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片面洞察下的"反学校"生存———关于教育与阶层再生产的探讨

史秋霞 王毅杰

史秋霞, 王毅杰. 片面洞察下的'反学校'生存———关于教育与阶层再生产的探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23-3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4
引用本文: 史秋霞, 王毅杰. 片面洞察下的"反学校"生存———关于教育与阶层再生产的探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23-3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4
SHI Qiuxia, WANG Yijie. Counter-School Survival under Partial Perception: Discussion on Education and Stratum Reproduc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3): 23-3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4
Citation: SHI Qiuxia, WANG Yijie. Counter-School Survival under Partial Perception: Discussion on Education and Stratum Reproduc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3): 23-3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4

片面洞察下的"反学校"生存———关于教育与阶层再生产的探讨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社会群体间社会距离及其弥合机制研究" 15CSH0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研究" 12CSH015

  • 李培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 《社会》2005年第1期。
  • [英]保罗·威利斯:《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秘舒、凌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年, 第24页。
  • 小华, 女, 17岁, 学习认真, 成绩较好, 差班中的"优等生"。
  • [英]保罗·威利斯:《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秘舒、凌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年, 第164-170页。
  • Collins J. Social Reproduction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009, Vol. 38.
  • [美]迈克尔·布若威:《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 李荣荣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年, 第67页。
  • Bourdieu, P.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Social Suffering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London: Polity Press, 1999).
  • 周潇:《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 《社会》2011年第5期。
  • 原文中调查资料中错别字均未做修改, 以体现真实性。这种表达方式也是网络较为普遍的方式。
  • 周潇:《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 《社会》2011年第5期。
  • 夏建中:《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4期。
  • [英]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钱乘旦等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年, 第3页。
  • Brown, P., Schooling Ordinary Kids: Inequality Unemployment and the New Vocationalism (London: Tavistock, 1987).
  • Collins J. Social Reproduction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 Annual Review ofAnthropology, 2009, Vol. 38.
  • [美]迈克尔·W·阿普尔:《被压迫者的声音》, 罗燕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29页。
  • 熊春文, 史晓晰, 王毅:《"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1期。
  • Swartz, D., Pierre Bourdieu: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Social Inequality.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1977, Vol. 47.
  • 余清臣:《权利关系与师生关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3页。
  • 阿水, 男, 16岁, 被父母、老师、学生一致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在学校不和任何人打交道, 看小说、顶撞老师、上课迟到、睡觉。
  • 据学校老师表示, 飞翔中学2007年的中考成绩是可喜的, 但2008年又是很糟的, 在这可喜和很糟之间, 我们却能够看到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的大致流向。当然, 很多农民工子女虽然考上了高中, 但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职校, 还有的在职校上学没几天, 就选择辍学, 尤其是职校的比例, 受学校所采取的"后台策略"影响, 比例更加失真。因此, 笔者在此仅仅参照高中的比例。
  • 关于飞翔中学提高升学率的系列措施将在另一篇文章《学校教育中的再生产漩涡———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4期中重点探讨。
  • [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 第693页。
  • 这种躲避现象在指定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并不少见, 《现代快报》2008年11月18日B3版就报道了南京宁工学校随着农民工的进入, 本地生源的流失现象, 标题为《"名校"收不到学区生很郁闷》。
  • 熊春文, 史晓晰, 王毅:《"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1期。
  • Bourdieu, P. & Passeron, J, C.,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Sage Publications, 1990), pp. 129-133.
  • 小青, 女, 18岁, 人缘差, 常说脏话, 讨厌老师, 初中毕业在超市做收银员。
  • Kaufman, P., Learning to not Labor: How Working-Class Individuals Construct Middle-class Identities.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2003, Vol. 44.
  • 吕鹏:《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 《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 [法]杜里·柏拉:《学校社会学》, 汪凌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第65页。
  • 小雨, 女, 17岁, 父母离异, 跟着父亲、奶奶和叔叔一家住, 本身很好学, 但是成绩总是很差, 毕业后在职校学习。
  • 小朋, 男, 19岁, 聪明, 认为学校知识没用, 初中毕业后随家人安装空调。
  • 曾坚朋:《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以外来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为例》,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 [美]珍妮·H.巴兰坦:《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 朱志勇等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227页。
  • 周潇:《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 《社会》2011年第5期。
  • 小吕, 男, 19岁, 学习成绩差, 上课和老师顶撞, 不肯认错, 主动要求退学。
  • 熊易寒:《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 《开放时代》2010年第1期。
  • 认为会需要英语和购车客户进行交流。
  • 吕鹏:《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 《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 [英]保罗·威利斯:《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秘舒、凌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年, 第226页。
  • 为备战中考, 进入初三后, 学校会根据初二年级下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排名, 前30名学生组成提优班, 之后的30名组成提合班。晚自习时, 被分到提优班、提合班的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资料分别聚集同一个教室里听课, 而没有进入这两个班的学生则可放学离校。

Counter-School Survival under Partial Perception: Discussion on Education and Stratum Reproduction

  • 摘要: 通过对指定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 在边缘且弱势的生活境遇之下, 在一些成绩较差、中考无望的农民工子女中形成了娱乐与抵制并存的"反学校"生存逻辑。这些孩子最终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 实现了阶层再生产。然而, 要进一步挖掘教育与阶层再生产的关系, 则不应将其生存逻辑置于群体层面理解, 而应考虑农民工子女具体情境下的策略性选择。当不存在强烈的内群体意识时, 这种"反学校"生存逻辑中蕴含的能动性也不具有改变阶层命运的潜能。
    1)  李培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 《社会》2005年第1期。
    2)  [英]保罗·威利斯:《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秘舒、凌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年, 第24页。
    3)  小华, 女, 17岁, 学习认真, 成绩较好, 差班中的"优等生"。
    4)  [英]保罗·威利斯:《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秘舒、凌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年, 第164-170页。
    5)  Collins J. Social Reproduction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009, Vol. 38.
    6)  [美]迈克尔·布若威:《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 李荣荣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年, 第67页。
    7)  Bourdieu, P.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Social Suffering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London: Polity Press, 1999).
    8)  周潇:《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 《社会》2011年第5期。
    9)  原文中调查资料中错别字均未做修改, 以体现真实性。这种表达方式也是网络较为普遍的方式。
    10)  周潇:《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 《社会》2011年第5期。
    11)  夏建中:《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4期。
    12)  [英]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钱乘旦等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年, 第3页。
    13)  Brown, P., Schooling Ordinary Kids: Inequality Unemployment and the New Vocationalism (London: Tavistock, 1987).
    14)  Collins J. Social Reproduction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 Annual Review ofAnthropology, 2009, Vol. 38.
    15)  [美]迈克尔·W·阿普尔:《被压迫者的声音》, 罗燕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29页。
    16)  熊春文, 史晓晰, 王毅:《"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1期。
    17)  Swartz, D., Pierre Bourdieu: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Social Inequality.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1977, Vol. 47.
    18)  余清臣:《权利关系与师生关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3页。
    19)  阿水, 男, 16岁, 被父母、老师、学生一致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在学校不和任何人打交道, 看小说、顶撞老师、上课迟到、睡觉。
    20)  据学校老师表示, 飞翔中学2007年的中考成绩是可喜的, 但2008年又是很糟的, 在这可喜和很糟之间, 我们却能够看到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的大致流向。当然, 很多农民工子女虽然考上了高中, 但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职校, 还有的在职校上学没几天, 就选择辍学, 尤其是职校的比例, 受学校所采取的"后台策略"影响, 比例更加失真。因此, 笔者在此仅仅参照高中的比例。
    21)  关于飞翔中学提高升学率的系列措施将在另一篇文章《学校教育中的再生产漩涡———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4期中重点探讨。
    22)  [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 第693页。
    23)  这种躲避现象在指定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并不少见, 《现代快报》2008年11月18日B3版就报道了南京宁工学校随着农民工的进入, 本地生源的流失现象, 标题为《"名校"收不到学区生很郁闷》。
    24)  熊春文, 史晓晰, 王毅:《"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1期。
    25)  Bourdieu, P. & Passeron, J, C.,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Sage Publications, 1990), pp. 129-133.
    26)  小青, 女, 18岁, 人缘差, 常说脏话, 讨厌老师, 初中毕业在超市做收银员。
    27)  Kaufman, P., Learning to not Labor: How Working-Class Individuals Construct Middle-class Identities.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2003, Vol. 44.
    28)  吕鹏:《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 《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29)  [法]杜里·柏拉:《学校社会学》, 汪凌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第65页。
    30)  小雨, 女, 17岁, 父母离异, 跟着父亲、奶奶和叔叔一家住, 本身很好学, 但是成绩总是很差, 毕业后在职校学习。
    31)  小朋, 男, 19岁, 聪明, 认为学校知识没用, 初中毕业后随家人安装空调。
    32)  曾坚朋:《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以外来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为例》,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3)  [美]珍妮·H.巴兰坦:《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 朱志勇等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227页。
    34)  周潇:《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 《社会》2011年第5期。
    35)  小吕, 男, 19岁, 学习成绩差, 上课和老师顶撞, 不肯认错, 主动要求退学。
    36)  熊易寒:《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 《开放时代》2010年第1期。
    37)  认为会需要英语和购车客户进行交流。
    38)  吕鹏:《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 《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39)  [英]保罗·威利斯:《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秘舒、凌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年, 第226页。
    40)  为备战中考, 进入初三后, 学校会根据初二年级下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排名, 前30名学生组成提优班, 之后的30名组成提合班。晚自习时, 被分到提优班、提合班的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资料分别聚集同一个教室里听课, 而没有进入这两个班的学生则可放学离校。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4
  • HTML全文浏览量:  170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