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

高峰强 王鹏 张文新

高峰强, 王鹏, 张文新. 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6(1): 81-8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1.009
引用本文: 高峰强, 王鹏, 张文新. 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6(1): 81-8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1.009

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1.009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 03JD88001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高峰强(1966—), 男, 山东临朐人,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基础心理和应用心理研究

    王鹏(1978—), 男, 山东周村人,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 从事应用心理研究

  • Maslsch C, Jackson SE.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81
  • [7]22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
  • DunhamJ. & Varma V.Stress inteachers:past, present andfuture.Whurr Publishers Ltd, 1998.61~63
  •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Job burnout.Annual Reviewof Psychology.Annual2001
  • Schwab RL.Jackson S E, Schuler RS.Educator burnout:Sources and consequences.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1986, 10 (3)
  • Burke RJ, Greenglass E R, Schwarzer R.Predictingteacher burnout over time:Effects of work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oubts on burnout andits consequences.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Aninternational Journal.1996.9
  •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
  •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2005年, 28 (5).
  • 王文增:《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
  •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
  • Benight C C, Freyaldenhoven R W.et al, Coping self-effica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llowingthe Oklahoma City bombing.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0, 30 (7)
  • 童辉杰:《应对效能:问卷的编制及理论模型的建构》, 《心理学报》2005年第3期。
  • Stedman L C.It s time we changedthe effective schools formula.Phi Delta Kappan, 1987, 69, 214-224
  •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86.391
  • Goddard R D, Goddard YL.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in urban schools.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1, 17:807~818
  • 刘红云, 张雷, 孟庆茂:《小学教师集体效能及其对自我效能功能的调节》, 《心理学报》2005年第1期。
  • 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Current Directions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0, 9 (3) :75~78
  • 俞国良, 辛涛, 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心理学报》1995年第5期。
  • 高峰强, 刘玉, 常淑敏:《教师集体效能量表中文版的修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 Goddard Roger D.A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easurement of Collective Efficacy:The Development of a ShortForm.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002, 62 (1) :97~110
  • 许延礼, 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编制》, 《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1期。
  •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
  • 王文增:《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
  •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
  • 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Current Directions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0, 9 (3) :75~78
  • 许延礼, 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编制》, 《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1期。
  •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86.391
  •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2005年, 28 (5).
  • 刘红云, 张雷, 孟庆茂:《小学教师集体效能及其对自我效能功能的调节》, 《心理学报》2005年第1期。
  • 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Current Directions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0, 9 (3) :75~78
  • Erika P, Terence R, Mitchell, Leigh T, Renu B.Collective efficacy and Aspects of Shared Mental Models as Predictors of Perfor-mance over Time in Work Groups.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2000, 3 (3) :296~316
  • 中图分类号: G443

  • 摘要: 通过对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的问卷调查, 探讨了教师个体水平变量和集体水平变量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多层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工作压力分别对职业枯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且存在学校间差异; (2)学校水平的集体效能变量能显著正向预期工作压力与情绪衰竭、工作压力与非人性化、应对效能和知识枯竭以及应对效能与个人成就感之间的关系。
    1)  Maslsch C, Jackson SE.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81
    2)  [7]22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
    3)  DunhamJ. & Varma V.Stress inteachers:past, present andfuture.Whurr Publishers Ltd, 1998.61~63
    4)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Job burnout.Annual Reviewof Psychology.Annual2001
    5)  Schwab RL.Jackson S E, Schuler RS.Educator burnout:Sources and consequences.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1986, 10 (3)
    6)  Burke RJ, Greenglass E R, Schwarzer R.Predictingteacher burnout over time:Effects of work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oubts on burnout andits consequences.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Aninternational Journal.1996.9
    7)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
    8)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2005年, 28 (5).
    9)  王文增:《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
    10)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
    11)  Benight C C, Freyaldenhoven R W.et al, Coping self-effica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llowingthe Oklahoma City bombing.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0, 30 (7)
    12)  童辉杰:《应对效能:问卷的编制及理论模型的建构》, 《心理学报》2005年第3期。
    13)  Stedman L C.It s time we changedthe effective schools formula.Phi Delta Kappan, 1987, 69, 214-224
    14)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86.391
    15)  Goddard R D, Goddard YL.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in urban schools.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1, 17:807~818
    16)  刘红云, 张雷, 孟庆茂:《小学教师集体效能及其对自我效能功能的调节》, 《心理学报》2005年第1期。
    17)  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Current Directions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0, 9 (3) :75~78
    18)  俞国良, 辛涛, 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心理学报》1995年第5期。
    19)  高峰强, 刘玉, 常淑敏:《教师集体效能量表中文版的修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0)  Goddard Roger D.A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easurement of Collective Efficacy:The Development of a ShortForm.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002, 62 (1) :97~110
    21)  许延礼, 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编制》, 《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1期。
    22)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
    23)  王文增:《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
    24)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
    25)  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Current Directions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0, 9 (3) :75~78
    26)  许延礼, 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编制》, 《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1期。
    27)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86.391
    28)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2005年, 28 (5).
    29)  刘红云, 张雷, 孟庆茂:《小学教师集体效能及其对自我效能功能的调节》, 《心理学报》2005年第1期。
    30)  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Current Directions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0, 9 (3) :75~78
    31)  Erika P, Terence R, Mitchell, Leigh T, Renu B.Collective efficacy and Aspects of Shared Mental Models as Predictors of Perfor-mance over Time in Work Groups.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2000, 3 (3) :296~316
  • 图  1  教师集体效能的简化模型

    表  1  教师集体效能(学校水平)对教师个体水平回归系数的影响

    回归系数 标准误 t检验
    情绪衰竭
    截距 29.0035
    集体效能 -0.061808 0.107161 -0.577
    应对效能一情绪衰竭斜率 -0.239078
    集体效能 0. 005043 0.010761 0 469
    工作压力一情绪衰竭斜率 0. 154331
    集体效能 0 006875 0 003604 1.908 (p<0. 1)
    非人性化
    截距 20.50144
    集体效能 -0.013639 0.065511 -0.208
    教学效能一非人性化斜率 -0. 140152
    集体效能 -0. 006835 0 005348 -1.278
    应对效能一非人性化斜率 -0. 103019
    集体效能 0 008850 0.011766 0 752
    工作压力一非人性化斜率 0. 077203
    集体效能 0. 005964 0.002123 2.810**
    知识枯竭
    截距 30 17742
    集体效能 -0.041527 0 088352 -0.470
    应对效能一知识枯竭斜率 -0. 246500
    集体效能 0 027440 0 015899 1.726 (p<0. 1)
    工作压力一知识枯竭斜率 0 132133
    集体效能 0 004664 0 003972 1 174
    个人成就感
    截距 27 58582
    集体效能 0. 095111 0 069684 1.365
    应对效能一个人成就感斜率 0. 251535
    集体效能 0. 015640 0.007102 2. 202*
    *p < 0.05, **p < 0.01, ***p < 0.001, 下同。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教师集体效能所解释的方差成分和比例

    原始方差 条件方差 解释的方差
    情绪衰竭 截距 6.1190 6.48957 -2.81484 %
    应对效能一情绪衰竭 斜率 0.1401 0.00898 35.90293 %
    工作压力一情绪衰竭 斜率 0.0512 0.0412 19.53125%
    非人性化 截距 1.03023 1.10800 -7.54880 %
    教学效能一非人性化 斜率 0.0376 0.0355 5.58511 %
    应对效能一非人性化 斜率 0.00950 0.00725 23. 68421 %
    工作压力一非人性化 斜率 0.0096 0.00066 31 25000%
    知识枯竭 截距 4.74847 4.92088 -3.63085 %
    应对效能一知识枯竭 斜率 0.05672 0.03720 34. 41467 %
    工作压力一知识枯竭 斜率 0.0233 0.0186 20. 17167 %
    个人成就感 截距 1.39742 1.0316 6.74529%
    应对效能一个人成就感 斜率 0.2031 0.02258 -11. 176767 %
    下载: 导出CSV
  • 加载中
图(1)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
  • HTML全文浏览量:  110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6-01
  • 刊出日期:  2008-03-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