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师生关系畸变

刘继青

刘继青.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师生关系畸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6(1): 20-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1.005
引用本文: 刘继青.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师生关系畸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6(1): 20-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1.005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师生关系畸变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1.0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继青(1969-),男,山东泰安市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管理

  •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第441页。
  • 王铭铭:《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王铭铭自选集》, 桂林: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54页。
  • 舒新城:《我和教育》, 上海:中华书局1946年版, 第52页
  • 郝锦花.王先明:《从新学教育看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 《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2期
  • 舒新城:《我和教育》, 第27页。
  • “校长与学校前途”, 《大公报》, 1930年6月26日
  •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第三卷, 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第271、334页。
  • 舒新城:《蜀游心影》, 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版, 第2页。
  • 钱穆:《新亚遗铎》, 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 第445页。
  •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324页
  • 田炯锦:《北大六年琐忆》, 肖卫主编《北大岁月》, 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318 页。
  •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第5页。
  • 研因:《主持中等教育者今后的觉悟》, 《教育杂志》, 第11卷第7号, 第1、2页。
  • 蒋梦麟:《西潮·新潮》, 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 第132页。
  • 涵冰:《师道》, 《教育杂志》, 第16卷第4号, 第3页。
  • 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版, 第19页。
  • 范祥善:《学潮后之教育界》, 《教育杂志》, 第11卷第8号, 第2页。
  • 研因:《主持中等教育者今后的觉悟》, 《教育杂志》第11卷第7号。
  • 范祥善:《学潮后之教育界》, 《教育杂志》, 第11 卷第8号, 第8页。
  • 陈独秀:《青年的误会》, 《新青年》第九卷第2号, 《随感录》栏, 第23页。
  • 舒新城:《我和教育》, 第162页, 第170页。
  •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第四卷, 第273、274页。
  •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 第158页。
  • 舒新城:《中国教育建设方针》, 《舒新城教育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第320页。
  • 郑观应:《南游日记》, 《郑观应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984页。
  • 陈平原:《设议院与开学堂》, 《大学何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74页。
  • 李璜:《学钝室回忆录》, 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第123页。
  •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第160页。
  • 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 《唐君毅全集》,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版, 第八卷, 第447页。
  • “校长与学校前途”, 《大公报》, 1930年6月26日。
  • 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 , 第19 页。
  • “蔡氏回任条件与学生”, 《盛京时报》, 1919年7月11日。转引自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 第160页。
  • 蒋梦麟:《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年版, 第184页。
  • 于述胜:《大学精神的另一种探寻——<大学何为>述论》, 教育学在线杂志, http://cyber.swnu.edu.cn/mcjy/cyber/index.html
  • 贺卫方:《中国的司法传统及其近代化》, 《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版, 第212页。
  •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第33页。
  • 邹鲁:《回顾录》, 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 第306页。
  •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第142页。
  • 邹鲁:《回顾录》, 第306页。
  • 王奇生:《党员、 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第62页。
  •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 社会与学术》,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238页。
  • 中图分类号: G40

  • 摘要: 从书院到学堂的转型过程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繁多而复杂,但中国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近代学校制度改变了传统社会中学校与社区共同体的密切联系,使学校相对全面地游离于社区共同体之外,从而也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结合与互动方式;另一方面,移植外来模式而建立起来的近代学校.毕竟生长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在西化的形式中。容纳了各种不同且常常相互冲突的社会力量、文化因素,从而使近代师生关系呈现出混乱、失序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近代学校的师生关系,不过是变化了的制度形式及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1)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第441页。
    2)  王铭铭:《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王铭铭自选集》, 桂林: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54页。
    3)  舒新城:《我和教育》, 上海:中华书局1946年版, 第52页
    4)  郝锦花.王先明:《从新学教育看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 《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2期
    5)  舒新城:《我和教育》, 第27页。
    6)  “校长与学校前途”, 《大公报》, 1930年6月26日
    7)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第三卷, 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第271、334页。
    8)  舒新城:《蜀游心影》, 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版, 第2页。
    9)  钱穆:《新亚遗铎》, 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 第445页。
    10)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324页
    11)  田炯锦:《北大六年琐忆》, 肖卫主编《北大岁月》, 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318 页。
    12)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第5页。
    13)  研因:《主持中等教育者今后的觉悟》, 《教育杂志》, 第11卷第7号, 第1、2页。
    14)  蒋梦麟:《西潮·新潮》, 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 第132页。
    15)  涵冰:《师道》, 《教育杂志》, 第16卷第4号, 第3页。
    16)  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版, 第19页。
    17)  范祥善:《学潮后之教育界》, 《教育杂志》, 第11卷第8号, 第2页。
    18)  研因:《主持中等教育者今后的觉悟》, 《教育杂志》第11卷第7号。
    19)  范祥善:《学潮后之教育界》, 《教育杂志》, 第11 卷第8号, 第8页。
    20)  陈独秀:《青年的误会》, 《新青年》第九卷第2号, 《随感录》栏, 第23页。
    21)  舒新城:《我和教育》, 第162页, 第170页。
    22)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第四卷, 第273、274页。
    23)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 第158页。
    24)  舒新城:《中国教育建设方针》, 《舒新城教育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第320页。
    25)  郑观应:《南游日记》, 《郑观应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984页。
    26)  陈平原:《设议院与开学堂》, 《大学何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74页。
    27)  李璜:《学钝室回忆录》, 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第123页。
    28)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第160页。
    29)  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 《唐君毅全集》,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版, 第八卷, 第447页。
    30)  “校长与学校前途”, 《大公报》, 1930年6月26日。
    31)  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 , 第19 页。
    32)  “蔡氏回任条件与学生”, 《盛京时报》, 1919年7月11日。转引自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 第160页。
    33)  蒋梦麟:《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年版, 第184页。
    34)  于述胜:《大学精神的另一种探寻——<大学何为>述论》, 教育学在线杂志, http://cyber.swnu.edu.cn/mcjy/cyber/index.html
    35)  贺卫方:《中国的司法传统及其近代化》, 《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版, 第212页。
    36)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第33页。
    37)  邹鲁:《回顾录》, 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 第306页。
    38)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第142页。
    39)  邹鲁:《回顾录》, 第306页。
    40)  王奇生:《党员、 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第62页。
    41)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 社会与学术》,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238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5
  • HTML全文浏览量:  187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9-01
  • 刊出日期:  2008-03-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