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试构

杜成宪

杜成宪. 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试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7, 15(1): 19-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7.01.003
引用本文: 杜成宪. 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试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7, 15(1): 19-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7.01.003

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试构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7.01.003
  • 罗廷光:《教育之历史的研究》,《中华教育界》,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号。
  • 孙培青:《关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问题讨论会”论文,藏华东师大教育科学资料中心。
  • 高时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反思》。《教育史研究》1989年第2期。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2页。
  • 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篇)。
  • 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篇》。
  • 郑樵: 《通志》序
  •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下》。
  • T. O.库恩(T. Kuhn)著,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8页。
  • [英] J·齐曼(J. Ziman)著,刘建珺等译:《元科学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黄绍箕、柳诒微:《中国教育史》1925年版卷一,第36页。此书由黄绍箕起撰于本世纪初,于1910年由柳诒微撰成,有1925年版本,不署出版书局。
  • 见王凤喈:《中国教育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黄炎培:《中国教育史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陈东原:《中国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等。
  • 古楳:《现代中国及其教育》。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497页。
  • 1958年《红旗》第8期刊载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文。提出“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认为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历史上那些有民主性、进步性的社会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学思想都影响到对人民的教育,因此,中国教育史都要提到他们,实际上是主张将某些中国教育的“外部史”的内容纳入“内部史"。此后的一些中国教育史著述中,屈原、司马迁、范缜等人均被作为教育家述及,关汉卿的戏典、施耐淹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收入教育史资料。(见盂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二、四章,毛礼锐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2版第五章第三节等。)这种“模糊了学科界限”的做法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批评,(见《社会科学争鸣大系:1949-1389)教育学卷》第399页)但批评者中皆无论及这些“冲淡了学科专门性”的内容究竟该作何归属与处置。
  • 丁钢主编的《文化的传递与嬗变》是这部丛书的第一种。丛书力图从文化——社会角度研究教育的宗旨是明确的。《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书中,《民族思维定势与传统教育模式尔、《中国传统教育和中国知识分子》、《汉字文化在认知教育中的投射》、《文学艺术和教育》、《中国宗教教育问题》、《中国文化发展与科技教育》等文,可现为贯彻这一宗旨的典型。
  • 《易经.系辞下》
  •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那儿,内容与形式这一对范畴。就被表述为“质粗'与形式。质料是构成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东西。参见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62-268页。
  • 张斌贤:《关于(教育史学)的构想》,《教育科学与实验》1987年第5期。
  • 最早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史学”设想的似当数张斌贤(关于对教育史学)的构想》一文,尽管此文并非仅就中国教育史学科而言,但对中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同祥具有价值。
  • 张斌贤: 《关于(教育史学)的构想》。
  • 史学界直学者将史学理论区分为三个分支学科。即中学本你论、中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见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结论"。)
  • 1)  罗廷光:《教育之历史的研究》,《中华教育界》,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号。
    2)  孙培青:《关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问题讨论会”论文,藏华东师大教育科学资料中心。
    3)  高时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反思》。《教育史研究》1989年第2期。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2页。
    5)  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篇)。
    6)  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篇》。
    7)  郑樵: 《通志》序
    8)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下》。
    9)  T. O.库恩(T. Kuhn)著,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8页。
    10)  [英] J·齐曼(J. Ziman)著,刘建珺等译:《元科学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黄绍箕、柳诒微:《中国教育史》1925年版卷一,第36页。此书由黄绍箕起撰于本世纪初,于1910年由柳诒微撰成,有1925年版本,不署出版书局。
    11)  见王凤喈:《中国教育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黄炎培:《中国教育史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陈东原:《中国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等。
    12)  古楳:《现代中国及其教育》。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497页。
    13)  1958年《红旗》第8期刊载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文。提出“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认为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历史上那些有民主性、进步性的社会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学思想都影响到对人民的教育,因此,中国教育史都要提到他们,实际上是主张将某些中国教育的“外部史”的内容纳入“内部史"。此后的一些中国教育史著述中,屈原、司马迁、范缜等人均被作为教育家述及,关汉卿的戏典、施耐淹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收入教育史资料。(见盂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二、四章,毛礼锐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2版第五章第三节等。)这种“模糊了学科界限”的做法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批评,(见《社会科学争鸣大系:1949-1389)教育学卷》第399页)但批评者中皆无论及这些“冲淡了学科专门性”的内容究竟该作何归属与处置。
    14)  丁钢主编的《文化的传递与嬗变》是这部丛书的第一种。丛书力图从文化——社会角度研究教育的宗旨是明确的。《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书中,《民族思维定势与传统教育模式尔、《中国传统教育和中国知识分子》、《汉字文化在认知教育中的投射》、《文学艺术和教育》、《中国宗教教育问题》、《中国文化发展与科技教育》等文,可现为贯彻这一宗旨的典型。
    15)  《易经.系辞下》
    16)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那儿,内容与形式这一对范畴。就被表述为“质粗'与形式。质料是构成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东西。参见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62-268页。
    17)  张斌贤:《关于(教育史学)的构想》,《教育科学与实验》1987年第5期。
    18)  最早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史学”设想的似当数张斌贤(关于对教育史学)的构想》一文,尽管此文并非仅就中国教育史学科而言,但对中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同祥具有价值。
    19)  张斌贤: 《关于(教育史学)的构想》。
    20)  史学界直学者将史学理论区分为三个分支学科。即中学本你论、中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见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结论"。)
  • 图    按教育历史发展顺序划分:

    图    按统治者与劳动人民两个侧区划分:

    图    按教育实质划分:

  • 加载中
图(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1
  • HTML全文浏览量:  95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1997-03-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