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思想的影响

邵晓枫 廖其发

邵晓枫, 廖其发.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思想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6(3): 77-8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3.011
引用本文: 邵晓枫, 廖其发.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思想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6(3): 77-8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3.011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思想的影响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3.01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邵晓枫(1967-), 女, 汉族, 重庆人,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生, 四川警察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教育改革

    廖其发(1952-), 男, 汉族, 四川三台人,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教育改革

  •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830—832页。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三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644-645页。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41页。
  • 朱迈伦:《小学生善良行为的培养》, (中华教育界》1932年第9期, 第92页。
  • 李桂林:《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514页。
  • 邓青功:(教育通论》, 上海:世界书局1932年版, 第188页。
  • 铭勋:《儿童节里话儿童》, 《教育半月刊》1937年第1期, 第2页。
  • 浦漪人:《新教育的评价》, 《教育杂志》1934年第3期, 第13~14页。
  • 张安国:《美国新兴教育的评价》, 《中华教育界》1933年第2期, 第32页。
  • 沈仲九:《我的理想教育观》, 《教育杂志》1925年第9期, 第9页。
  •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297页。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650页。
  •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205页。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598-599页。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版, 第135页。
  • 赵廷为:《自由教育》, 《中华教育界》1937年第7期, 第70页。
  • 陈科美:《新教育学纲要》,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么2006年版, 第65页(原书于1932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 戚谢美、邵祖德:《陈独秀教育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l995年版, 第287页。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版, 第135页。
  • 本书选编组:《罗炳之教育论著选》,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206-281页。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319页。
  •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824页。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四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l991版, 第577页。
  •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下)》,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第617页。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9页。
  •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48页。
  • 李桂林: 《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5515页。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三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211页。
  • 沈仲九:《我的理想教育观》, 《教育杂志》1925年第9期, 第9页。
  • 陈立夫:《教师节致各校导师书》, 《教育通讯》1939年第3期, 第14-15页。
  • 姜琦:《教授学上的两极性》, 《教育研究》 1933年第3期, 第6页。
  • 范寿康: 《教育概论》, 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 第13-17页。
  • 舒新城:《创造新中国教育方法之途径—现代教育方法之结论》, 《教育杂志》1927年第4期, 第5-6页。
  • 沈仲九:《我的理想教育观》, 《教育杂志》1925年第9期, 第9页。
  • 阮元:《十三经注疏(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1524页。
  • 中图分类号: G40

  • 摘要: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当时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苹严, 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 向学生学习, 尊重学生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动力, 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些思想颠履了我国传统师生关系理念, 促使中国师生关系思想从传统走向现代。但也存在着盲目照搬, 对我国传统师生关系思想否定太过, 片面强调儿童中心, 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估计太低, 把以学生为本与儿童绝对中心相等同等缺点。
    1)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830—832页。
    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三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644-645页。
    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41页。
    4)  朱迈伦:《小学生善良行为的培养》, (中华教育界》1932年第9期, 第92页。
    5)  李桂林:《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514页。
    6)  邓青功:(教育通论》, 上海:世界书局1932年版, 第188页。
    7)  铭勋:《儿童节里话儿童》, 《教育半月刊》1937年第1期, 第2页。
    8)  浦漪人:《新教育的评价》, 《教育杂志》1934年第3期, 第13~14页。
    9)  张安国:《美国新兴教育的评价》, 《中华教育界》1933年第2期, 第32页。
    10)  沈仲九:《我的理想教育观》, 《教育杂志》1925年第9期, 第9页。
    11)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297页。
    1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650页。
    13)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205页。
    14)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598-599页。
    15)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版, 第135页。
    16)  赵廷为:《自由教育》, 《中华教育界》1937年第7期, 第70页。
    17)  陈科美:《新教育学纲要》,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么2006年版, 第65页(原书于1932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18)  戚谢美、邵祖德:《陈独秀教育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l995年版, 第287页。
    19)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版, 第135页。
    20)  本书选编组:《罗炳之教育论著选》,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206-281页。
    2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319页。
    22)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824页。
    23)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四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l991版, 第577页。
    24)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下)》,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第617页。
    25)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9页。
    26)  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48页。
    27)  李桂林: 《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5515页。
    28)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三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211页。
    29)  沈仲九:《我的理想教育观》, 《教育杂志》1925年第9期, 第9页。
    30)  陈立夫:《教师节致各校导师书》, 《教育通讯》1939年第3期, 第14-15页。
    31)  姜琦:《教授学上的两极性》, 《教育研究》 1933年第3期, 第6页。
    32)  范寿康: 《教育概论》, 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 第13-17页。
    33)  舒新城:《创造新中国教育方法之途径—现代教育方法之结论》, 《教育杂志》1927年第4期, 第5-6页。
    34)  沈仲九:《我的理想教育观》, 《教育杂志》1925年第9期, 第9页。
    35)  阮元:《十三经注疏(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1524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2
  • HTML全文浏览量:  121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04-01
  • 刊出日期:  2008-09-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