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从做中学”新论

单中惠

单中惠. “从做中学”新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20(3): 77-8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3.009
引用本文: 单中惠. “从做中学”新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20(3): 77-8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3.009

“从做中学”新论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2.03.009
基金项目: 本文撰写得到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的资助
  • [美]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86页。
  • 杜威著,傅统先、邱椿译:《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6-27页。
  • J. Dewey (196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P. 184.
  • 杜威著,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46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24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80页。
  • 杜威著:《教育哲学》,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中华书局,1998年,“附二”,第330页。
  •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82页。
  • 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20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85-186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96 -297页。
  • [美]梅休、爱德华兹著,王承绪等译:《杜威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69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99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89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05 - 206页。
  • 《杜威学校》,第229页。
  • 参见《杜威学校》,第219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68页。
  • 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260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20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11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33页。
  • 引自《杜威学校》,第30页。
  •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76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00页。
  • 《杜威学校》,第232页。
  • 引自《杜威学校》,第226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81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73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5页。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63页。
  •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165页。
  • [美]范斯科德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4页。
  • 引自《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附录一”,第396页。
  • 引自《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82页。
  • 引自滕方舂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5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 摘要: “从做中学”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 生动地阐述了他对知与行关系的看法。无论对于儿童发展来说, 还是对于学校教育来说, “从做中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从做中学”的依据、涵义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试图给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一个新的解读。
    1)  [美]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86页。
    2)  杜威著,傅统先、邱椿译:《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6-27页。
    3)  J. Dewey (196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P. 184.
    4)  杜威著,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46页。
    5)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24页。
    6)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80页。
    7)  杜威著:《教育哲学》,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中华书局,1998年,“附二”,第330页。
    8)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82页。
    9)  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20页。
    10)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85-186页。
    11)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96 -297页。
    12)  [美]梅休、爱德华兹著,王承绪等译:《杜威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69页。
    13)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99页。
    14)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89页。
    15)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05 - 206页。
    16)  《杜威学校》,第229页。
    17)  参见《杜威学校》,第219页。
    18)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68页。
    19)  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260页。
    20)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20页。
    21)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11页。
    22)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33页。
    23)  引自《杜威学校》,第30页。
    24)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76页。
    25)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00页。
    26)  《杜威学校》,第232页。
    27)  引自《杜威学校》,第226页。
    28)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81页。
    29)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73页。
    30)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5页。
    31)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63页。
    32)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165页。
    33)  [美]范斯科德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4页。
    34)  引自《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附录一”,第396页。
    35)  引自《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382页。
    36)  引自滕方舂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5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40
  • HTML全文浏览量:  426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2-06-01
  • 刊出日期:  2002-09-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