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育批评的社会基础透析

刘生全

刘生全. 教育批评的社会基础透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21(2): 32-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3.02.004
引用本文: 刘生全. 教育批评的社会基础透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21(2): 32-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3.02.004

教育批评的社会基础透析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3.02.0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生全(1972-),男,河南省商城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讲师,教育学博士

  • 有关教育批评的基本涵义、特征、教育基础、功能与回答等问题可参见拙文《教育批评的教育基础刍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2003年第1期。) 《教育批评与教育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知识社会是以工业社会知识化的一定成熟程度为基础,以知识、信息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中心取代物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中心的社会。人们常以“知识经济”来代称知识社会,“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经济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见吴季松著《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4页)。
  • 例如,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5月强调指出:“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7页)
  • 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发表的《生存行星指数》报告指出,1970~1995年间,世界自然资源由于人类的活动而损失了1/3。基于全球350种动物的生存状况及152个国家和地区对自然资源损耗的数据基础上的这份统计表明,在短短的一代人时间内,世界森林面临减少了约10%,海洋生态系统损耗了30%,淡水生态系统损耗了50%左右。报告还指出,过去25年是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自然资源破坏最大的时期。(《全球自然资源25年损失1/3》,见《光明日报》,1998年10月8日)这种严峻的形势使可持续发展迅速成为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和践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 美国遭受“9·11”事件袭击后不久,国际社会便召开了以“脆弱年代”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这一点留给笔者的印象异常深刻;如今,世界各地恐布事件此起彼伏,更使笔者越来越认同A.吉登斯关于“风险社会”和“可能世界”的正确判断。
  • 著名未来学家A.托夫勒创造的这一词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大词典》注为:“未来冲击(指由于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的急剧改变使人受到压力而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 “存在性焦虑”和“本体安全感”都是A.吉登斯提出的重要概念,(参《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2章)
  • 据中央电视台2000年3月7日新闻30分节目报道,有关部门对北京、广州等地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城镇居民有四个消费热点,依次为:汽车、教育、旅游和住房,其中首选教育的比率为25%。时隔两年,应该说这种状况有增无减,据2002年3月17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报道,2001年全社会的文教消费达800多亿元,加上各种隐性文教消费,其总额高达3000多亿元。另据“200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各项储蓄目的中,按选择人数多少,教育储蓄列为储蓄动机的第1位,高达19.8%,高于第2位养老储蓄6.2个百分点,高于第5位购买耐用消费品储蓄1倍”(《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8页)。
  • “第三级教育”是目前国际上较受认可的一个概念,系指“中等教育接下来的一个阶段或时期”,“包括各种不同的教育机构和教学计划,它们反映了超越中等层次教育后的进展”。(详见OECD编:《重新定义第三级教育》,谢维和等编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 教育理论界已有人用“从边缘到中心”这一范畴来描述教育地位的变化,但主要仅仅限于高等教育范畴和领域,而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地位所发生的这种变化是整体性而非局部的,是深层的而非表面化的,故此,把该范畴推及教育整体,从现实情况和逻辑上也都是可行的。
  • 根据我国日前出版的第一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透露,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教育支出已成为第二大支出(居食品支出之后,超出衣着和居住支出),而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也超过衣着,成为继食品和居住支出之后的第三大支出项目,在未来20年,我国居民的教育支出比重还将进一步扩大。(《光明日报》,2003年2月17日)
  •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郑重提出:“人力资源: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强调必须坚持四个“第一”,即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全国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6~87页)
  • 简言之,此处所谓哲学分析视角,指局限于从较为抽象的哲学层次上分析与阐释教育和社会的一般关系的一种做法;所谓适应论视角,指单纯从社会对教育的决定性和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角度来谈二者之间的关系,而看不到教育的能动性乃至教育对社会的决定作用的一种做法;所谓功能论视角,指在分析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时,仅仅关注彼此之间的功能性关系,而对二者之间的其他关系,如冲突性关系却视而不见的一种做法。
  • 当然,教育社会学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一些教育社会学专著开始尝试着突破这种尬局面。详情可参见吴康宁教授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开始陆续出版的《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所写的序言。
  • 中图分类号: C40

  • 摘要: 教育批评的盛行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集中反映了教育和社会关系的崭新变化与时代特征。质言之,教育批评的盛行在于教育在社会中的位置正在发生着从边缘到中心的转移,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一个教育基础。对教育批评的社会基础的透析,一定意义和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对教育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解释。
    1)  有关教育批评的基本涵义、特征、教育基础、功能与回答等问题可参见拙文《教育批评的教育基础刍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2003年第1期。) 《教育批评与教育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知识社会是以工业社会知识化的一定成熟程度为基础,以知识、信息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中心取代物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中心的社会。人们常以“知识经济”来代称知识社会,“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经济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见吴季松著《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4页)。
    3)  例如,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5月强调指出:“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7页)
    4)  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发表的《生存行星指数》报告指出,1970~1995年间,世界自然资源由于人类的活动而损失了1/3。基于全球350种动物的生存状况及152个国家和地区对自然资源损耗的数据基础上的这份统计表明,在短短的一代人时间内,世界森林面临减少了约10%,海洋生态系统损耗了30%,淡水生态系统损耗了50%左右。报告还指出,过去25年是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自然资源破坏最大的时期。(《全球自然资源25年损失1/3》,见《光明日报》,1998年10月8日)这种严峻的形势使可持续发展迅速成为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和践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5)  美国遭受“9·11”事件袭击后不久,国际社会便召开了以“脆弱年代”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这一点留给笔者的印象异常深刻;如今,世界各地恐布事件此起彼伏,更使笔者越来越认同A.吉登斯关于“风险社会”和“可能世界”的正确判断。
    6)  著名未来学家A.托夫勒创造的这一词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大词典》注为:“未来冲击(指由于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的急剧改变使人受到压力而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7)  “存在性焦虑”和“本体安全感”都是A.吉登斯提出的重要概念,(参《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2章)
    8)  据中央电视台2000年3月7日新闻30分节目报道,有关部门对北京、广州等地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城镇居民有四个消费热点,依次为:汽车、教育、旅游和住房,其中首选教育的比率为25%。时隔两年,应该说这种状况有增无减,据2002年3月17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报道,2001年全社会的文教消费达800多亿元,加上各种隐性文教消费,其总额高达3000多亿元。另据“200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各项储蓄目的中,按选择人数多少,教育储蓄列为储蓄动机的第1位,高达19.8%,高于第2位养老储蓄6.2个百分点,高于第5位购买耐用消费品储蓄1倍”(《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8页)。
    9)  “第三级教育”是目前国际上较受认可的一个概念,系指“中等教育接下来的一个阶段或时期”,“包括各种不同的教育机构和教学计划,它们反映了超越中等层次教育后的进展”。(详见OECD编:《重新定义第三级教育》,谢维和等编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  教育理论界已有人用“从边缘到中心”这一范畴来描述教育地位的变化,但主要仅仅限于高等教育范畴和领域,而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地位所发生的这种变化是整体性而非局部的,是深层的而非表面化的,故此,把该范畴推及教育整体,从现实情况和逻辑上也都是可行的。
    11)  根据我国日前出版的第一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透露,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教育支出已成为第二大支出(居食品支出之后,超出衣着和居住支出),而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也超过衣着,成为继食品和居住支出之后的第三大支出项目,在未来20年,我国居民的教育支出比重还将进一步扩大。(《光明日报》,2003年2月17日)
    12)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郑重提出:“人力资源: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强调必须坚持四个“第一”,即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全国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6~87页)
    13)  简言之,此处所谓哲学分析视角,指局限于从较为抽象的哲学层次上分析与阐释教育和社会的一般关系的一种做法;所谓适应论视角,指单纯从社会对教育的决定性和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角度来谈二者之间的关系,而看不到教育的能动性乃至教育对社会的决定作用的一种做法;所谓功能论视角,指在分析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时,仅仅关注彼此之间的功能性关系,而对二者之间的其他关系,如冲突性关系却视而不见的一种做法。
    14)  当然,教育社会学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一些教育社会学专著开始尝试着突破这种尬局面。详情可参见吴康宁教授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开始陆续出版的《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所写的序言。
  • [1] 转引自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R].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2] M.米德著, 曾胡译.代沟[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3] 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宜言和行动纲领[z].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序.
    [4] A.吉登斯著、赵旭东等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5] 石鸥.从学校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 兼论教育的责任分担[J].教育研究.2002(1)
    [6] 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C]: 2001.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7]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N].北京: 中国教育报, 2002-9-25.
    [8] 郝克明主编.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 综合卷[z].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序言.
    [9] 江泽民.全民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z].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10] 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N]、北京: 人民日报, 2002-2一12.
    [11] 刘生全.教育社会学研究什么——"关系说"的思考[J].唐山师专学报.1998, 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6
  • HTML全文浏览量:  111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03-01
  • 刊出日期:  2003-06-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