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重构课堂

郑金洲

郑金洲. 重构课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19(3): 53-6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6
引用本文: 郑金洲. 重构课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19(3): 53-6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6

重构课堂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6
  • 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这里所说的交往,有着这样的含义:教学是师生间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的分享活动。有关的详尽论述,请参见叶澜、郑金洲、卡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刷年,第291-297页。
  • G.D.Borich,(I99的.Observation Effective Teaching,Macmillan.p.55.
  •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叶澜教授在1997年有感于中小学课堂缺乏"生命活力"而发出的呐喊,这篇文章在我国中小学中引发了较大的反响。在她主持开展的"新基础教育实验"中,更是将这种教育理想转化成了教育现实。详尽的材料请参见:《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 朱经农、唐钺、高觉敷编:教育大辞书》(上册),商务印书馆,1920年,第812-81页。
  • C.J.Maker,(1993).Creativity Intelligence and Problem Solving,in 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9(2).pp.68—77.
  • 廖世承:三十五年来中国之中学教育》,《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商务印书馆,1931年,第50页。
  • 郑宗海:《教育方法必要论》,《教与学月刊》创刊号,1935年7月。
  •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年。
  • M.R.Leenters,and J.A.Erskine,(1978).Case Research:the Writing Process,pp.14,15.
  • 摘要: 重构课堂需要梳理原有的课堂观念,树立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所在等一系列基本认识;并应对现有中小学课堂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教条化、模式化、静态化、单一化可以说是当今课堂中存在的主要病疾;课堂重构就是要尽可能避免甚至清除这些摘疾。在课堂重构中;主要应以个性化教学观为指导;实现六个方面的关注: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时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的重构可以借助于下列四个方面的途径来完成:开展研究;加强反思;制度创新;师资培训尤其是校本培训。
    1)  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这里所说的交往,有着这样的含义:教学是师生间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的分享活动。有关的详尽论述,请参见叶澜、郑金洲、卡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刷年,第291-297页。
    2)  G.D.Borich,(I99的.Observation Effective Teaching,Macmillan.p.55.
    3)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叶澜教授在1997年有感于中小学课堂缺乏"生命活力"而发出的呐喊,这篇文章在我国中小学中引发了较大的反响。在她主持开展的"新基础教育实验"中,更是将这种教育理想转化成了教育现实。详尽的材料请参见:《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4)  朱经农、唐钺、高觉敷编:教育大辞书》(上册),商务印书馆,1920年,第812-81页。
    5)  C.J.Maker,(1993).Creativity Intelligence and Problem Solving,in 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9(2).pp.68—77.
    6)  廖世承:三十五年来中国之中学教育》,《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商务印书馆,1931年,第50页。
    7)  郑宗海:《教育方法必要论》,《教与学月刊》创刊号,1935年7月。
    8)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年。
    9)  M.R.Leenters,and J.A.Erskine,(1978).Case Research:the Writing Process,pp.14,1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0
  • HTML全文浏览量:  128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1-06-01
  • 刊出日期:  2001-09-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