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育人性化的三重遮蔽与敞明

张中原 扈中平

张中原, 扈中平. 教育人性化的三重遮蔽与敞明[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2): 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2.001
引用本文: 张中原, 扈中平. 教育人性化的三重遮蔽与敞明[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2): 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2.001
ZHANG Zhongyuan, HU Zhongping. Triple Veiling and Clarification of Humanized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2): 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2.001
Citation: ZHANG Zhongyuan, HU Zhongping. Triple Veiling and Clarification of Humanized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2): 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2.001

教育人性化的三重遮蔽与敞明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2.0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人性的教育学意义及教育人性化的实践策略” BAA130007

  •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页。
  •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18页。
  • B15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52页。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页。
  •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2页。
  • 孙喜亭:《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年第3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18-119页。
  •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第20页。
  • [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9页。
  • 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下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6页。
  •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47页。
  • 董标:《教育、教育学、民族-国家同构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页。
  • [德]马丁·布伯:《我与你》,陈维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14页。
  •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11页。
  • [巴西]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第25-26页。
  • 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 孙迎光:《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与当代教育哲学反思》,《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页。

Triple Veiling and Clarification of Humanized Education

  • 摘要: 在探讨教育人性化时,学术界多从教育反人性化的视角透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忽略对教育反人性化概念本身的深层剖析,混淆了其与教育非人性化和教育弱人性化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利用目的-手段范畴,来揭示、澄清教育反人性化、教育非人性化与教育弱人性化的内涵、界限及其关系。教育反人性化的本质是“驯化”的教育,即背离人性的教育;教育非人性化的本质是“物化”的教育,即脱离人性的教育;教育弱人性化的本质是“异化”的教育,即偏离人性的教育。因此,教育应当脱离“驯化”的羁绊,逃避“物化”的罗网,摆脱“异化”的藩篱,从而走向本真、圆融和自由。
    1)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页。
    2)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18页。
    3)  B15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52页。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页。
    5)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2页。
    6)  孙喜亭:《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年第3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18-119页。
    8)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第20页。
    9)  [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9页。
    10)  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下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6页。
    11)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47页。
    12)  董标:《教育、教育学、民族-国家同构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页。
    13)  [德]马丁·布伯:《我与你》,陈维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14页。
    14)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11页。
    15)  [巴西]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第25-26页。
    16)  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17)  孙迎光:《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与当代教育哲学反思》,《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页。
  • 表  2  教育人性化表现形式之界域

    层次(由高到低) 类型 特点 本质
    教育(合)人性化 “归化” 教育回归人性
    教育弱人性化 “异化” 教育偏离人性
    教育非人性化 “物化” 教育脱离人性
    教育反人性化 “驯化” 教育背离人性
    下载: 导出CSV

    表  1  教育人性化之表现形式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教育手段+ 教育人性化 教育非人性化
    教育手段- 教育弱人性化 教育反人性
    注:教育目的+:表示教育目的完全符合人性生长、发展;教育目的-:表示教育目的完全背离人性的生长、发展;教育手段+:表示教育手段促进人性的生长、发展;教育手段-:表示教育手段阻碍人性的生长、发展。
    下载: 导出CSV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3
  • HTML全文浏览量:  174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06-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