: 《教育本质探讨中诸方法和结论的商榷》。
  • ⑤本刊评论员:《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哲学研究》1979年第5期。
  • ⑥瞿葆奎、沈剑平: 《四十多年来对教育的社会属性和职能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兰版)》 1991年第1期。
  • ①沃尔什著, 李六珍译, 吴棠校: 《教育:一个概念, 多种用法》《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
  • ②转引自崔相录主编:《中外教育名著评介》(第3卷),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第1870页。
  • ③Mialaret, G, The Many Meanings of the Word “Education", Iniroduction to the Eduactional Sciences, 1985.见米亚拉雷著, 郭元祥、沈剑平译:《“教育”一词的多种含义》。《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第67页; 大河内一男、海后宗臣等著, 曲程、迟风年译: 《教育学的理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30~32页; 孙喜亭:《关于教育功能的思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 胡德海: 《论教育现象》《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1期。
  • ①乔治.F.奈勒:《教育哲学导论》, 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方教商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第26页。
  • ②转引自[苏]皮斯库诺夫著, 周渠译:《教育学》, 《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第808页。
  • ③张福祥: 《关于广义教育定义的一点思考——兼与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作者商榷》,《教育研究》 1987年第1期; 傅维利: 《广义教育涵义再议——与董纯木、刘佛年、张焕庭诸先生商榷》, 《教育评论》 1987年第1期; 雷雨润:《关于“改育”定义的探讨》,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 ④吉尔伯特.赖尔著, 刘建荣译:《心的概念》, 上海译文出版社1088年版, 第154~159页。
  • ⑤Scheffler, I., The Langnage of Education, cb2, 1960.
  • ⑥Peters, R. S., Ethics and Eduation, 1967;
  • ⑦大河内一男、海后宗臣等著, 曲程、迟凤年译: 《教育学的理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 ①Psters, R. S, opcit. P.20.彼得斯1964年在《教育即启发(Education as initiation)》中即论及这些标准。彼得斯后来对这三个标准作过修正和宽大。
  • ①Jeffrey, M. V. C., Educalion: Its N alure and Purposo, 1971.
  • 1)  本文系作者博士论文《论教有本质的研究》有关部分的修改稿。导师为瞿葆奎教授。现作者在国家教委教育发晨研究中心工作。
    2)  ①陈桂生著:《教育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
    3)  ①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1页; 阎志民、雷克啸:《对教育功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求是》1991年第7期。
    4)  ②李大伟:《试评教育本质争论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5)  ③黄风漳:《教育的本质与职能的联系》, 《教育研究》1981年第7期; 洪宝书:《教育本质与规律》,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  ④靳乃铮: 《教育的本质与归属》, 《教育研究》 1982年第6期。这种观点也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版, 第86、76页。
    7)  ⑤李乐天: 《教育本质探讨的若干方法问题》, 《教育研究》 1984年第2期; 成有信主编: 《教育学原理》,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  ⑥程志宏: 《教育本质之我见》《教育研究》 1982年第3期。
    9)  ⑦孙喜亭: 《关于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的探讨》, 《江西教育科研》1991年第4期。
    10)  ⑧喻立森: 《试论教育本质的演变》, 《黄石师院学报》1981年第3~4期。
    11)  ⑨谢麟:《试论教育与生产的关系》, 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编:《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洪宝书: 《教育本质与规律》。
    12)  ⑩陈信泰:《教育是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 黄济:《关于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管见; 邓鹰杨:《学校教育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 沙毓英:《教育是特殊范畴》等, 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编: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13)  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83页。
    14)  ⑫潘懋元:《在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讨论中若干有待商榷的问题x; 陈信泰: 《教育是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
    15)  ⑬李放:《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教育研究》1979第1期; 张焕庭: 《谈谈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研究》1980年第6期; 邓鹰杨:《学校教育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
    16)  ①黄风漳:教育本质新探>; 贾韫武、于益三: 《探讨教育本质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
    17)  ②贾韫武、于益三: 《探讨教育本质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8)  ③于光远: 《重视培养人的研究》, 《学术研究》1978年第3期。
    19)  ④鲁洁:《试论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 谢麟: 《试论教育与生产的关系》; 黄济: 《关于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管见》黄风漳: 《教育本质新探》; 沙锍英:《教育是特殊范畴》; 张焕庭:《谈谈教育本质问题》。桑新民:《教育究竟是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年第3期; 叶澜著: 《教育概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143页; 等。
    20)  ⑤张家祥: 《教育是由生产力直接决定的吗?》, 《论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邱光:《生产力、生产关系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论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潘懋元:《在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讨论中若干有待商榷的问题》; 陈信泰: 《教育是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 邓鹰扬: 《学校教育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 等。
    21)  ⑥张焕庭: 《谈谈教育本质问题》。
    22)  ⑦程志宏: 《教育本质之我见》。
    23)  ⑧曾小玉、陈建翔: 《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考察》, 《教育研究》1986年第12期; 龚永宁: 《简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 《教育研究》1986年第12期; 桑新民:《教育究竟是什么》; 阎志民、雷克啸:《对教育功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等。
    24)  ⑨郭笙: 《辩证地认识教育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 等.
    25)  ⑩孙昌瑞:《教育:人类选择能力的传递》, 《教育研究》1988年第3期。
    26)  ⑪瞿葆奎主编, 瞿葆奎、沈剑平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第90页。
    27)  ⑫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52页。
    28)  ①郭笙: 《辩证地认识教育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
    29)  ②陈信泰: 《教育是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
    30)  ③李放:《教育本质辨析》,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 另参见黄济: 《关于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管见》。
    31)  ④张家祥: 《教育是由生产力直接决定的吗?》; 叶澜著: 《教育概论》, 第148页; 阎志民、雷克啸: 《对教育功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32)  ⑤内部联系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深刻的联系, 即内在联系; 一种是指区别于事物之间的事物内部的各种联系。这里取后者。相应地, 外部联系也有两种解释, 这里也取后者。
    33)  ⑥毛泽东: 《矛盾论》,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301。
    34)  ⑦毛泽东: 《矛盾论》,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308 ~309页。
    35)  ⑧靳乃铮: 《教育的本质与归属》。
    36)  ⑨凌娟:《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研究》 1982年第6期。
    37)  ⑩程志宏: 《教育本质之我见》。
    38)  ⑪曾小玉、陈建翔:《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考察》.
    39)  ①李大伟: 《试评教育本质争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
    40)  ②洪宝书: 《教育本质再析》, 《教育研究》1987年第5期; 张巽根:《教育本质探讨中诸方法和结论的商榷》, 《教育研究》1992年弟7期。
    41)  ③汪锡龄: 《对教育木质问题的哲学理解》, 《教育研究》 1985年第4期。
    42)  ④张異根: 《教育本质探讨中诸方法和结论的商榷》。
    43)  ⑤本刊评论员:《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哲学研究》1979年第5期。
    44)  ⑥瞿葆奎、沈剑平: 《四十多年来对教育的社会属性和职能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兰版)》 1991年第1期。
    45)  ①沃尔什著, 李六珍译, 吴棠校: 《教育:一个概念, 多种用法》《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
    46)  ②转引自崔相录主编:《中外教育名著评介》(第3卷),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第1870页。
    47)  ③Mialaret, G, The Many Meanings of the Word “Education", Iniroduction to the Eduactional Sciences, 1985.见米亚拉雷著, 郭元祥、沈剑平译:《“教育”一词的多种含义》。《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第67页; 大河内一男、海后宗臣等著, 曲程、迟风年译: 《教育学的理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30~32页; 孙喜亭:《关于教育功能的思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 胡德海: 《论教育现象》《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1期。
    48)  ①乔治.F.奈勒:《教育哲学导论》, 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方教商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第26页。
    49)  ②转引自[苏]皮斯库诺夫著, 周渠译:《教育学》, 《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第808页。
    50)  ③张福祥: 《关于广义教育定义的一点思考——兼与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作者商榷》,《教育研究》 1987年第1期; 傅维利: 《广义教育涵义再议——与董纯木、刘佛年、张焕庭诸先生商榷》, 《教育评论》 1987年第1期; 雷雨润:《关于“改育”定义的探讨》,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51)  ④吉尔伯特.赖尔著, 刘建荣译:《心的概念》, 上海译文出版社1088年版, 第154~159页。
    52)  ⑤Scheffler, I., The Langnage of Education, cb2, 1960.
    53)  ⑥Peters, R. S., Ethics and Eduation, 1967;
    54)  ⑦大河内一男、海后宗臣等著, 曲程、迟凤年译: 《教育学的理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55)  ①Psters, R. S, opcit. P.20.彼得斯1964年在《教育即启发(Education as initiation)》中即论及这些标准。彼得斯后来对这三个标准作过修正和宽大。
    56)  ①Jeffrey, M. V. C., Educalion: Its N alure and Purposo, 197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1
  • HTML全文浏览量:  138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