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

熊川武

熊川武. 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16(4): 9-16,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8.04.002
引用本文: 熊川武. 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16(4): 9-16,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8.04.002

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1998.04.002
  • ① D.Kellner,Critical Marxism and Modernity, Polity Press,p.171.
  • ② 格里芬:《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 ③ 马什:《后现代主义对理性批判的悖论》,《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 ① 参见莫伟民:《主体的命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34页。
  • ② M.Peters et al., Beyond the Philosophy of the Subject:Liberalism, Education and the Critique of Individulism,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Vol.25, No.1, 1993.
  • ③ 福科:《论伦理学的谱系学》, 转引自莫伟民:(主体的命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18页。
  • ④ 弗拉克斯:《后现代的主体性概念》,《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 ⑤ L.Cohen et al.,Accounts,from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Routledge,1994,p.204.
  • ①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 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 ① G.D.Ewert, Habermas and Education:A G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Habermas in Educational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61, No.3, 1991.
  • ②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第25-44页。
  • ③ 艾柯等著:《诠释与过度诠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4页。
  • ① 汉娜阿伦特:《论暴力》,转引自江天骥主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6页。
  • ① 福科:《性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页。
  • ② 柯普宁:《科学的认识基础和逻辑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 ① 哈贝马斯:《关于交往行动理论的预备性研究和补充材料》,转引自艾四林:《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求是学刊》1995年第5期。
  • ② W.Carr and S.Kemmis, 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The Falmer Press, 1986, p.162.
  • ③ 陈华兴:《应当:真理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 1)  ① D.Kellner,Critical Marxism and Modernity, Polity Press,p.171.
    2)  ② 格里芬:《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3)  ③ 马什:《后现代主义对理性批判的悖论》,《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4)  ① 参见莫伟民:《主体的命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34页。
    5)  ② M.Peters et al., Beyond the Philosophy of the Subject:Liberalism, Education and the Critique of Individulism,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Vol.25, No.1, 1993.
    6)  ③ 福科:《论伦理学的谱系学》, 转引自莫伟民:(主体的命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18页。
    7)  ④ 弗拉克斯:《后现代的主体性概念》,《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8)  ⑤ L.Cohen et al.,Accounts,from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Routledge,1994,p.204.
    9)  ①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 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10)  ① G.D.Ewert, Habermas and Education:A G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Habermas in Educational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61, No.3, 1991.
    11)  ②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第25-44页。
    12)  ③ 艾柯等著:《诠释与过度诠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4页。
    13)  ① 汉娜阿伦特:《论暴力》,转引自江天骥主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6页。
    14)  ① 福科:《性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页。
    15)  ② 柯普宁:《科学的认识基础和逻辑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16)  ① 哈贝马斯:《关于交往行动理论的预备性研究和补充材料》,转引自艾四林:《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求是学刊》1995年第5期。
    17)  ② W.Carr and S.Kemmis, 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The Falmer Press, 1986, p.162.
    18)  ③ 陈华兴:《应当:真理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1
  • HTML全文浏览量:  12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