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

冯建军

冯建军. 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3(2): 1-9, 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5.02.001
引用本文: 冯建军. 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3(2): 1-9, 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5.02.001

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5.02.001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4SJB8800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冯建军(1969-),男,河南南阳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道德教育原理

  • 中图分类号: G40

  • 摘要: 道德源于人的二重性,个人利益(个体性)和社会利益(整体性)的不同关系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道德范型。不同的道德范型要求不同的道德教育范型,而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范型最终都取决于人的时代生存状态。历史地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群体主体、个人主体和类主体相一致,依次也有三种不同的道德范型:规范伦理、个人主体道德和商谈伦理,与这三种道德范型对应的道德教育范型分别是灌输式的、个人主体式的、交往式的。当代中国发展的特殊性,使得道德教育必须确立双重的任务:既要成为个人主体的催生剂,又要成为个人主体的解毒剂。为此,在弘扬个人的道德主体性、主张个人利益的同时,又要健全以公正为核心的德性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共道德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 [1] 樊浩.道德教育的价值始点及其资源性难题[J], 教育研究.2003 (1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yj200310007
    [2]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v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5] J. Dewey (1949), Education and Social Orde. L. I. D. Pamphlet Series.
    [6] 张琼, 马尽举.道德接受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7] 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8] Louis E. Ratha, et al. (1978). Values and Teaching Second edition. Ohio: Merrill.
    [9] Lickona, Thomas (1993). Hie Retur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1 (11).
    [10] 戚万学.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主题的嬗变[J], 教育研究, 2003 (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yj200305005
    [11]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2版)[M], 北京:三联书店, 1999.
    [12] 大卫·M·列文.倾听着的自我[M],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13] 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14] Jurgpn Habermas (1990)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ai. MIT Press, 65. 66
    [15] 刘铁芳.试论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 (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dsfjyyj200305004
    [16] 杨小微.教学中的价值引导与价值商谈[J], 教育科学研究, 2004 (1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kxyj200410002
    [17] 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1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20] 扈中平, 刘朝晖.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hdsfdxxb-jykxb200102005
    [21] 诺思: 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9
  • HTML全文浏览量:  149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2-01
  • 刊出日期:  2005-06-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